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机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手机充电到100%再拔?多数人搞错!正确方法让电池更耐用
新浪财经· 2025-10-30 17:25
电池使用习惯与寿命 - 维修店发现大量后盖翘起、电池鼓包的手机,许多是由于充电过度导致[3][4] - 在维修过的两百多块电池中,习惯充至100%再拔的电池平均寿命显著缩短[5] - 电池充满后继续充电会导致内部离子被迫拥挤,长期如此会加速电池老化[6] 优化充电方法 - 建议避免将电量完全用光,也无需每次都等待充满,最佳区间是保持电量在中等水平[5] - 手机内置的“优化充电”功能可学习用户作息,使设备在起床时刚好充满,平时仅充至80%-90%即可[8] - 充电时摘掉手机壳有助于散热,避免使用廉价充电宝,应优先选择原装充电器[14][15] 影响电池健康的关键因素 - 高温是电池的主要损害因素,边充电边运行大型游戏导致设备发烫会严重损伤电池[8] - 定期进行电池校准(每三个月彻底放电一次再充满)有助于维持电池健康度[15] - 改变充电习惯后,手机电池健康度可稳定维持在85%以上,甚至出现改善[18] 用户行为改变 - 用户将充电位置从床头移至客厅,随用随充,避免整夜充电,电量仍可满足次日需求[12][13] - 用户心态从追求100%电量转变为“八分饱”理念,不再过度关注充电百分比[11][20] - 正确的充电方法在老年群体中形成口碑传播,多人效仿关闭“充满100%”选项[21]
珠海冠宇20251019
2025-10-19 23:58
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珠海冠宇 主要业务为消费类电池(如笔记本 手机电池)和动力 储能类电池(如汽车启停电池 无人机电池)[1][2] 核心观点与论据:财务业绩与驱动因素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首次突破100亿元 单季度收入达41亿至43亿元区间 归母净利润达2.5亿至3亿元区间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出货量增加[3] * 公司自2021年上市后经历收入停滞 2021年收入103亿元到2024年115亿元 四年间增长缓慢[2][4] * 公司股权激励考核目标为2026年收入170亿元 并有机会超额完成[14][15] * 2025年第三季度汇率变化造成几千万人民币的损失[25] 核心观点与论据:业务战略与市场展望 * 公司将实现有质量的收入增长作为头号战略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应对挑战 包括高硅比例硅碳负极 钢壳电池和半固态电池等领域[2][4][5] * 在笔记本电池市场保持稳定 提供良好利润基础和现金流 在手机电池市场预计未来几年显著提升 尤其是在钢壳新产品方面 预计份额将比2025年增加5倍甚至8倍[2][6] * 积极拓展韩系手机客户 预计2026年韩系客户需求量将是2025年的五倍甚至更高[4][12] * 积极拓展北美手机客户 预计2026年需求约8000万至1亿只手机电池 是2025年需求的五倍左右[4][16] * 与北美大型企业如谷歌 Meta 微软在穿戴类产品合作 预计2026年对收入产生明显贡献[16] * 在无人机领域占据约40%市场份额 农业用无人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200% 预计2026年继续保持良好态势[2][7][26] * 在日系游戏机方面有六七年积累 逐渐进入收获期 铁氢无人机板块优化产能利用率 已积累大量客户包括主流新能源车和高端燃油车启动电池供应商[2][9] * 动力 动储业务方面 未放弃户储业务 在启停和无人机市场目标占据20-30%市场份额 该市场空间约五六百亿人民币 相关产品毛利率已超20%[24] 核心观点与论据:产能与技术 * 钢壳产线当前处于满产状态 有效产能约为2000多万只每半年[17] * 公司计划扩建钢壳产线 投资20亿元 到2026年底具备8000万只每年的生产能力 并最终达到1亿只每年的生产能力[4][17][18][19] * 针对小钢壳电池产线改造 优先利用现有产线调整 改造成本与产品售价相比可忽略不计 主要收益来自平均销售价格带来的毛利率提升[20] * 2026年苹果预计出货量中约70%为钢壳电池 剩下30%为软包电池[4][21] * 新产品(如钢壳电池)在2025年7月交付量非常少 在八九月份有突破 目前出货和良率处于较好满产状态 预期2025年第四季度将看到更多出货[10][11] 其他重要内容:风险与成本 * 钴价上涨尚未体现在产品售价上 因价格传导需要时间 公司通过提前库存储备应对 材料储备可用至2026年初 因此短期内不受钴价上涨不利影响[8] * 2025年第四季度消费电信市场趋势难以明确判断 需看客户需求 新产品在爬坡阶段可能在交付顺畅度或良率方面存在拖累[10] * 公司在手机市场投入大量研发 随着量产规模扩大 有望实现更高净利润率 行业格局稳定和产品竞争力是盈利关键[22][23]
豪鹏科技(001283.SZ):在手机电池领域已与部分知名品牌建立合作
格隆汇· 2025-09-19 15:07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在手机电池领域已与部分知名品牌建立合作 [1] - 公司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深化市场突破 [1] - 依托潼湖产学研基地整合升级后的产能释放逐步导入更多头部手机品牌 [1]
广东茂名首富,又要IPO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9-05 19:30
公司上市动态 - 欣旺达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由高盛与中信证券联合保荐[2] - 公司2011年深交所上市 2022年瑞交所发行GDR募资约31亿元人民币 当前市值453亿元[4][9][10] - 此次港股IPO募资拟用于国际增长策略 扩展海外生产设施及全球销售网络[15] 业务发展概况 - 公司业务涵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三大板块 2024年总收入560.21亿元[11][13] - 消费电池为业绩支柱 2024年收入占比54.3% 全球手机电池市占率34.3%居首 笔电/平板电池市占率21.6%全球第二[12][13] - 动力电池业务收入从2022年126.87亿元增长至2024年151.39亿元 营收占比提升至27%[13] - 储能系统收入从2022年4.55亿元增长至2024年18.89亿元 占总营收3.4%[13] 资本运作与投资 - 拟分拆控股子公司欣旺达动力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该公司累计融资超120亿元[17] - 通过直投出手89次 投资73家企业 累计投资金额超65亿元[17] - 作为LP出资多家机构 包括2700万元参投星航新能基金[18] 创始人背景与国际化布局 - 创始人王明旺兄弟1967年生于广东茂名 1997年创立欣旺达[3][5][7] - 2023年启动匈牙利首座欧洲电池工厂建设 投资近20亿元 同步推进越南锂威项目和泰国动力工厂[14] - 王明旺夫妇以115亿元财富位列《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295位[4]
广东茂名首富,又要IPO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9-05 18:27
公司上市动态 - 欣旺达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由高盛与中信证券联合保荐 [4] - 公司2011年于深交所上市 2022年发行GDR登陆瑞交所 此次为第三次资本市场运作 [6][13] - 创始人王明旺夫妇以115亿元财富位列《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295位 成为茂名首富 [6] 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1997年由王明旺、王威兄弟创立 以消费电池起家 后切入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 [5] - 2008年正式布局动力电池 通过收购东莞锂威进入电芯环节 [12] - 客户涵盖理想、小鹏、零跑、广汽、上汽、日产等新能源车企 [12]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1.62亿元、478.62亿元、560.21亿元 期内利润分别为7.63亿元、3.31亿元、5.34亿元 [16] - 消费电池业务占比逐年下降 从2022年61.4%降至2024年54.3% [16] - 动力电池收入从2022年126.87亿元增长至2024年151.39亿元 营收占比从24.3%提升至27% [16] - 储能系统收入从2022年4.55亿元增长至2024年18.89亿元 占总营收3.4% [16] 市场地位 - 全球手机电池市占率34.3%位居第一 笔记本及平板电池市占率21.6%位列第二 [15] - 2024年全球前十手机厂商均为公司客户 [16] - 2024年跻身全球前十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电池厂商 [16] 资本运作与投资 - 子公司欣旺达动力2023年启动分拆上市 累计融资超120亿元 [21][22] - 资方包括IDG、深创投、源码资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及理想、蔚来、小鹏等产业资本 [22] - 公司直投出手89次 投资73家企业 累计投资金额超65亿元 [23] - 作为LP出资尚势资本、大米创投、星航资本等机构 2024年6月出资2700万元参投星航新能基金 [24] 国际化战略 - 2023年斥资近20亿元在匈牙利建设欧洲电池工厂 同步推进越南锂威项目和泰国动力工厂 [17] - 港股IPO募资将用于扩展海外生产设施及全球销售网络 [19]
茂名首富又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9-03 14:3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1997年由王明旺、王威两兄弟创立 以消费电池代工业务起家[3][6] - 早期通过低于市场30%价格与康佳集团合作 随后进入飞利浦、苹果、联想、OPPO等国际品牌供应链[6][7] - 2008年正式布局动力电池领域 后通过收购东莞锂威进入电芯核心环节[7] - 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2022年发行GDR登陆瑞交所 2024年递交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请[3][7][8]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1.62亿元、478.62亿元、560.21亿元 期内利润分别为7.63亿元、3.31亿元、5.34亿元[10] - 消费类电池业务为业绩支柱 2022-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61.4%、59.6%、54.3%[10] - 动力电池业务收入从2022年126.87亿元增长至2024年151.39亿元 营收占比从24.3%提升至27%[11] - 储能系统收入从2022年4.55亿元增长至2024年18.89亿元 占总营收3.4%[11]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2024年全球手机电池市场市占率34.3%位居第一 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市占率21.6%位列全球第二[10] - 2024年全球销量前十手机厂商均为其客户 并成功跻身全球前十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电池厂商[10][11] - 动力电池客户涵盖理想、小鹏、零跑、广汽、上汽、日产等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7] 资本运作与战略布局 - 分拆子公司欣旺达动力拟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截至2023年6月累计融资超120亿元[14] - 通过直投89次投资73家企业 累计投资金额超65亿元 主要聚焦电池与储能技术领域[14] - 作为LP出资星航资本、大米创投等机构 例如出资2700万元参投星航新能基金[14][15] - 海外扩张策略包括匈牙利电池工厂(投资近20亿元)以及越南锂威项目、泰国动力工厂[11] 创始人背景与财富 - 创始人王明旺1967年生于广东茂名普通家庭 17岁带几十元到深圳打工 后通过自学电子知识创业[5][6] - 1995年借助索尼电池厂火灾事件囤货生产赚取第一桶金[6] - 王明旺与蔡帝娥夫妇以115亿元财富位列《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295位 成为茂名首富[3]
手机电池不耐用,这样做提升续航
猿大侠· 2025-08-25 12:11
基础省电设置 - 关闭后台应用以减少电量消耗 从手机下边缘向上滑可关闭不必要应用 [1] - 断开蓝牙和Wi-Fi连接 不使用时通过下拉菜单关闭这些功能 [1] - 降低屏幕亮度或开启夜间模式 通过下拉菜单或设置中的显示与亮度选项调整 [1] - 开启超级省电模式以延长待机时间 具体操作参见图示说明 [1] 进阶电池优化设置 - 允许电池优化限制应用后台自由运行 该功能可有效降低非活跃应用耗电 [3] - 将高分辨率调整为智能分辨率或低分辨率 游戏或视频时再切换高分辨率 [5] - 开启智能充电模式使系统学习充电习惯 电量超过80%时暂停充电 [7][8] - 休眠时保持网络连接可维持33小时49分钟续航 通过WLAN或移动数据连接实现 [9] 电池性能管理模式 - 性能模式会提升设备性能但增加耗电和发热 预计续航25小时30分钟 [9] - 智能峰值容量根据电池状态调节峰值容量 可能影响续航但延长电池寿命 [9] - 超级省电模式仅保留电话短信等基础功能 低电量时可提供125小时30分钟续航 [9] - 显示电量百分比功能可通过设置-电池-更多电池设置开启 [9]
抢抓科技变革新机遇 邮储银行助力制造业升级
中国经营报· 2025-08-09 03:09
制造业升级与金融支持 - 制造业升级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举措,金融支持为这一进程提供动能 [2] - 银行业在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和抢抓转型机遇中扮演重要角色 [2] - 福建省飞毛腿集团作为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的典型案例,展示了金融与产业融合的实践路径 [2][3] 飞毛腿集团转型与业务布局 - 飞毛腿集团从手机电池龙头转型为储能新势力,业务覆盖消费电子、中小型动力、工商业储能等多个领域 [3][4] - 公司2019年产业销售超百亿元,拥有福州、苏州、深圳三大研发中心及国内外多个生产基地 [3][4] - 累计获得专利500多项,主导参与20余项国家标准制定,与国内头部手机品牌及国际零售巨头合作 [4] 金融支持案例与成效 - 邮储银行2024年12月为飞毛腿集团提供5000万元"科创贷"纯信用贷款及近2亿元票据贴现业务 [5] - 飞毛腿动力科技2023年营业额12.5亿元,2024年增至18.5亿元,2025年目标25亿元 [6] - 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制造业贷款达358亿元,服务科技型企业超2700户,贷款余额158亿元 [7] 银行服务策略与行业覆盖 - 邮储银行构建综合金融服务策略,支持电子信息、交通能源等福建支柱产业 [8] - 推出靶向立体式服务体系,覆盖创业板、科创板等高成长性客户,推动线上线下协同服务 [8] - 授信规模达320亿元,实现化纤、纺织、新材料等领域头部民营企业全覆盖 [8] 行业趋势与政策导向 - 福建省紧抓科技革命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邮储银行紧跟地方政策支持制造业转型 [7] - 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银行需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8]
年入560亿!给小米、荣耀供应手机电池,广东茂名富豪的公司赴港IPO
格隆汇APP· 2025-08-06 18:22
公司概况 - 公司年收入达560亿人民币 [1] - 公司为小米、荣耀等手机品牌供应电池 [1] - 公司总部位于广东茂名 [1] 行业动态 - 公司选择赴港IPO [1] - 公司属于手机供应链行业 [1]
手机“宁王”欣旺达押宝新能源
搜狐财经· 2025-07-31 21:57
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发行H股登陆主板,高盛与中信里昂担任联合保荐人 [1] - 2024年全年营收560.21亿元,同比增长17.05%;归母净利润14.68亿元,同比大增36.43% [1] - 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已接近三成 [1] 消费类电池业务 - 全球手机电池市占率达34.3%,连续五年稳居全球第一;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市占率21.6%,位列全球第二 [4] - 消费类电池业务总营收304.05亿元,同比增长6.52%,占总营收比例为54.3% [4] - AI手机出货规模预计达4.2亿部,AIPC渗透率将攀升至40%,为消费电池带来结构性机会 [4] - AIPC、AI手机单机带电量提升幅度预计达10%—15%,消费电池ASP步入通胀通道 [5] -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41.8%,全球化产能网络增强抵御区域市场波动能力 [5] 新能源业务 - 动力电池与储能业务合计贡献营收170.28亿元,同比增速超45%,占总营收比例由2023年的24.9%升至30.4% [6] - 动力电池业务贡献151.38亿元,占全部业务营收的27%,比例较2023年提升4.4个百分点 [6] - 动力电池出货量2024年激增116.9%至25.29GWh,全球排名第十且增速为前十厂商中最快 [7] - 储能系统装机量翻倍至8.88GWh,同比激增107%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0.2%,强劲势头延续 [8] 技术布局与行业趋势 - 智能穿戴、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场景崛起为消费电子企业带来结构性机会 [1] - 硅碳负极材料成为众多手机厂商首选,2024年硅基负极材料开始在高端手机机型中批量应用 [4] - 固态电池被行业视为重要方向,半固态电池中试进展与行业节奏基本同步 [9] - 消费电子与新能源的技术边界正在模糊,存在技术协同性 [9] 业务挑战 - 动力电池领域8.8%的毛利率仍低于消费电池,同比还下降2.42% [10] - 新能源业务需在规模扩张中提升盈利,储能市场需应对海外项目本地化服务能力与原材料价格波动 [10] - 需在竞争中守住技术与成本的平衡以释放增长潜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