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组织效率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卫哲:没有效率的增长,是在加速自杀
36氪· 2025-06-04 10:58
存量时代与增量时代的经营差异 - 增量时代追求速度和规模 资本和流量红利充足 企业可优先扩张再考虑效率[8] - 存量时代需效率优先 资本和流量进入存量 需在控好效率前提下再谈速度和规模[8][9] - 增量时代比喻为"油多且便宜" 存量时代则是"油少且贵" 需控制每百公里油耗[8] 经济周期下的行业机会 - 顺周期机会在于国民品牌崛起 如日本优衣库(1984)和美国Costco(1976)在存量经济初期诞生[11][12] - 抗周期机会在出海领域 国外存量对中国企业是增量 预计将产生百家百亿级公司[13] - 逆周期机会来自AI等科技进步 经济越差技术驱动型企业表现越好[13] 企业效率管理方法论 - 第一核心效率指标选择标准:财务支出最大或资金占用最多的科目[16] - 阿里案例:人力资源成本最大故人效为核心指标 B2B人均收入100万 淘宝人均GMV1亿 支付宝人均支付额10亿[16] - 效率指标设置三步骤:自己与昨天比/可比部门互比/与行业标杆比[18][19] 战略效率提升路径 - 战略形成两大方法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自上而下)成功概率低 "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自下而上)应为主流[22] - 战略执行需分阶段管理:小学阶段(创新试点)/中学阶段(谨慎推广)/大学阶段(规模运营)[23] - 战略会议要以终为始:市值→财务→业务→市场检验→组织保障的完整闭环[26][29] 组织效率优化措施 - 控制官兵比例1:7至1:10 严控公司层级 避免创始人到一线超两层隔离[32] - 审批层级"非三即四" 管控手段选择事前/事中/事后其一即可提升效率[34][35] - 组织基本功在于招聘/培训/考核 延缓组织效率随规模扩大而下降[36] 职业发展建议 - 择业"五个新"原则:新行业/新企业/新部门/新岗位/新任务[37] - 关注个人资产负债表(能力资源)而非损益表(短期收入) 前十年重点补短板[38][39] - 把老板当老师选择 每年三省吾身识别短板 针对性向行业专家学习[37][38]
重写太成功反遭封杀!CTO 用 6 个月把 Rust 从神坛拽下,理由竟是 “它让我们显得太优秀”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5-31 08:57
Rust重写案例的核心观点 - 公司用Rust重写高流量服务后性能显著提升,但最终因组织文化冲突被禁用 [1][4][28] - Rust解决了内存泄漏、竞态条件等核心问题,运行速度和扩展能力远超原有技术栈 [7] - 技术优势暴露了组织低效问题,导致管理层恐慌性禁用 [8][22][26] Rust的技术优势 - **性能突破**:重写后服务运行速度"快得惊人",扩展能力优秀到让其他服务相形见绌 [7] - **开发效率**:3个月完成重写,新功能开发速度超出项目管理能力,新人上手仅需数周 [10] - **人才吸引**:Rust岗位收到数百份优质简历,候选人普遍具备大型开源项目经验 [12][13][14] - **工具链碾压**:Cargo和Clippy工具链的完善度使内部工具链显得原始落后 [15] 组织文化冲突 - **效率反噬**:开发速度飙升导致产品经理跟不上需求更新节奏,打破原有交付节奏 [10][18] - **能力暴露**:Rust的清晰架构使业务逻辑透明化,消除了交付缓慢的借口 [18] - **舒适区威胁**:技术债务积累和技术平庸现状被直接暴露,引发管理层不安 [20][22] 决策与后果 - **禁用过程**:CTO在零争议sprint会后紧急评审,最终以"显得太优秀"为由禁用Rust [19][21] - **技术倒退**:90%服务换回Go语言,主动选择"够慢"和"模糊"的技术特性 [23] - **持续影响**:团队每日怀念Rust的精准性,尤其在系统稳定性需求时感到后悔 [24][25] 行业启示 - **技术政治化**:技术选型本质是政治选择,高效工具在低效组织中可能被排斥 [22] - **变革阻力**:Rust的成功重写揭示了组织深层次问题,但公司选择维持现状 [26][27] - **讽刺现象**:网友评论指出该案例反映开发者对技术变革的集体不安全感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