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筹企业二次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重大利好!一批公司或可二次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23:11
深交所"H+A"上市新机遇 - 中央政策允许香港上市的大湾区企业按规在深交所上市 推动"H+A"模式落地 [1] - 当前主流为"A+H"模式 港股红筹企业回A需私有化或分拆 流程复杂 [1] - 科创板2019年已试点红筹回A 但案例集中于上交所 如中国移动、中芯国际 [1] - A股估值更高、流动性强 但融资审批严于港股 [1] 大湾区港股企业现状 - 港股上市广东企业共256家 总市值12.31万亿元 红筹架构占比超80% [5] - 境内实体上市仅50家 腾讯控股以4.72万亿元市值居首 [5] - H股架构企业回A已有案例 如中集车辆2019年港股上市后2021年登陆创业板 [4] - 红筹架构企业深交所二次上市尚未破冰 [5] 红筹企业回A规则体系 - 2018年试点允许红筹通过CDR或股票形式回A 2021年试点行业从7个扩至14个 [7] - 创业板要求未上市红筹企业市值超100亿 或50亿+5亿营收+高增长 [7][8] - 深市主板要求已上市红筹企业市值超2000亿 或200亿+技术领先优势 [11] - 广东省红筹企业中仅23家市值超100亿 7家符合50-100亿+5亿营收条件 [9][10] 潜在标的分析 - 仅腾讯控股(4.72万亿)、腾讯音乐满足2000亿市值门槛 [11] - 17家企业符合200亿市值标准 包括小鹏汽车-W、思摩尔国际、比亚迪电子等 [11] - 行业预计政策将推动大湾区港股企业打破单市场限制 加速深市红筹回A [2]
中办、国办发文允许在港粤企深交所上市!17家“红筹股”越过市值门槛
搜狐财经· 2025-06-10 21:33
深交所"H+A"上市新规 - 政策允许香港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上市,打破单一市场限制 [1][4] - 目前主流模式为"A+H"(A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而"H+A"(港股企业回A)案例较少 [1] - 红筹企业以往需私有化或分拆子公司回A,2019年科创板开板后红筹回A才有所突破 [1] 港股企业架构类型 - 港股上市企业主要分为红筹架构(境外主体并表境内权益)和H股架构(境内注册直接境外上市) [2] - H股上市周期差异大(9个月至2年),红筹架构上市周期较短(约7个月) [2] - 中集车辆为"H+A"典型案例,2019年港股上市后2021年登陆创业板 [2] 大湾区港股企业现状 - 广东港股上市企业共256家,总市值12.31万亿元,其中红筹架构占多数(206家) [3] - 腾讯控股为市值最高红筹企业(4.72万亿元),仅50家采用境内实体上市 [3] 红筹企业回A规则 - 创业板对未境外上市红筹企业要求:市值≥100亿元或(市值≥50亿元+营收≥5亿元)+技术领先 [7] - 深市主板对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要求:市值≥2000亿元或(市值≥200亿元+技术优势) [8] - 目前仅腾讯控股和腾讯音乐满足2000亿元市值标准,17家企业满足200亿元标准(如小鹏汽车-W、比亚迪电子) [8] 制度演进历程 - 2018年《试点通知》首次允许红筹企业境内发行存托凭证或股票 [6] - 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纳入红筹企业上市安排 [7] - 2021年试点行业从7个扩至14个,国家战略企业不受限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