医疗科研

搜索文档
中英医疗科创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央视网· 2025-09-19 15:55
近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中英医疗科 创高峰论坛同期举行,论坛上发布了《2025中国医院研究影响力-全球卫生政策和临床指南二十年引用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多项举措推动中英医学科研合作。 中英医疗科创高峰论坛 据介绍,报告覆盖2005至2024年,首次从"研究转化为实际医疗决策"的维度,采用BMJ Impact Analytics工具对 选定医院的学术产出如何转化为真实世界影响进行了严谨评估,量化呈现中国医院研究对全球卫生政策制定、 临床实践优化的具体贡献,进一步彰显中国医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与临床转化价值,也为中英乃至全球医疗科 创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与方向指引。BMJ集团主席Peter Vicary-Smith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健康 发展需加强合作交流应对新挑战,此报告将为中英科研搭建协作桥梁,推动深入合作。 报告重点关注了2005-2024年间,在卫生政策和临床指南中被引用文章数量最多的十家医院,包括四川大学华西 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大爷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这些医院的研究人员所发表的文章中, 总计有12 ...
BMJ推动医学创新协同发展,为全球健康事业注入中国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21:01
(原标题:BMJ推动医学创新协同发展,为全球健康事业注入中国力量) 图: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毛群安 9月13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京召开, 1500余位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 靳伟,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出席会议并致辞。 图: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京举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指出:"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也是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一以贯之地大力推动医学科技研发,集中力量攻克人类健康面临的共同 难题。希望世界各国进一步拓展交流合作的网络,推动医学科技成果在更广范围转化和共享,让全球患 者广泛受益。" 图: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钟东波 医疗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关键支柱,也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地、提升全民健康福祉的核心引 擎。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毛群安表示:"中英两国在医疗科创领域各具特色优势,合作互补性强。 期待此次中英医疗科创论坛为我们带来思想的碰撞与启发,推动中英医疗科技合作走向更务实、更深 入、更广阔的新阶段。" 权威报告发布 ...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第三批十大成果发布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17:28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1日讯(记者郭文培)9月10日,以"智领未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创新成果发布暨启动活动在京举行,发 布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4年第三批十大成果,启动北京市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建设。 据悉,"首发专项"自2012年设立以来,共优化811项诊断方法和1686项治疗措施,制定或更新诊疗指南98部,159个项目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技术 转化125项,获得授权专利987项。 本次活动是2025年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的配套活动之一,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牵头、首都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医院协会为学术支持单位。 第三批十大成果分别是:抗精神病药物个体化优选治疗方案的构建与推广应用,研究者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岳伟华团队;难治性慢性鼻窦炎精准诊疗体系的 构建与应用,研究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成硕团队;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早期干预及系统化治疗体系的构建,研究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 科医院蒋海越团队;出生缺陷精准防控突破——构建母胎一体化防治技术体系,研究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何怡华团队;胎盘植入风险评估和 分层管理体 ...
访澳大利亚驻华商务公使戴德明:中澳自贸协定极大促进双边贸易繁荣 服务领域蕴藏巨大机遇
证券时报· 2025-09-11 12:45
作为本届服贸会的主宾国,澳大利亚无论是国家馆展出面积还是参展商数量,都创下了服贸会历届主宾 国新纪录,显示出其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机遇的重视程度。 戴德明:就预期而言,目标其实非常明确,对于此类大型贸易展会,我们始终致力于促成深度对接—— 希望见证澳大利亚企业与机构同中方合作伙伴、重要机构及政府代表建立联系。本次中方政府代表团阵 容十分强大,这些参会者正是澳大利亚参展商的关键合作伙伴,我们期待通过这些连接创造互利共赢的 机遇。 就在刚才,我们见证了15份谅解备忘录及多项商业安排的签署仪式。尽管这些成果未必立竿见影,但它 却传递出来更为重要的信号,那就是双向服务贸易领域蕴藏巨大机遇。我们期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见证 这些机遇转化为实质成果。 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 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如何看待未来的贸易、投资机遇?站在《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 十周年的关键节点,未来协定的高质量实施与审议还需要重视哪些领域?带着这些问题,包括证券时报 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了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大中华区总经理、澳大利亚驻华商务公使戴德明 (Dominic T ...
访澳大利亚驻华商务公使戴德明:中澳自贸协定极大促进双边贸易繁荣 服务领域蕴藏巨大机遇
证券时报· 2025-09-11 12:39
澳大利亚参展规模与亮点 - 澳大利亚作为主宾国参展面积和参展商数量创服贸会历届主宾国新纪录[1] - 展馆涵盖高等教育顶尖学府、金融服务机构(银行及会计师事务所)、旅游业以及食品、保健营养品、葡萄酒等多元行业领域[4] - 澳大利亚首次以如此规模和规格在中国国家级贸易盛会担任主宾国角色[4] 中澳贸易关系现状 - 中国连续16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1] - 《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十周年 双边贸易规模显著增长[12] 合作机遇与重点领域 - 双向服务贸易领域蕴藏巨大机遇 现场签署15份谅解备忘录及多项商业安排[3][6] - 医疗科研与技术商业化是深化合作重点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佩里·马歇尔教授参会体现合作实践[9] - 可再生能源、绿色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农业科技成为新兴合作方向[8] - 科技服务企业(如澳洲会计师公会、澳大利亚第二大科技公司Atlassian)通过中方协作实现蓬勃发展[9] 企业合作策略与需求 - 企业需亲临现场开展调研、建立人脉以把握区域机遇和评估风险[8] - 政府关注现有协定框架下服务贸易新机遇 重点倾听企业真实需求[12] - 企业创新活力与商业模式探索是推动共赢发展的根本动力[10] 自贸协定实施展望 - 协定搭建制度平台并确立贸易规则 开辟市场机遇[12] - 服务贸易因无形特性成为未来重点谈判领域 需共同把握企业需求机遇[12] - 政府将在评估现有成就基础上启动磋商进程 精准把握企业发展需求[13]
粤澳携手共绘大健康产业新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6:15
论坛上,澳门特别行政区药物监督管理局厅长李志洋将解读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出海落地"方面的制度设 计,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支持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澳门种远科研大健康制造厂质监董事 兼ESG主管郭秀文将介绍在政策创新和海外市场落地方面的尝试与成果。 除政策层面的解读外,前沿医学和科技创新同样是论坛的亮点之一。受邀嘉宾将带来关于细胞科技、组 织再生、脑科疾病修复等方向的研究成果。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林哲安将结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 背景,探讨国际医学合作与跨境医疗体系构建的可能路径;原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所组织修复与再生 课题组组长郝好杰将从细胞科技角度,探讨"寿命革命"的科学图景;澳门华圣中医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任连智则将发表脑科疾病修复研究报告。 在论坛的圆桌环节,讨论将更聚焦于跨境实践,议题聚焦粤澳医疗技术创新与跨境科研协作的实践路 径。探讨以澳门为枢纽、横琴为基地,推动粤澳医疗科研资源(如临床转化技术、创新诊疗方案)与共 建"一带一路" 国家医疗需求的精准对接路径;依托横琴产业政策与澳门国际医疗认证优势,研究"科研 成果输出+技术合作+学术交流"的跨境协作模式。 南方财经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 9月 ...
全球首个!脑机接口技术获重要突破
齐鲁晚报· 2025-08-29 12:15
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脑机接口应用于脑深部肿瘤术中边界精准定位的临床试验完成 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植入式临床脑机接口技术实现重要突破 [1] - 采用自主研发的临床脑机接口微电极NeuroDepth实时高精度获取肿瘤边界特征信号 并采用多层次调控与高通量神经信号同步检测仪AIRCAS-128同步采集分析海量神经信号 [1] - 技术突破传统神经电极仅能检测脑表面和浅层的局限 可探测全脑任意区域包括脑表面、浅脑与脑深部 [2] 技术优势 - 可同步检测化学信号如多巴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 为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2] - 为及时发现病灶和精准识别病灶边界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用于确定脑肿瘤边界和科学开展手术规划 [2] - 在保护大脑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区的同时实现恶性肿瘤精准切除 [2] 合作机构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联合完成临床试验 [1]
【中国新闻网】全球首次!中国研发脑机接口完成脑深部肿瘤边界精准定位临床试验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09:03
技术突破 - 全球首次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脑深部肿瘤术中边界精准定位的临床试验 成功完成[3] - 自主研发临床脑机接口微电极NeuroDepth 探针最长可达9.5厘米 厚度不超过0.2毫米 空间分辨率达15微米[6] - 同步检测仪AIRCAS-128可同步采集分析海量神经信号 实现原始信号到病灶导航的实时转化[6] 产品优势 - 探测范围突破传统电极局限 覆盖脑表面、浅脑与脑深部全脑任意区域[6] - 定位精度达单细胞水平 空间分辨率15微米 提供微观尺度判断依据[6] - 信息维度涵盖神经电信号与化学信号(多巴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6] 临床价值 - 解决术中动态识别难题 实时判读误差低于传统方法(MRI/CT误差达5-20毫米)[4][5] - 精准识别肿瘤边界 最大程度保护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区[7] - 提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保留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试验患者术后癫痫未发作[7] 应用前景 - 计划推进高精度脑机接口视听觉功能重建 帮助失明、失聪患者恢复感知[9] - 拓展血管介入脑机接口在卒中康复、脑积水治疗等领域的临床应用[9] - 技术有望重塑神经外科术中导航与精准切除的技术范式[7]
中山医院将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解放日报· 2025-08-07 09:57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批承担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临床医学科研方向)"[1] - 基地核心定位为"聚焦临床科研、破解行业痛点、构建生态标杆"[1] - 基地将打造覆盖"研发—测试—验证—应用"全链条的创新支撑平台[1] 技术架构与数据安全 - 建设国产化算力支撑平台,包括自建微调/推理算力集群[1] - 严格保障隐私数据"不出域",为数据处理与模型训练提供安全基础[1] - 以国产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和AI框架为底座[1] 模型服务体系与行业共享 - 构建涵盖模型工程、Agent工程、AI资产管理的全流程服务能力[1] - 开发开放工具链,打造模块化应用开发组件[1] - 提升医疗多智能体系统构建效率并向行业开放共享[1] 应用场景与行业标准 - 面向医学科研、智能诊疗、医疗器械开发、医用机器人研发等领域[1] - 落地不少于49个特色应用场景[1] - 发布超过10项配套标准规范[1] 医疗效率与患者受益 - 创新将显著提升诊断精准度和效率[1] - 医务人员可更专注于复杂病例攻关和治疗方案优化[1] - 患者受益于高效诊断流程、个性化治疗方案及全流程优化服务[1]
预算1.05亿元!上海交通大学近期大批仪器采购意向
仪器信息网· 2025-07-23 11:37
上海交通大学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 上海交通大学近期发布33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05亿元,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5-8月 [1][2] - 采购涉及多个高端科研设备领域,包括生物医学、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等前沿研究方向 [2] 主要采购设备类别 生物医学研究设备 - 高灵敏全光谱细胞分选仪:用于单细胞水平高参数分析和分选,具有多路分选能力,预算500万元 [5] - 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建库系统:用于单细胞水平基因表达分析、免疫学研究等,预算180万元 [6] - 非靶向代谢组学高灵敏度高分辨率质谱仪:分辨率≥42,000FWHM,灵敏度达1000fg利血平S/N≥100:1,预算450万元 [9] - 实时细胞分析系统:可非侵入性检测细胞增殖、粘附力、形态变化等多种指标,预算210万元 [8][10] 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设备 - 高分辨高衬度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0.204nm,加速电压20-120KV,预算410万元 [9] - 化学机械抛光机:用于IC制造中复杂平坦化工艺,预算430万元 [5] - 磁控溅射设备:可实现4-6英寸各类薄膜沉积,预算130万元 [5] 能源与环境技术设备 -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电解及试验系统:用于可再生合成燃料制备研究,预算380万元 [5] - 高温高压湍流燃烧实验台:模拟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燃烧环境,预算350万元 [5] 特色采购项目 - 超瞬态实验装置磁铁电源系统:包含134台高稳定性直流电源,为0.5GeV强流储存环关键部件,预算280万元 [5] - 生物分子AI打印仪:打印面积≥150*150mm,6通道反应试剂,预算315万元 [12] - 全自动化单克隆挑选系统:用于人体肠道菌群库建设,预算1438万元 [14] - 高通量大尺度空间转录组解析系统:用于代谢性脑肠互作机制研究,预算362万元 [14] 采购时间分布 - 大部分设备计划在2025年5-7月完成采购 [2][5] - 部分设备如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系统计划2025年6月采购 [5] - 存储系统等基础设施计划2025年7月采购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