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

搜索文档
Science子刊:2024年的生物医学论文,至少有14%利用了AI辅助写作
生物世界· 2025-07-04 14:47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当世界发生变化时,人类书写的文字也会随之改变。像战争、传染病大流行这样的重大事件会影响文本语料库中的词频分布。科学学科的兴衰在学术著作中也可 见一斑。那么,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否也在我们的写作中留下了类似的痕迹呢? 2022 年 11 月, ChatGPT 横空出世,这让人类的写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首次出现了一款广泛可用的大语言模型 (LLM) ,它能够在包括学术界在内的 多个领域生成和修改具有媲美人类表现的文本。此后,许多研究人员在日常写作任务中融入了大语言模型 (LLM) ,甚至与大语言模型共同撰写了论文。这也引 发了人们对科研诚信、大语言模型生成内容中的事实错误以及论文工厂滥用大语言模型生成虚假论文的担忧。 基于这些担忧,有研究人员开始尝试追踪 大语言模型辅助写作 ( LLM-assisted writing ) 在科学文本中留下的痕迹。 2025 年 7 月 2 日,德国图宾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了题为 : Delving into LLM-assisted writing in biomedical ...
转换科研范式 探索医学奥秘
科技日报· 2025-06-30 08:50
一直以来,中医、西医对生命认知的理念和方法均自成体系。但随着各类生命数据的聚集、人工智 能(AI)分析技术的加持,中医、西医的研究范式正在趋同。 "要进行以价值为导向、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中医科学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 誉校长张伯礼认为,临床问题是中医研究要牢牢抓住的重点。要通过开展具体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因经典理论的'抽象性'及经典名方、针灸等的'复杂性',中医现代化研究更需要在临床与基础相结 合的大数据模式下,借助AI等先进技术开展多维多层面的系统研究。"陈忠说,如开展中药复方微观分 子在不同时域和空间下如何宏观起效等"宏微"跨界问题研究。 "多种组学技术获取的信息已经在连接中医和西医了。"在日前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新时代医学研究 范式学术讨论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德培表示,国际学术期 刊《细胞》杂志2012年以来刊登的论文,反映出西方学者医学研究思维不断从微观向系统性、宏观化转 变。 "西医的分子解析为中药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医的整体调节和个体化方案为复杂疾病治疗 提供系统解决思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说,在学科融合、数据科学以及A ...
科学家打开基因“开关”实现小鼠耳廓再生
新华社· 2025-06-27 14:45
壁虎断尾重生、蝾螈大脑自愈……一些动物的再生"超能力"让人叹为观止。然而,人类、小鼠等高等哺 乳动物受伤后却只能结疤愈合,无法"原装"再生。高等哺乳动物是否在进化中丢失了再生能力?近日, 我国科学家在小鼠"耳朵"上找到了关键线索。 研究发现,Aldh1a2基因表达不足是导致小鼠耳廓再生失败的关键因素;而在激活该基因后,小鼠耳廓 可实现再生。这为深入理解高等哺乳动物再生能力丢失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并为再生医学和人类受损器 官的重建与再生提供了重要靶标。该研究成果27日发表于《科学》杂志。 北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石小峰说,兔子的基因组中保留了负责调控Aldh1a2的一些关键DNA 序列,好像基因表达的"开关",在耳廓受伤时会被强烈激活,从而源源不断产生视黄酸,帮助组织再 生。但在小鼠基因组中,可调控Aldh1a2的"开关"大都消失,导致视黄酸产量不高,无法再生组织。 如果人为按下基因表达"开关",能否让动物具备再生能力?进一步实验发现,在激活Aldh1a2或外源补 充视黄酸后,都可使成年小鼠耳廓伤口出现多能性细胞,从而重建耳廓的软骨与神经组织。 "这项研究的意义远超耳廓再生本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 ...
芯片模型有望发现渐冻症成因线索
快讯· 2025-06-25 06:08
智通财经6月25日电,美国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利用来自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 者的干细胞,创建出一种"芯片上的ALS"疾病模型,有望揭示这种神秘且致命疾病的成因,并推动开发 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芯片模型有望发现渐冻症成因线索 ...
FDA紧急叫停涉“细胞流至敌对国家”临床试验,对华生物技术限制或再升级
仪器信息网· 2025-06-24 15:02
FDA审查基因工程临床试验 - 美国FDA宣布立即审查涉及将美国公民活体细胞送往中国及其他"敌对国家"实验室进行基因工程的临床试验 [4] - 审查原因是国际转移和基因工程操作可能在患者不知情或未获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5] - 该行动可能导致美国人的敏感基因数据被外国政府滥用 [5] 监管漏洞与政策变化 - 拜登政府2024年12月的数据安全规则对临床试验生物样本设置了"全面豁免"成为监管漏洞 [5] - 该豁免甚至允许中资控股企业参与相关临床试验 [5] - FDA此次行动暴露了美国在技术开放与安全管控间的摇摆 [5] 未来政策趋势 - FDA此次审查预示未来对华生物技术限制将更趋严格 [5] - FDA专员强调要保护患者、重建公众信任并捍卫美国的生物医学领导地位 [5] - 上届政府被批评对此问题视而不见 [5]
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科技日报· 2025-06-16 09:22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落成 - 吴孟超院士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于6月12日正式落成 旨在弘扬"四勇(永)"精神(勇闯禁区、勇于创新、永不满足、永远争先)[1] - 基地为吴孟超院士实证实物最丰厚、原始史料最健全的综合教育基地 展示其"一生披肝沥胆、一心报国为民"的生命轨迹[1] - 基地创新设置吴孟超数字人 精准复刻其音容笑貌与言谈风格 参观者可进行超时空对话[1][3] 医学成就与突破 - 吴孟超团队创下15项重大医学成就 包括保持世界纪录的18公斤特大肝血管瘤切除标本[2] - 上世纪50年代国内肝癌防治领域空白 吴孟超突破"生命禁区"概念 将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1] - 吴孟超右手因长期手术形成特殊"V"字变形 这双手在肝脏外科领域挽救无数生命[3] 精神传承与互动体验 - 基地设置手印互动区 参观者可通过电子屏成为"精神传承者" 目前已记录101位传承者[3] - 展厅悬挂直径7.6米的"吴孟超星"造型 象征其76年医学生涯 其为医药卫生领域首位获小行星命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4] - 数字人对话环节中 吴孟超寄语年轻一代"医生是战士 只要患者需要就要冲锋在前"[4] 行业影响与评价 - 吴孟超用99年人生、76年从医、65年党龄诠释科学家精神内涵 基地成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精神标杆[4]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评价数字人互动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延续医者仁心与科学精神[4] -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周全强调基地具有永恒纪念与激励双重意义[5]
Cell Stem Cell:北京大学王凯团队等开发快速生成功能性血管类器官的新方法
生物世界· 2025-06-15 14:56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血管类器官 (Vascular Organoid,VO) 已成为心血管研究领域的重要模型,通过人多能干细胞 (hPSC) 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血管壁细胞等,可以构建出具有可灌注功能的三维血管网络。此类模型不仅能够模拟内皮细胞与血管壁细胞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还可复 现器官特异的血管微环境。 血管类器官在模拟血管发育、血管疾病、药物筛选和再生医学等多个方向均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当前的分化方案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分化异 质性大、所需时间长、基质胶和生长因子依赖、成本高昂、血管细胞不成熟,以及体内成血管能力低等,这些问题限制了血管类器官在血管研究以及临床转化的 潜力。 2025 年 6 月 1 3 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细胞稳态与衰老性重大疾病北京研究中心 王凯 课题组与美国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 童医院 Juan Melero-Martin 团队合作 ( 博士后 公丽岩 为第一作者) 在 Cell Stem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 Rapid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vascular organoids via ...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了4篇Cell论文:强制线粒体自噬;多模态遗传筛选平台;抗衰老间充质祖细胞疗法;补体蛋白攻击的开关
生物世界· 2025-06-15 09:12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本周,华人学者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 4 篇研究论文。这些研究包括 线粒体对多能性的影响、 完整组织的 多模态遗传筛选平台、抗衰老间充质祖细胞疗法、补体蛋白攻击的开关。 强制线粒体 自噬,揭示线粒体对哺乳动物多能性的影响 2025 年 6 月 10 日,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吴军 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 为: Unraveling mitochondrial influence on mammalian pluripotency via enforced mitophagy 的研究论文 【1】 。 该研究 开发了一种 强制线粒体 自噬 新技术,能够在体外或体内减少或完全去除线粒体,使用该技术,研究团队揭示了线粒体对细胞多能性的影响 ,还发现了线粒体数量的降低会导致着床前小鼠胚胎发育延迟。这项研究为探索线粒体在发育、疾病和跨物种生物学中的作用开辟了新途径,还有望 促进线粒体疾病的研究和疗法开发。 Perturb-Multi: 哺乳动物完整组织的多模态遗传筛选平台 2025 年 6 月 12 日, 哈佛大 ...
关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丨他们让科技之光闪耀中原
河南日报· 2025-05-30 07:42
核心提示 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本报推出这组报道,让我们一起跟随科技工作者的步伐,感受他们 以科技创新融入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澎湃活力。 用光纤织就能源安全网 在中原大地的特高压输电塔之间,一束束光纤正编织起守护电网安全的智能防线。 防线的建设者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光子传感研究团队,他们十多年如一日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光纤监 测系统,为河南乃至全国的能源大动脉装上了"智慧神经"。 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光子传感研究团队负责人董永康教授。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聚焦"两高四着力",充分发挥科技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作用,河南广大科技工 作者以家国情怀为笔、创新精神为墨,在新时代的创新征途上挥洒激情。 他们或扎根实验室,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产业转型注入强劲动能;或投身前沿学科研究,突破科研瓶颈, 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在充满希望的中原大地上,他们用智慧与汗水,诠释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 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河南力量。 "用光纤作传感器,可以实现超长距离的空间连续测量,该技术常用于油气管道、高压输电线和大跨度桥梁等 大型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5月28日,团队负责 ...
马斯克证实X Money支付功能即将推出;印度开源大模型上线两天仅300余次下载,投资人直呼“尴尬”丨全球科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08:04
每经记者|蔡鼎 每经编辑|高涵 |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点评:《Nature》子刊研究显示ChatGPT显著提升K12学生学习成绩和高阶思维能力,证明AI在教育领 域的巨大潜力,为教育技术应用提供有力科学依据。 NO.3 印度开源大模型上线两天仅300余次下载,投资人直呼"尴尬" 作为首批入选印度"IndiaAI Mission"项目、承担构建印度主权基础大模型任务的公司之一,Sarvam AI近 日发布了名为Sarvam-M的模型。这是一个基于Mistral Small构建的240亿参数、权重开放的混合语言模 型。然而,模型上线后反响平平:在Hugging Face平台上线两天仅获得334次下载,因此受到了部分业 内人士的批评。截至目前,该模型获得718次下载。风投公司Menlo Ventures投资人Deedy Das直言该成 绩"令人尴尬",并表示这种"渐进式成果"根本没有真正的受众。 点评:Sarvam AI 发布的 Sarvam-M 模型虽肩负印度主权基础大模型构建重任,但上线后下载量低迷, 受到业内批评,反映出其在市场推广和实际应用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NO.4 新型3D打印装置可实现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