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偏见

搜索文档
关联互通,创见不同:全球银行业可持续披露观察(上)
搜狐财经· 2025-07-03 14:12
核心观点 - 全球银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呈现快速发展和规范化趋势,但比较和理解ESG绩效仍存在挑战[1][3] - 中国银行业在可持续信息披露方面进展显著,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已全部实现与年报同步发布可持续报告[5][6] - 银行披露重点集中在气候变化、客户和员工等主题,生物多样性等新兴领域披露不足[3][24] - 可持续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关联性成为关键,但量化分析和数据质量仍有提升空间[7][20] 披露时效性 - 73%全球主要银行实现年报与可持续发展报告同步发布(2023年仅43%),国内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同步率达100%[6] - 57%银行披露融资排放时使用比报告期早一年的数据,因价值链数据获取滞后[6] 披露内容结构 - 全球银行可持续报告平均页数达190页,国内银行平均113页,环境范畴披露占比最高[12] - 环境主题披露最成熟(气候变化、碳排放等),但存在定量指标少、可对比性弱的问题[12][24] - 社会主题中金融包容性举措较多,但缺乏标准化评估指标[7] - 治理主题以定性描述为主,少数银行开始披露AI伦理管理方法[7] 披露框架与准则 - 23%全球银行采用TNFD框架进行自然信息披露,国内银行普遍参考GRI标准及A股交易所指引[15] - 27%全球银行采用欧盟双重重要性分析,55%国内银行在新规驱动下实施该分析[18] - 61%全球银行对上年度融资排放数据进行重述,反映方法论持续演变[20] 区域与主题差异 - 欧洲银行更侧重气候变化披露,亚洲银行在客户和员工事务披露较全面[24] - 水和海洋资源、生物多样性等主题披露薄弱,缺乏具体目标和量化指标[26] - 供应商员工信息、税务透明度等新兴领域披露不足[26] 改进方向 - 需加强ESG数据与财务系统的整合,建立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的映射逻辑[29] - 建议开发社会影响力评估工具(如普惠金融效益量化模型)[29] - 需完善ESG数据治理体系,提升非财务信息的可验证性[29]
是时候打破算法偏见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00:51
5月22日,据中国网信消息显示,"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针对网民反映 强烈的算法推荐加热低俗信息、加剧"信息茧房"、加重观点极化等问题风险,中央网信办督促指导重点 平台针对性优化信息推荐算法功能、调整信息推荐算法规则。 近日,包括抖音、小红书在内的重点平台也已经围绕正能量内容加权推荐、用户自主选择权保障、推荐 内容多样性优化、提升算法透明度等核心环节,系统性优化完善多项功能。 算法不应当成为偏见的放大器,而应当成为提升效率的工具。从本次网信办的专项行动方向来看,可以 说从提升算法透明度、破除"信息茧房"、完善推荐内容审核、用户赋权等多个方向上实现了算法治理的 效能提升,通过多维度的制度设计与技术干预,有力打破了"算法偏见",很大程度上免除了用户焦虑。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用户的APP顾虑,也能够促进内容平台生态的良性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目前需要的是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同时以更严谨和专业的态度约束其应用。唯有 如此,我们才能真正驾驭这一强大的工具,推动创新和变革,让技术能更好地服务于所有人。 回过头来看,所谓的"信息茧房"对于平台方来说也并无好处。算法的偏见往往被误解为技术本身的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