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信心
搜索文档
宗馥莉的进退大考:娃哈哈之下,“娃小宗”“娃小智”何去何从
北京商报· 2025-10-26 22:39
公司内部动态与品牌战略 - 宗馥莉回归后其控股的宏胜系品牌“娃小宗”在宣布启用41天后被叫停 品牌暂缓推出被视为多方力量博弈下各退一步的结果[3] - 宗馥莉已辞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 董事及董事长等职务 但仍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持有29.4%股份 并以宏胜饮料集团总裁身份行事[3] - 在“娃小宗”暂缓的同时 宗馥莉叔叔宗泽后实控的“宗盛系”品牌“娃小智”于10月23日启动全国招商 产品线与娃哈哈高度重合 宣称配方相同但价格更低[5][6] - “娃小智”已拥有12个生产基地 签约超150家客户 销售总额达50亿元 招商政策为“零保证金 首次拿货3万元 累计采购10万元即可获得区域独家代理权”[6] - 宏胜系近期向经销商下达销售任务 聚焦保证金回款和签订2026年联销体协议 要求本周内完成保证金回款 未按时足额缴纳者将被终止合作[1][7] 经销商反应与渠道挑战 - 经销商在“娃小智”和“娃哈哈”品牌之间犹豫不决 此前也曾对“娃小宗”持观望态度 不敢打款[1][4] - 专家指出“娃小宗”退场源于经销商拒缴保证金的阻力 前期激进调整已动摇渠道信心 若政策反复可能加剧渠道流失风险[8] - 宏胜系作为娃哈哈代工厂掌握定价权 若与娃哈哈集团未明确利润分配 商标授权费用等核心规则 可能引发利益争议[4] 市场竞争环境 - 农夫山泉 怡宝等竞争对手虎视眈眈 随着“双11”临近 农夫山泉增加了直播带货频率并推出促销活动[1][7] - 行业分析师认为 娃哈哈在经历内部动荡后 整体销售备受挑战和压力 要恢复到2024年的高光时刻非常难[7] 公司业绩与前景 - 2024年娃哈哈有过高光时刻 但2024年能否达到500亿元营收需要打个问号[1] - 专家指出娃哈哈商标授权根基不稳 当前使用许可像临时妥协 未来若股东立场分歧 商标使用权限可能再生变数[4]
宗馥莉又放大招
投中网· 2025-09-16 11:48
品牌变更决策 - 公司计划从2026销售年度起将产品品牌从"娃哈哈"更换为"娃小宗" 原因为现有股权架构下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存在法律风险[5][9][10] - 新品牌"娃小宗"由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注册 多个类目商标于2024年2月19日申请 目前方便食品与啤酒饮料类处于初审公告阶段[13] - 公司曾尝试将"娃哈哈"商标转让至宗馥莉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 但转让程序因媒体曝光后暂停[10]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娃哈哈集团股权由三方持有: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 宗馥莉持股29.4% 职工持股会持股24.6%[9][10] - 品牌变更被视为宗馥莉与其他股东方的博弈手段 若停止使用"娃哈哈"商标可能导致该品牌被雪藏[10][11] - "娃哈哈"品牌价值达911.87亿元 位列2024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榜单[11] 经销商反应 - 99%的现有经销商拒绝接受新品牌 主要担忧包括产品滞销风险与合同续签意愿[5][13][14] - 经销商毛利率约10% 净利润仅2%-3% 部分区域三分之一经销商处于崩溃边缘 due to 销售任务过高与市场价格混乱[17][18] - 内蒙古区域案例显示 原年销售额300万元区域被要求提升至600万元后再增15% 导致经销商因业绩不达标被取消资格[18][19] 新品牌运营挑战 - 宗馥莉2016年创立的KellyOne品牌存在严重滞销问题 产品常作为员工福利发放或由经销商赠予客户[14] - 淘宝平台显示KellyOne官方店铺无在售商品 仅部分店铺清货过期产品(2024年6月到期)[14] - 娃哈哈现有产品结构中老产品(如AD钙奶、八宝粥)畅销 而新产品包括新包装冰红茶普遍存在库存积压[15] 管理层与战略 - 宗馥莉接班后持续推进资产转移至宏胜集团 仅"娃哈哈"商标因股权问题尚未完成转移[9][13] - 部分经销商认为公司过度关注销售额指标 忽视区域市场实际容量与库存管理 导致合作信心下降[18][19] - 核心问题被指向领导人对企业经营的长远规划能力 品牌变更若未配套战略调整则难以见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