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t
搜索文档
亲历两场编程语言迁移“惨案”,谷歌大佬揭露技术选型真相:90%决策与技术无关
36氪· 2025-11-05 18:58
这篇文章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精准地指出了在每一次"看得见"的技术辩论之下,都潜藏着一场更为强大 且"看不见"的自我对话。后者关乎"我是谁"、"我想成为谁",它直接触动我们大脑中的防御机制,让理 性的天平悄然倾斜。 对于每一位技术决策者——无论是 CTO、技术 VP 还是团队负责人——这篇文章都是一面不可或缺的 镜子。它迫使我们反思:我们引以为傲的技术决策,究竟是基于客观事实,还是源于那个渴望被特定技 术社区认可和定义的"自我"?在下一个价值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美元的技术选型会议开始前,这篇文章或 许能为你提供一个至关重要的审视视角。 本文作者 Steve Francia 是一位在软件、产品及推广领域拥有 27 年深厚经验的技术领导者,长期专注于 开源生态与开发者体验。他曾主导多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标杆项目,包括 Go 语言、MongoDB、Docker 以及支撑全球 10% 商业互联网的 Drupal 内容管理系统。 此外, Steve 还负责撰写了谷歌的开源战略,并牵头制定了谷歌云的开发者战略。 作为一名热爱编程的开源贡献者,他创建了多个广受欢迎的开源项目,如全球最流行的静态网站生成器 Hugo、为超过 5 万个应 ...
Debian APT宣布“Rust令”:六个月内不支持的架构将被淘汰
36氪· 2025-11-03 19:54
决策核心与动因 - Debian项目宣布自2026年5月起,其APT软件包管理工具将强制要求使用Rust工具链[1] - 决策主要动因是提升安全性,计划将解析deb、ar、tar文件以及HTTP签名验证等相关代码迁移至内存安全语言Rust,并采用更完善的单元测试方法[2] - 项目强调依赖现代工具和技术以向前发展至关重要,避免被老旧设备拖累[2] 技术迁移的具体影响 - APT工具当前使用C++编写,未来将同时包含C++和Rust代码,部分组件将用Rust重写[4] - 迁移将导致一些较冷门且缺乏Rust支持的硬件架构面临挑战,包括m68k、HPPA、SuperH/SH4和Alpha[4] - 具体而言,DEC Alpha、HP PA-RISC和Hitachi SH-4架构目前完全没有Rust编译器,Motorola 68000架构的Rust支持也不足以满足Debian要求[4] - 若特定平台无法编译运行Rust代码,则将无法运行未来版本的Debian系统[4] 社区反应与潜在后果 - 社区反应不一,有观点认为强制迁移轻视了不支持Rust的端口,将其视为“复古计算”而非严肃工程[5] - 有反对意见认为Rust尚未达到APT所需的状态,并质疑此决策[5] - 有理性分析指出迁移的安全性理由充分,且能推动Rust在更多平台的使用,但认为6个月的准备时间过短,部分架构因缺乏LLVM支持可能无法按时完成迁移[5] - 最终结果可能是:若6个月内无开发者修复端口的Rust支持,这些端口将只能使用旧版APT并被官方淘汰[5] - 此事也反映出更深层问题:维护特定端口的成本与开发者及用户社区规模直接相关,维护者时间有限,确保软件在仅占0.1%安装量的架构上编译是沉重负担[6]
AI 时代,编程语言选型更难也更重要:Go、Rust、Python、TypeScript 谁该上场?
AI前线· 2025-10-22 13:18
AI时代编程语言的选择与权衡 - 在AI写码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编程语言的选择反而更为重要,语言会直接影响Agent生成代码的质量[2] - Go语言在AI场景下表现更优,其抽象层薄、结构规整,便于模型读懂与改写,同一类小程序让AI分别用多种语言各写十次比较通过率,Go明显优于Python,也好于Rust[2] - 无论创办什么公司,最终都绕不开Python,可能不会用它写核心服务,但只要涉及机器学习或数据处理,Python一定会出现,同理JavaScript和TypeScript也无法回避[2] - 当前是创造“更完美语言”的窗口期,短期内不会摆脱AI生成代码的范式,而现有语言也未必是人机协作的最优解,“为人类与Agent共编而设计的下一代语言”正成为行业趋势[3][5][28] 主流编程语言的特性与适用场景 - Python生态极其成熟,在机器学习领域无可替代,非常适合构建Web服务,尤其适合AI推理为主、大部分时间在等待网络返回结果的公司,开发效率高[16] - Rust非常适合打造精巧的开源项目,但在创业公司中不够理想,因其编译极慢、需要写更多代码、借用检查器约束太强导致开发效率存在摩擦[8][9] - Go是一种极其实用的语言,稳定、简单,最适合用于构建Web服务或命令行工具,语法比Python更简单直接且易于维护[10][16] - TypeScript让JavaScript生态相当成熟,但npm生态依赖过多,构建一个正常项目几乎不可能少于500个依赖包,在服务端难以安心[17] AI编程工具对软件开发的影响 - AI工具已能承担大量标准化工作,当前创业公司约有80%以上的代码是AI生成的,这些代码结构规范、测试完善,承担着标准化API、开放接口、基础逻辑等工作[21] - AI大大降低了构建自定义工具的成本,让非技术背景的联合创始人也能直接用Claude和Codex构建原型验证产品体验,过去需要三周构建的可视化工具现在用Claude半小时就能生成更漂亮的版本[20][21] - 系统架构、复杂度管理、可维护性等核心问题并不会因为AI而改变,人类对新问题的创造性思考仍是竞争优势的关键,完全依赖机器的公司会失去团队活力[24] - AI降低了编程入门门槛,让更多从未接触编程的人进入该领域,过去要花几个月学习才能独立产出成果,现在输入几个指令就能看到结果,编程变得更民主化[25] 初创公司的技术栈选择策略 - 初创公司应该在早期尽量控制技术栈的数量,三到四种语言已经足够,选择语言时要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偏好出发[18] - 引入新语言的原因可能是性能考虑,也可能是为了融入某个生态系统,例如Sentry引入Rust是因为它能嵌入Python从而在不分拆系统的情况下提升性能[14][15] - 随着AI工具高效生成代码,“统一代码库”的价值下降,保留清晰的系统边界反而更有利于开发,尤其是在使用React Server Components等技术时[18] - 规模化并不仅仅取决于数据量,而是包括团队规模、问题复杂度以及系统架构的复杂性,在这些条件下企业往往需要在不同语言间做取舍[14] 错误处理与语言设计权衡 - 不同语言的崩溃方式不同,JavaScript错误极为常见但通常不会导致系统崩溃,而C++崩溃事件数量少但每个都更具意义导致会话中断[34] - 类型安全的语言理论上应能减少低级错误,但在实践中改善微乎其微几乎无法量化,因为开发者在得到更安全的工具后往往会更大胆地构建复杂系统[35] - 语言设计总是在不同需求间权衡取舍,例如Context Local功能会让每次函数调用变慢,对于追求性能的语言阵营几乎不能接受[40] - 错误永远不会消失只会不断演变,随着React等框架普及出现了“水合错误”等新错误类别,应用越复杂错误种类就越多[35][36]
硅谷资深工程师:不止是 AI 产品,Coding 也需要好的 taste
Founder Park· 2025-10-06 10:05
技术品味与工程价值观 - 技术品味与技术能力是两码事,有人可能技术能力强但品味差,或者技术弱但品味好 [2] - 技术品味的核心是为当前项目选择适配的工程价值观的能力 [2][6] - 软件工程中绝大多数决策核心是在不同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很少会遇到一个选项在所有方面都绝对优于另一个选项的情况 [2][11] 品味与能力的区别 - 品味不等于能力,分歧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差异 [7][10] - 不成熟的工程师对自己的决定很固执,认为做X或Y总是更好;成熟的工程师更愿意考虑决策的两面,知道两个方面都有不同的好处 [11] - 关键不在于决定技术X是否比Y更好,而在于在特定情况下X的好处是否超过了Y [11] 技术品味的构成要素 - 一个人的技术品味由他最看重的那套工程价值观构成 [11] - 重要的工程价值观包括弹性、运行速度、可读性、正确性、灵活性、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开发效率等 [11][12][14] - 品味取决于工程师把哪些价值观排在优先位置,例如更看重运行速度和正确性超过开发效率的工程师可能更偏爱Rust而非Python [11][14] 坏品味的识别 - 糟糕的品味意味着工程师偏好的价值观并不适合其正在从事的项目 [13] - 大多数坏品味都来源于僵化,即工程师极力推崇某样东西仅仅是因为这是他们喜欢的方式,无论是否适合当前项目 [13][15] - 永远不信任那些通过说这是最佳实践来为决策辩护的工程师,因为没有任何工程决策在所有场景下都是最佳实践 [15] 好品味的识别与培养 - 好品味的本质是为特定技术问题选择适配的工程价值观的能力,难以通过玩具问题或技术常识提问测试,必须结合真实问题及复杂现实背景判断 [16] - 培养良好品味建议多尝试不同类型的工作,仔细观察哪些项目做起来轻松,哪些部分困难重重,并注重灵活性,避免对软件开发的正确方式形成绝对化认知 [17] - 好品味可以慢慢积累,但有些人可以快速养成,编程领域也存在品味远超自身经验的天才 [18]
从中国“霸榜”到全球开源,AI的新思考!GOSIM HANGZHOU 2025圆满收官
AI科技大本营· 2025-09-16 18:33
开源与AI技术发展 - 开源推动AI技术落地 包括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 新操作系统重写 AI应用渗透各行各业 互联网焕发活力[1] - 具身智能面临高质量训练数据缺乏 跨芯片适配与低时延计算难题 评测体系尚在起步阶段等共性挑战[8] - 大模型重塑信息世界 具身智能让AI融入现实 需解决算法 硬件 模型到实际应用场景的技术难题[12] 全球协作与生态建设 - 大会汇聚全球200余位开源与AI技术领袖 国际机构代表 产业先锋 超过1500名一线开源开发者[1] - 联合国 PyTorch基金会 CNCF基金会 Eclipse基金会 SpeakLeash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深度参与 分享治理理念与技术标准[3] - 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指出 全球开源社区共同支撑大模型 产业算力 数千万开发者和Agent融合 建设软件AI超级工厂[7] 技术前沿与创新应用 - Rust语言十周年 RustGlobal与RustChinaConf首次同台亮相 近60位一线Rust技术专家分享工具链优化 操作系统实验 高性能网络等话题[15] - 智能体互联网论坛讨论可信机制 去中心化标识符 MCP与A2A协议等前沿议题 分享智能体互操作性 协议标准化与数据安全最新实践[13] - 端侧AI推理工作坊聚焦技术突破与未来趋势 嵌入式Rust与AI工作坊提供端侧智能与系统级开发实践路径[18][20] 开发者互动与实践 - 大会设计14场Workshop 涵盖昇腾计算与高性能推理 Flutter跨平台应用 仓颉编程语言 端侧AI推理等核心技术[17][18] - 4场黑客松围绕超级智能体 Code Alert Adora机器人 Adora LeRobot等主题 开发者组队敲代码 从构思到原型验证创意[22][23] - SGLang开源推理引擎举办中国首场Workshop 开发者与阿里云 科大讯飞 美团 华为昇腾 英伟达 字节跳动等企业专家深入交流[20] 产业应用与跨界融合 - 应用与智能体论坛分享AI应用前沿经验 呈现大模型在提升生产力方面的最新成果[14] - 下一代AI论坛汇集技术专家 艺术家与设计师 探讨教育 艺术 游戏和开源生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变革潜力[14] - AI for Humanity Spotlight活动聚焦教育公平 心理健康 文化表达 无障碍设计等领域 收到200多份投稿 79个作品入围 6个获最受欢迎奖[24] 企业参与与技术支持 - NVIDIA 华为 谷歌 Hugging Face 字节跳动 OpenCV.org 智源研究院 宇树科技 蚂蚁集团 红帽 奇点智能研究院等产业力量展现技术与生态联动[3] - 企业参访活动走进阿里巴巴 宇树科技等中国AI科技企业 了解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与产业应用实践[27] - 华为专家分享昇腾CANN底层优化 大模型训练推理性能提升 大模型能力密度提升等核心技术[17]
一条命令,几秒就能把网站打包成桌面应用,轻巧还秒开~
菜鸟教程· 2025-09-12 11:30
开源工具Pake - 核心功能是将网页转换为轻量级桌面应用 通过一条命令实现 无需通过浏览器访问 [1][3] - 采用Rust和Tauri架构构建 支持macOS/Windows/Linux多平台 打包后体积仅约5MB [3][6] - 在GitHub获得42k+星标 显示其受欢迎程度较高 [4] 性能优势 - 相比Electron方案体积缩小近20倍 传统Electron应用通常达数十至上百MB [3][6] - 内存占用更低 性能远超传统JavaScript框架 支持快速加载 [6] - 安装包实例显示:Windows平台MSI格式约6.13-6.35MB macOS平台DMG格式约13.5-15.4MB [24] 功能特性 - 支持自定义应用名称、图标、窗口尺寸(如宽度1200/高度800像素)及全屏模式 [8][15] - 提供沉浸式窗口、快捷键、拖放操作、广告移除和本地CSS/JS注入等增强功能 [6] - 可通过CLI命令行或在线构建方式快速打包 无需复杂配置 [6][8] 安装与使用 - 需预先安装Rust环境(稳定版1.89.0) 若下载缓慢可选用预编译包 [13][14] - 安装命令:`pnpm install -g pake-cli` 打包示例:`pake https://www.deepseek.com --name DeepSeek` [8][9] - 输出应用可直接拖入系统应用程序文件夹部署使用 [9][11] 生态整合 - 可与AI编程工具(如阿里Qoder)结合使用 提升开发效率 [24][26] - Qoder支持一次性检索10万个代码文件 目前提供免费体验 [24][26]
Rust 天花板级大神公开发帖找工作:3000 次核心提交,不敌 “会调 OpenAI API、用 Cursor”?
AI前线· 2025-09-06 13:33
AI投资热潮对基础技术领域的影响 - AI热潮吸引大量资金和注意力 导致Rust等基础技术项目资源减少 [11][12][19] - Rust核心贡献者因团队预算削减被迫公开求职 反映基础技术领域人才面临就业困境 [9][13][15] Rust语言技术价值与市场现实 - Rust编译器包含超过70万行代码 核心贡献者Nicholas Nethercote提交3,375次commit且参与77个crate中75个的开发 [5][6] - Rust以内存安全为特性 在浏览器和操作系统领域积累声望但面临AI竞争压力 [19][20] - 编译器性能问题受到业界质疑 Unix联合创始人Brian Kernighan批评编译器运行缓慢且代码生成效率低 [23] 高端技术人才市场供需失衡 - 具备3,000+次代码提交经验的顶级编译器工程师难以匹配岗位需求 [15][19] - 招聘市场偏好AI相关技能(如OpenAI API调用)而非底层技术专长 [17][19] - 核心贡献者明确排除区块链/加密货币和生成式AI领域 坚持深耕Rust生态 [13] Rust语言发展面临的挑战 - 83岁技术领袖Brian Kernighan质疑Rust替代C语言的可能性 认为其学习曲线陡峭且开发效率低 [21][23] - 语言发展依赖编译器优化 但顶尖编译器人才正面临流失风险 [23] - 需要解决资源分配问题以在AI主导环境下保留关键人才 [23]
删掉15万行代码、全球贡献度第16名的Rust大神,竟全网公开求职?工作意向惹争议:“坚决拒绝生成式AI”
猿大侠· 2025-09-05 12:11
Rust核心贡献者职业变动 - 两位极具影响力的Rust编译器团队核心贡献者Nicholas Nethercote和Micheal Goulet正在寻找新工作 [1] - Nicholas Nethercote因其所在Futurewei公司预算削减导致团队缩编而离职 过去3.75年几乎完全自由地改进Rust [7] - Micheal Goulet通过社交平台公开询问工作机会 希望继续从事类似工作 [3] 核心贡献者技术价值 - Nicholas Nethercote在rust-lang/rust库提交3375次commit 其中在Futurewei期间提交2815次 [7] - 其GitHub贡献度达4013条 全球排名第16位(去除机器人后第15位) [8] - 覆盖Rust编译器目录下超过70万行代码的几乎所有文件 修改过77个crate中的75个 [8] - 通过删除代码贡献移除15万行 752次提交以"Remove"开头 [9] - 核心能力包括编译器性能优化 词法分析 语法解析 错误生成机制等关键技术领域 [8] 行业资源分配趋势 - AI领域抢走大部分资金和关注 导致其他技术资源减少 [7][13] - 投资人将资金投向大模型和GPU 大厂预算集中在生成式AI [14] - Rust基金会2023年总收入仅25万美元 难以支持核心开发者 [13] - 尽管亚马逊 谷歌 微软 Meta等白金赞助商支持 但不愿专门资助开发者 [13] 开源开发生态挑战 - 系统级语言Rust已进入操作系统 浏览器 数据库等关键场景 但仍依赖少数全职开发者 [14] - 传统C/C++设计者依靠大学研究经费 现代开源开发者更多依赖公司赞助或用爱发电 [13] - 需要基金会 大厂或创新资助模式解决开源生态可持续性问题 [14] 开发者职业选择倾向 - Nicholas Nethercote求职首选全职维护Rust 其次用Rust做开源应用 [10] - 明确拒绝区块链/加密货币 生成式AI 量化交易及离开墨尔本 [10] - Micheal Goulet同样在领英简介中拒绝加密货币或区块链方向 [11]
删掉15万行代码、全球贡献度第16名的Rust大神,竟全网公开求职?工作意向惹争议:“坚决拒绝生成式AI”
36氪· 2025-09-04 08:00
Rust核心贡献者职业状况 - 两位极具影响力的Rust编译器团队核心贡献者Nicholas Nethercote和Micheal Goulet正在寻找新工作 [1][3] - Nicholas Nethercote在7月18日发布博文正式求职 Micheal Goulet于7月14日在社交平台表达求职意向 [3] 核心开发者技术贡献 - Nicholas Nethercote在Rust项目中提交3375次commit 其中752次以"Remove"开头 累计删除15万行代码 [5][6] - 其贡献覆盖编译器性能优化 词法分析 语法解析 AST与宏展开 编译错误生成机制等核心领域 [5] - 修改过Rust编译器77个crate中的75个 几乎看过所有超过70万行代码的文件 [10] - GitHub总贡献量达4013条 全球排名第16位(去除机器人后第15位) [10] 开源项目资金困境 - Rust基金会2023年总收入仅25万美元 难以支撑核心开发者薪资 [10] - 尽管亚马逊 谷歌 微软 Meta等企业为白金赞助商 但未专门资助开发者 [10] - AI领域吸走大部分资金和关注 导致系统级语言资源减少 [5][12] 开发者职业偏好 - Nicholas Nethercote求职首选全职维护Rust 其次为Rust开源应用项目 [11] - 明确拒绝区块链/加密货币 生成式AI 量化交易领域工作机会 [7][11] - 坚持不离开墨尔本的工作地点要求 [11] 开源生态发展挑战 - 当前开源语言开发依赖公司赞助或开发者"用爱发电" 缺乏可持续资金支持 [12] - 系统级语言虽已应用于操作系统 浏览器 数据库等关键场景 仍依赖少数全职开发者 [12] - 需要基金会 大厂或创新资助模式解决开源项目维护资金问题 [12]
OpenAI 工程师最新演讲:代码只占程序员核心价值的 10%,未来属于“结构化沟通”
AI科技大本营· 2025-07-15 16:32
核心观点 - 代码仅占工程师创造价值的10%-20%,而80%-90%的价值在于结构化沟通[8] - 规约(Specification)比代码更重要,是承载意图和价值观的无损载体[18][24] - 未来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将转向定义"做什么"和"为什么做",而非"如何做"[3][12] 代码与沟通的价值 - 工程师的传统产出是代码,但代码只是意图的"有损投影",无法完整传递原始设计思想[24] - 结构化沟通包括需求收集、目标定义、验证等环节,这些才是真正的价值瓶颈[10] - 未来最擅长沟通的人将成为最优秀的程序员,"如果你能沟通,你就能编程"[12][13] 规约的优势 - 规约是人类对齐工具,可用于讨论、辩论和版本控制,而prompt常被丢弃[18][19] - OpenAI的模型规约采用Markdown格式,实现跨部门协作(产品/法务/研究团队)[27] - 规约具备可组合性、可执行性、可测试性等特性,类似代码但面向意图而非语法[46] 行业实践案例 - GPT-4o的"马屁精问题"通过模型规约中的"不要谄媚"条款被快速识别和修复[31][32] - OpenAI采用"审议式对齐"技术,将规约转化为模型权重中的"肌肉记忆"[35][36] - 模型规约包含唯一ID和对应测试用例,形成闭环验证体系[29][30] 未来趋势 - 编程工具可能进化为"集成思想澄清器"(ITC),专注于规约的模糊点识别[48] - 智能体对齐领域急需规约化,暴露产品细节思考的成熟度问题[48] - 规约创作者范围扩大,产品经理、立法者都可能成为新型"程序员"[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