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icon
搜索文档
在镇卫生院享受专家诊疗(迈向“十五五”的民生图景)
人民日报· 2025-10-26 06:54
县域医共体模式 - 当涂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被评为省级示范建设单位 实现对辖区内村镇卫生机构人财物的统一管理 探索出急慢分治 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4] - 医共体实行总院管理模式 通过优化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专家诊疗[5] - 医共体牵头组建中心药房 村民在镇村可买到与县城同价同质的药品[5] 医疗资源下沉成效 - 石桥镇卫生院每周有县医院医师轮流坐诊 并配备了体外碎石机等医疗设备[4] - 镇卫生院常用药品新增59种 高血压 糖尿病配备药品新增19种[4] - 2023年前三季度 石桥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9.8% 基层检查 上级诊断 结果互认已成常态[5] 具体运营数据与未来规划 - 医共体牵头医院为乡镇卫生院提供远程影像诊断和临床检验人次大幅提升[6] - 未来计划帮助乡镇卫生院建设1—2个特色科室 培养2—3名业务骨干 推动更多县级专家常驻乡镇[6] - 目标是将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90%[6]
“四个延伸”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延伸阅读)
人民日报· 2025-10-22 05:46
行业政策核心观点 - “十四五”时期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总体思路是实现“大病不出省 一般病在市县解决 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1] 资源延伸策略 - 推进“四个延伸”: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及省域内人口较多地区延伸 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延伸 上级医疗人才和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 推动规范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和连续性服务以促进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互相延伸 [1] 主要措施与建设成果 -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十四五”时期新增布局114个 总数达到125个 聚焦专科建设以减少群众外出就医 [1] - 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十四五”时期建设114个 旨在解决省份内部地市患者外流问题并缩小省内医疗能力差距 [1]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在2188个县级行政单位建成 预计到今年底覆盖率将达到90%的县级行政单位 [1] - 通过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援藏 支援医院与受援医院“结对子” 聚焦外转率高的薄弱专科 并借助信息化与远程诊疗模式提升当地诊疗能力 [1]
从“弯腰行医”到“挺直追梦”:一名乡村医生的逆袭
新华网· 2025-10-12 15:29
乡村医疗发展 - 乡村医生罗娜袜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在南美乡卫生院工作[1] - 南美乡卫生院在协和医院帮扶下建立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3项慢性病管理技术以及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系统[6] - 罗娜袜已能独立规范处理高血压急症等常见病,患者对其信任度提升[6] 医疗资源下沉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对口帮扶临翔区,为罗娜袜实施脊柱侧弯矫正手术[3] - 协和医院团队为罗娜袜规划复习方案并提供一对一辅导,助其备考执业医师[6] - 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是乡村振兴的生动见证[7] 个人专业成长 - 罗娜袜2017年从卫校毕业回乡工作,2021年报名昆明医科大学成人函授本科并于2024年获得毕业证书[2][6] - 三年求学期间奔波里程超过八千公里[2] - 罗娜袜手术成功后身高增加14厘米,心肺功能改善,能正常工作和生活[5]
让医疗资源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07
数字技术等信息科技,突破空间限制,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来更多可能性。有了技术赋能,北京的专 家远程操控手术机器人,即可实时给西藏的患者实施恶性肿瘤切除手术;通过远程会诊,专家团队在杭 州可以对新疆的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通过互联网医院,偏远地区的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复诊……优质医 疗资源插上数字化的翅膀,"飞"到了基层群众身边。未来,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将持续推动 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 在内蒙古太仆寺旗,一名年迈的牧民膝关节磨损严重。由于最近的医院也离家数十里,他每一次外出就 医都是趟艰难旅程。幸运的是,去年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巡回医疗队来到旗里,不仅为他 检查治疗,而且教会他日常护理知识和技巧。巡回医疗队用脚步丈量草原的宽广,实地入户解决农牧民 健康问题,写下惠民便民的温暖篇章。 看病就医是民生要事。随着常态化巡回医疗制度的建立,我国将统筹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 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等的作用,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到资源薄弱地区和基 层,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不久前,《关于建立常态化巡回医疗制度的通知》发布,将巡回医疗的做法经验制度化 ...
新闻发布厅丨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八 优质医疗沉下去 中医药名片亮出来
河南日报· 2025-10-03 07:28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体成就 - 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07% [1] - 婴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47‰ 3.48‰ 9.99/10万 连续多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下沉 - 累计争取到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 数量居全国首位 [2] -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等6个项目投入运营 心血管 儿科等9个重点专科患者省外转诊率降至1.57% 较2020年下降6个百分点 [2] - 获批建设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 为全国首批3家项目之一 [3] - 布局建设15个省级医学中心 55个区域医疗中心 [3] - 90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 [3]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 119所乡镇卫生院通过二级医院评审 [3] - 村卫生室运行经费补助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6000元 [3] - 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8名注册全科医师和3名高级职称医师 [3]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 - 省 市 县三级疾控局全部完成挂牌 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获批建设 省预防医学科学院挂牌成立 [4] - 建成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和181支市县级基层传染病应急分队 [4] - 建成190个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中心 实现省 市 县三级全覆盖 [4] - 与多部门建立协调机制 完善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体系 [4]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 全省2507个乡镇社区建成中医馆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全部设置中医科室 [5] - 53个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66个县级中医院纳入国家"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项目 [5] - 南阳建成完善的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探索"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等服务模式 [5] - 张仲景经方阁旗舰店在俄罗斯 日本等国挂牌6家海外诊疗中心 [6] - 中医适宜技术国际培训班"仲景工坊"培训海外学员超3000人 [6]
国家巡回医疗队将覆盖所有三级公立医院
第一财经· 2025-09-11 16:56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就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双提升 [3] - 已设置13个类别的26个国家医学中心,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有114个省级医疗中心正在建设或已建成 [6] - 从2025年开始,全国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开展医疗巡回服务成为制度安排,已成立82支国家巡回医疗队以促进优质资源下沉 [6] 新药与疫苗研发进展 - 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3] - 舒格利单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多款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填补相应领域空白 [3] - 国产HPV疫苗广泛使用提升可及性,国产九价HPV疫苗已投入使用 [4] - 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泽布替尼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实现国产新药“出海”突破 [4] 医疗器械与设备创新 - 自主研发光子计数CT,空间分辨率比传统CT提高2-3倍,扫描速度更快且辐射剂量大幅降低 [4]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显著提高手术精准度并减轻患者创伤 [4] - 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人工心脏、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实现自主化研发并投入临床 [4] 疾病防治方案突破 -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疗法使难治性、免疫耐药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有效率从13%提升至44%,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延长61% [4] - 急诊脑卒中诊疗流程优化后,患者从入院到接受溶栓治疗的平均时间由60分钟缩短至30分钟以内 [5] - 系统性红斑狼疮重要脏器损害诊疗体系研究实现疾病演进精准预测,创建个体化诊治的“中国范式”并达国际领先水平 [5] 医疗资源可及性规划 - “十五五”期间将全面建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巡回医疗制度,实现医疗资源薄弱县全覆盖 [6]
优质医疗下沉:国家巡回医疗队将覆盖所有三级公立医院
第一财经· 2025-09-11 15:27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就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 服务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1] - 设置13个类别26个国家医学中心 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114个省级医疗中心在建或建成 [4] - 组建82支国家巡回医疗队 三级医院全面开展巡回医疗服务 [4] - "十五五"期间将建立五级巡回医疗制度 实现医疗资源薄弱县全覆盖 [4] 医药研发创新突破 - 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超20% 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1] - 舒格利单抗 恩沙替尼 谷美替尼等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 填补领域空白 [1] - 抗肿瘤药泽布替尼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实现国产新药出海突破 [2] - 国产HPV疫苗广泛使用 九价HPV疫苗已投入临床 提升疫苗可及性与可负担性 [1] 医疗器械技术进展 - 自主研发光子计数CT 空间分辨率提高2-3倍 扫描速度更快 辐射剂量降低 [2]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 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 提升手术精准度 [2] - ECMO 人工心脏 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实现自主化研发并投入临床 [2] 疾病治疗方案创新 -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疗法使治疗有效率从13%提升至44% 无进展生存期延长61% [2] - 脑卒中诊疗流程优化 溶栓治疗平均时间从60分钟缩短至30分钟以内 [3]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实现精准预测和量化评估 创建个体化诊治中国范式 [3]
临沂市肿瘤医院开展城市医生进乡村服务 落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齐鲁晚报网· 2025-08-05 18:44
培训结束后,义诊服务无缝接续。各科室专家按分工有序开展工作:影像科专家针对基层医生在影像报告书写中常见的不规范 问题进行专项指导,从报告格式到诊断术语逐一规范,并为每一位前来咨询的患者细致解读影像检查结果,耐心解答各类疑 问;妇科与普外科专家在义诊区为群众提供面对面健康咨询与基础检查服务,详细询问身体状况,结合具体症状给出专业诊疗 建议,以规范的服务流程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医疗关怀。 为积极响应全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落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城市医生进乡村服务活动"相关部 署,近日,临沂市肿瘤医院组织影像科、妇科及普外科专家赴平邑丰阳镇卫生院开展宫颈癌防治科普培训与义诊活动。 活动当日上午,首先进行宫颈癌防治科普培训。该院妇科专家以疾病全链条防治为核心,系统讲解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深入剖 析高危型HPV感染等关键致病因素;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细致分析卫生习惯、免疫状态等影响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同步 科普针对性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的适用人群范围、定期筛查的规范流程及不同病程阶段的治疗方案,为基层医务人员精准 补充专业知识、有效提升诊疗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临沂市肿瘤 ...
中国改革现场丨当社区医院也可以做手术 麻雀虽小的“社区外科”如何做好健康中国大文章
央广网· 2025-08-04 18:50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 社区医院作为基层医疗核心 承担全国一半以上诊疗量 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居民就医体验[1] - 上海市计划新建40家标准化社区门诊手术室 增强专科服务能力 提供检查手术康复一站式服务[1][3] - 社区医院开展清创缝合 浅表肿物切除等九类外科小手术 涵盖161种基本诊疗病种[8][11] 社区外科手术实施成效 - 社区手术室配备专业器械和无影灯 采用三区两通道专业设置 手术时间仅需15-30分钟[3][6][11] - 上海市远郊地区优先开展社区外科手术 服务半径较大 居民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11][12] - 社区手术费用较二级医院降低 例如肿块手术费用从1000多元显著下降 治疗有效性获认可[12] 分级诊疗与资源协同 - 通过全专联合模式培养社区外科医生 全科医生可专研专科特长 并接受上级医院专家带教[7][12] - 医联体合作实现上下级医院联动 社区医院筛查疑难病例可直接办理上级医院住院[12][13] - 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占公立医院诊疗量65% 儿科口腔服务占40% 2024年上半年健康管理达40万人次[15][16] 标准化建设与质量保障 - 社区医院采用与上级医院相同的病理检查标准和院感防控标准 术后随访规范不亚于三级医院[15] - 全国2188个县市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80%县市建设资源共享中心 90%乡镇卫生院提供儿科服务[19] - 社区医院计划拓展精神科门诊 口腔手术及种植正畸服务 进一步实现全专结合和能力提升[15] 政策支持与体系转型 - 国家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发布《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补齐服务短板[18] - 基层医疗机构与三甲医院 医学院校形成技术支撑 药品目录协同一致保障用药安全[19][22] - 医疗体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 社区承担早期筛查 转诊和康复护理全流程服务[22]
山区小县来了省城专家(大健康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9 06:17
医疗资源下沉成效 - 海南通过省直管县和医疗体系扁平化特点,组织省城大医院分片包干帮扶县医院,2023年8月海南省人民医院22名专家进驻白沙县医院,提升人才、技术、管理、服务等能力[1] - 专家组进驻后设立儿科,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村卫生室初步诊断后转县医院,县医院确诊后组织线上多学科会诊,解决病患外出就医不便问题[3] - 托管一年多时间,乡镇卫生院上转县医院495人次,县医院上转省医院126人次,省医院下转回县医院20人次,分级诊疗和上下转诊机制取得初步成效[7] 医疗服务创新 - 白沙县医院建立智能共享中药煎煮中心,机械臂自动抓取药包煎煮灌装,邮政车辆配送至乡镇卫生院或患者家门口,解决群众等待拿药和药材保存问题[3] - 推行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乡村卫生室配备5G一体机,2024年使用人次达1.5万,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并提升急救效率[5][6] - 省医专家通过义诊、线上培训、技术提升等方式,提升乡镇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县乡村优质医疗服务体系[4] 医疗费用与效率改善 - 省城专家坐诊后改变地毯式检查,避免大处方和不合理用药,次均住院费用从2022年7666元降至2023年6686元,2024年进一步降至5370元[3] - 通过全国集中采购比价和二次议价降低药品、手术耗材费用,规范诊疗行为,严格限制辅助药品使用[3] - 2023年白沙县医院门急诊人次16万,2024年底增长至20万,增加4万多人次,患者回流增多[3] 医疗技术传承与发展 - 省医专家采用学员导师双向选择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县医院医生技术水平,如浮针疗法缩短疗程减轻患者负担[4] - 推动黎医传承,推出黎药院内制剂,与广东省中医院附属海南医院、海南医科大学等开展黎医疗法的产学研合作[6] - 全省通过验收授牌的胸痛救治点共21家,白沙占13家,体现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