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体系
搜索文档
【渭南】县域就诊率超90%
陕西日报· 2025-10-14 08:13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成效 - 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基本实现群众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1] - 已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6个,覆盖170个分院,有效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 [1] - 通过人才、技术、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实质性增强 [1] 医疗资源与服务能力优化 -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06家,实有床位数3.6万张 [1] - 9家县级医院(含中医)纳入三级医院管理,建成市级重点专科(含中医)285个 [1] - 医疗救治五大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显著提升 [1] 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 - 心电诊断一张网已覆盖全市56%以上的乡镇卫生院 [1] - 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的服务模式 [1]
加速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南京鼓楼医院秦淮总院及12家社区分院挂牌
扬子晚报网· 2025-09-24 22:26
合作核心内容 -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与南京鼓楼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正式挂牌"南京鼓楼医院集团秦淮总医院" [1] - 同时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分院,构建医防融合的"321"阶梯型分级诊疗体系 [1] - 合作旨在实现"小病不出街道、大病不出辖区",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优质医疗服务 [1] 合作模式与资源投入 - 鼓楼医院将以集团化医院管理经验、专业医疗服务队伍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1] - 重点发展心血管、内分泌、泌尿外科等特色专科,建立区域性糖尿病足病与慢性创面诊疗中心、前列腺癌早期筛查中心 [1] - 打造以三级医院顶层指导、二级医院上下联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服务网底的分级诊疗体系 [1] 医联体建设背景与成效 - 秦淮区自2013年在全市率先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与多家三级医疗机构签订协议 [2] - 目前全区14家公立医疗机构已签订医联体协议50余份,建成"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2] - 2023至2025年,通过医联体平台实现家医签约达3000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患者26.5万人次,接收下转患者7356人次 [2] 未来发展规划 - 秦淮区将更加畅通"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健康桥梁,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和内涵深化 [2] - 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健康南京、健康秦淮"战略 [2]
从“治病”到“健康”的民生转型——镇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迈入“优质化”新阶段
镇江日报· 2025-09-22 07:36
项目核心成效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42.5%,人均预期寿命达80.61岁,提前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 [1]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108元,为2009年的7.2倍 [1] - 全市98.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61.2%达到推荐标准 [1] 服务体系建设 - 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 - 积极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分级诊疗体系 [2] - 每年安排300万元财政资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1] 关键服务指标 - 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已达46.2% [2] - 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连续两年超过98%,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超70%,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提升至65% [2] - 以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从2012年的70%提高至目前的93% [2] 服务创新与技术应用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多项突破:一般人群、重点人群及首诊签约率分别提升至46.8%、85.7%和23.3% [2] - 药品保障种类从2类10种扩展至10类107种 [2] - 引入AI大模型赋能健康管理,通过健康扫描仪整合居民健康档案与全市诊疗信息,实现健康问题识别与风险预警 [2] 未来发展方向 - 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做深做实便民惠民服务 [3] - 加快实现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型 [3] - 持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从"均等化"迈向"优质化" [3]
焦点访谈|“十四五”时期,这份卫生健康领域答卷写满民生温度
央视网· 2025-09-21 22:07
医疗体系建设成就 - 建成全球最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1.9% 基本医保覆盖超13亿人[1] - 设置13个类别26个国家医学中心 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覆盖全国2199个县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7][9]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109万所 卫生人员1578万人 超90%居民15分钟内可达最近医疗点[7] 医疗资源均衡化进展 - 三级公立医院开展医疗巡回服务 实现医疗卫生资源薄弱县全覆盖[7] - 县办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达96% 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约90%设中医临床科室[17] - 东中西部医疗资源差距持续缩小 双向转诊人次达3600万 较2020年增长46%[9][17] 专科医疗服务能力 - 云南省阜外医院完成第3例心脏移植手术 实现与北京阜外医院同质化发展[3][5] - 全国超6000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医学科 儿科执业医师达24.39万人 较2020年增近50%[12] - 80%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儿童常见病诊疗 0-6岁儿童眼保健覆盖率达95.4%[12] 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 87%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 5500多家医院建一站式服务中心[9] - 互联网医院发展至3756所 2024年诊疗人次达1.3亿[9] - 中医类总诊疗人次较"十三五"末增长60%[17] 公共卫生体系强化 - 传染病监测系统覆盖8.4万家医疗机构 2.8万家发热门诊和1041家哨点医院[14] - 29省份建成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所有省级和90%以上市级疾控中心具核酸检测能力[14] - 建成25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14] 重点人群健康保障 - 60周岁以上人口超3亿 超九成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老年人绿色通道[12] - 全国托位数达573.7万个 较"十三五"末提高126% 育儿补贴制度覆盖目标人群80%[15] -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基层诊疗量上升20%以上[1][7][10]
中金:春山可望——全球宠物医疗启示录
中金点睛· 2025-08-15 07:53
全球宠物医疗行业概览 - 宠物医疗行业具备高壁垒、高盈利、可加密三大特征,全球成熟市场显示其作为宠物经济第二成长曲线的潜力 [2] - 美国与日本发展路径相似,均经历"量增价稳"到"量稳价增"阶段,行业规模韧性增长 [2][5] - 2024年中国宠物医生平均诊疗猫狗数量达5892只,分别为美国/日本的1.1/4.8倍,显示加密空间 [15][16] 行业核心特征分析 - **高壁垒**:专科兽医培养周期超10年,美国专科体系构建历时70余年,设备投入高昂(如进口核磁共振设备100-200万元) [9][11][12] - **高盈利**:美国VCA平均EBIT率17%,日本JARMeC/Wolves Hand达14%/17%,国内新瑞鹏2024年3月才扭亏 [13][15] - **可加密**:中国宠物医院连锁化率CR10仅17.6%,远低于美国33.1%(玛氏集团市占率19.8%) [20] 美日龙头案例研究 - **美国VCA**:2016年营收25.2亿美元,单店5名医生,客单价183美元(2002-2016年CAGR 4.4%),2017年被玛氏91亿美元收购 [31][33] - **美国Banfield**:与PetSmart合作拓店,2014年单店收入1201万美元,会员制模式稳定获客 [34] - **日本JARMeC**:专注专科转诊,2023财年营收42.7亿日元(2.03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11.64% [40] - **IDEXX**:宠物诊断市占率76.5%,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比91.7%,毛利率46.4% [36][64] 行业驱动因素 - **需求侧**:宠物老龄化推动必选需求,中美老龄宠物年均医疗支出为年轻期的2.6倍 [24][26] - **供给侧**:专科化诊疗提升客单价,2024年中国单宠医疗消费678元,仅为美国24%/日本56% [15][44] - **理念升级**:中国63.4%宠物主购买体检服务,较北美96.1%渗透率有差距 [28] 关键成功要素 - **分级诊疗体系**:美国AAHA建立PCT-SCT转诊闭环,中国新瑞鹏推行"1+P+C"三级体系 [50][52] - **人才培养**:VCA年培训200名兽医,国内瑞派联合60所高校但仍存缺口 [54][56] - **资本扩张**:VCA 1996-2016年累计收购支出23.5亿美元,国内新瑞鹏通过高瓴资本整合至1891家门店 [58][62] - **实验室诊断**:VCA诊断业务毛利率46.4%,国内新瑞鹏已服务4700家医院但毛利率仅11.5% [63][71] 中外市场对比 - **发展阶段**:中国宠物数量2015-2024年CAGR 6.14%,类似美国1980s量增阶段,未来将步入老龄化驱动价增 [24][44] - **消费结构**:2023年中国宠物医疗支出占比28.5%,低于美国34.4%/日本31.7%,提升空间显著 [46] - **单店效率**:2024年美国单店收入850.8万元(中国3倍),主因单宠消费达1627元(中国2.4倍) [15]
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11 06:00
医疗信息化建设 - 湖北省建立三级数据互通架构 实现医生通过统一平台调取患者历史影像数据 取代传统胶片传递模式[1] - 江苏省东台市通过县域医共体无人机配送系统 实现药品配送和检验标本运输 缓解基层医疗资源不足问题[1] 分级诊疗体系 - 全国已设置13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支持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2] - 截至2024年底 2188个县(市、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2] 医保制度改革 - 2024年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生育保险待遇人次同比增长30.2%[3] - 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80%和70%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减少垫资5900亿元[3] - 2024年版国家医保目录药品总数达3159种 覆盖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领域[3] 公共卫生体系 - 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扩大至254个地市 在1041所哨点医院开展传染病监测[4]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99元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17.06%提升至2024年31.87%[4]
国家卫健委答21: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畅通双向转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7:21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北京市设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分五批次集中规范调整8800余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1] - 常态化动态调整近400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新增134项价格项目 [1] - 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比改革前提升12 8个百分点 [1]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 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社区康复 骨质疏松 儿科 中医痹病4个特色科室 [2] - 诊疗病种达389种 覆盖全科 康复 中医 儿科 心理等领域 [2] - 2018年以来门诊诊疗人次增长28% 床位使用率持续增长 [2]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 通过基层卫生预约转诊服务平台实现家庭医生向二三级医院转诊 [2] - 2024年上转患者同比增长159% 接收下转患者同比增长116% [2] - 开设"接续病房"承接上级医院下转康复期病人 [2]
推动建立顺畅双向转诊制度
经济日报· 2025-06-13 06:06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 全国双向转诊人次数达3656.7万,较2023年增长20.6%,其中上转人次1511.1万、下降3.1%,下转人次2145.6万、增长45.7%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2188个县(市、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以省为单位全覆盖 [1] - 分级诊疗体系的核心可概括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2] 基层医疗服务强化 -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分级诊疗落实落细的基础,也是双向转诊顺畅运行的前提 [2] - 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医疗设备,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数字赋能 [2] - 下沉到基层的优质医疗资源越多,患者才会更愿意选择在基层就医 [2] 双向转诊制度建设 - 建立顺畅的双向转诊制度有赖于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以及完善转诊流程和标准 [2]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提出完善首诊负责制、明确转诊服务规则等具体举措 [2] -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使患者的就医选择更加科学合理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河北百家县级医院签约医联体
新京报· 2025-03-31 11:5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河北省102家县级医院完成医联体签约 通过支持进修和专家帮扶举措促进京冀医院合作交流[1] - 2024年副中心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上下转诊患者近2万人次 医疗资源有效下沉[1] - 医联体合作将推进检验结果互认 异地挂号和绿色通道开通 提升签约医院医疗服务品质[1] - 以通州院区为支点辐射京津冀地区 定期接收医生培训并选派专家到基层医院帮扶[1] - 继续加强与通州区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1] 通州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作为通州区9家三级以上医院之一 已为超百万人次提供医疗服务[2] - 通州区发布医药健康产业政策 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和创新药品两大主攻方向[2] - 发展前沿诊疗技术 AI+医疗健康 医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特色生活性服务业四大辅助方向[2] - 通过金融服务 空间支撑和人才发展等要素加速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2] - 推动三地百家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和专家资源共享[2] 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京津冀医联体联盟 助力区域医疗水平提升[2] - 深化京津冀"健康廊道"建设 推动优质资源普惠共享[3] - 论坛以精细化医院管理和医产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题 织密区域医疗协同网络[3] - 借助资源下沉和产业融合契机 激活医药创新转化新动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