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五大特色中心同步揭牌! 南京市第一医院与秦淮区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秦淮样板”
扬子晚报网· 2025-11-08 22:19
合作核心与战略意义 - 南京市第一医院与秦淮区卫健委深化战略合作,旨在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1] - 此次合作标志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迈入新阶段,是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关键举措[1] - 合作被视为推动优质资源“沉下去”、基层能力“提上来”的有力抓手,目标是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同质化服务[2] 合作具体方案与实施路径 - 南京市第一医院将通过技术输出、人才下沉、管理协同、信息互通等方式,与区域内医疗机构形成发展共同体[2] - 合作将依托医院的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资源,特别是在心血管、呼吸、康复等领域的学科优势[1][2] - 双方签署了《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并为五大特色中心揭牌,包括高血压慢病管理中心、心血管内科联合病房等[2] 合作重点领域与目标 - 未来双方将在慢病管理、急危重症救治、康复延伸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打造“防、治、管、康”一体化的服务闭环[1] - 以五大特色中心为支点,加快构建区域影像远程诊断中心、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联盟、急危重症绿色通道等资源共享机制[3] - 合作旨在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格局[1] 长期愿景与行业影响 - 合作注重人才培养与学科孵化,目标是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基层医疗骨干队伍[3] - 南京市第一医院将坚持“共建、共享、共赢”理念,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医疗集团运行模式,努力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秦淮样板”[3] - 此次合作旨在为“健康南京”“健康秦淮”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并推动医联体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实质性转变[3]
“一位领导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山东介绍医改经验
南方都市报· 2025-05-27 23:19
医改政策与财政投入 - 山东省近5年财政对公立医院补助投入年均增长25% [1] - 济南市财政对公立医疗机构补助年均增长13.4% [2] - 青岛市2019年以来市县级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年均增长15% [2] - 潍坊市寿光市每年投入2亿元用于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 - 山东省2024年调整2300余项医疗服务价格 [1] 医疗资源下沉与基层建设 - 山东省2024年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4.4% [2] - 山东省规范改造1万多个村卫生室 [2] - 每年组织1万多名医护骨干下沉乡镇驻点帮扶 [2] - 累计选派2200多名"业务院长"常驻乡镇 [2] - 建成2420个名医工作站 [2] - 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63.3% [2] 市级医疗改革举措 - 济南市建成6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10个县域医共体 [3] - 济南市"心电诊断一张网"覆盖15个区县 [3] - 济南市自2020年以来完成47.73万人次远程心电诊断 [3] - 青岛市创新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路径 [3]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与市南区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3] - 青岛市市立医院整体托管莱西县域医共体 [3] 收入结构优化 - 青岛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5.1个百分点 [2] - 青岛市药品耗材费用占比下降6.8个百分点 [2]
省政协召开“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专题协商会
陕西日报· 2025-04-30 06:59
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 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是党中央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 旨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能 [1][2] - 需在"建""联""管"上拓展新思路 完善工作机制 提升系统性和协同性 [2] - 要健全医防协同融合机制 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2]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 推动医疗重心下移 促进人才下沉 保障基层药品供应 建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2] - 目标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 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2]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强化基层医疗人才支撑保障 [2]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需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2] - 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2] - 加强部门协同配合 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河北百家县级医院签约医联体
新京报· 2025-03-31 11:5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河北省102家县级医院完成医联体签约 通过支持进修和专家帮扶举措促进京冀医院合作交流[1] - 2024年副中心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上下转诊患者近2万人次 医疗资源有效下沉[1] - 医联体合作将推进检验结果互认 异地挂号和绿色通道开通 提升签约医院医疗服务品质[1] - 以通州院区为支点辐射京津冀地区 定期接收医生培训并选派专家到基层医院帮扶[1] - 继续加强与通州区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1] 通州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作为通州区9家三级以上医院之一 已为超百万人次提供医疗服务[2] - 通州区发布医药健康产业政策 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和创新药品两大主攻方向[2] - 发展前沿诊疗技术 AI+医疗健康 医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特色生活性服务业四大辅助方向[2] - 通过金融服务 空间支撑和人才发展等要素加速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2] - 推动三地百家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和专家资源共享[2] 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京津冀医联体联盟 助力区域医疗水平提升[2] - 深化京津冀"健康廊道"建设 推动优质资源普惠共享[3] - 论坛以精细化医院管理和医产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题 织密区域医疗协同网络[3] - 借助资源下沉和产业融合契机 激活医药创新转化新动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