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竞争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观点湃|汽车行业不应只有一团和气的表面文章
新浪财经· 2025-05-13 12:53
事件背景 - 奇瑞营销副总姚飞在车主群中评论吉利银河星耀8是"烂车",引发舆论风波 [1] - 两款车型奇瑞风云A9与吉利银河星耀8被推上风口浪尖,但实际定位迥异 [1] 产品技术对比 吉利银河星耀8 - 起售价11.58万元,采用雷神电混系统,双电机串并联架构实现馈电油耗3.36L/100km与6.49秒零百加速 [1] - 全系标配L2+级智驾系统,体现"技术平权"普惠思维 [1] - 405L后备厢与536mm后排坐垫长度设计,瞄准家庭用户对空间与性价比的需求 [1] 奇瑞风云A9 - 采用鲲鹏超能电混CDM 6.0技术,发动机热效率达47%,4秒级加速与2000km综合续航 [2] - 3000mm轴距行政座舱,配备伯牙音响系统与激光雷达 [2] - 盲订23天破3.5万辆,显示冲击高端市场的野心 [2] 舆论反应差异 - 此前大众集团前CEO迪斯、长城汽车李瑞峰批评增程系统被视为技术路线争论 [2] - 姚飞"烂车"论断触发行业道德审判,反映当前舆论对高管言论的敏感度提升 [2] - 车企法务部频繁出击背景下,高管言论易被过度解读为"商战暗号" [2] 行业影响 - 奇瑞内部禁止拉踩对比的红线文件与吉利"团结向前"回应,显示头部企业共建行业规范的默契 [5] - 中国品牌集体冲击高端化过程中,舆论对"失态"容忍阈值降低 [5] - 事件最终以高管停职、双方和解收场,但行业需要更理性的技术辩论文化 [5]
“新”“旧”比亚迪:如何管理 10 万工程师?
晚点LatePost· 2024-10-14 20:30
公司规模与扩张 - 公司深圳坪山总部面积相当于2个上海迪士尼乐园,每天容纳近20万员工[3] - 公司员工总数已达90万人,超过大众成为全球员工数最多的汽车公司[5] - 90万员工中有近11万是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工程师,超过特斯拉的工程师数量[6] - 近11万工程师中60%是在最近2年半内加入的[6] - 公司2025年校招名额仍有2万人左右[6] 业务增长与行业地位 - 公司从年销40万辆(2020年)到超300万辆仅用3年,快于丰田的10年和大众的8年[7] - 2022年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企,2023年成为第一家全球销量前十的中国车企[19] - 2021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75.4%,刷新近十年纪录[14] - 2023年销量同比增长3.2倍,品牌从1个扩展到4个(比亚迪、腾势、仰望、方程豹)[24] - 2024年1-9月累计销量274.8万辆,同比增长32%,增速较2021-2023年有所放缓[54] 人才战略与招聘 - 两年半内新招近6万名工程师,超过前20年总数[14] - 2022年校招1.5万名毕业生,2023年增至3.2万名[17] - 2023年新招1.7万名硕博生,比本科生多7000人[22] - 新技术研究院2022年录用清华北大应届生超100人[22] - 2023年成为清华大学毕业生入职最多的两家民企之一(另一家是华为)[23] - 招聘流程高度标准化,一个月内可完成两三千人的招聘[18] 组织变革与管理文化 - 从"家文化"转向"竞争文化",2018年将企业文化首位的"平等"改为"竞争"[34] - 2024年将"比学赶帮超"改为"比学赶帮胜",强调优胜劣汰[36] - 工程师绩效分为五档(优秀、良好、达标、待改进、不胜任),后两档约占7%[39] - 优秀工程师薪资可比同级多30%,待改进者降薪10%,不胜任者可能离职[40][41] - 新技术院推行人事改革,选拔985背景人才担任科长[47] 技术布局与研发 - 10万工程师中电动化团队2.5万人,智能化团队1.5万人[26] - 2018年提出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25] - 从外部引入智能驾驶人才,如沃尔沃、地平线、高合汽车的技术总监[26] - 新技术院成为竞争文化驱动源,部分工程师一周工作6天[47] - 王传福强调"集成创新",注重跨事业群技术研讨与组合[53] 行业竞争与挑战 - 产品线覆盖10万-100万元以上市场,几乎所有主流车企都是竞争对手[42] - 部分竞品定价策略激进,如吉利新车定价比比亚迪竞品低至少2万元[42] - 面临高端化、智能化挑战,需在机械动力体系上新增软件算法体系[57] - 行业变革期需调整管理文化与基因,公司面临更集中更早的挑战[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