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水青山
icon
搜索文档
大地风华·多彩的答卷
人民日报· 2025-10-05 05:50
航天与国防科技 -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在"十四五"期间向更高层次跨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1] - 福建舰作为中国首艘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标志着海军装备科技迈入全新阶段[1] - 新一代舰载战斗机歼-35的列装与亮相,成为国防实力的生动注脚[1] 港口物流与区域发展 - 厦门港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正全力转型升级,呈现繁忙景象与磅礴气象[2] - 海南自贸港经过5年加速建设,步入成形起势新阶段,机场、港口、基建等呈现繁荣景象和蓬勃活力[3] - 雄安新区经过八载建设,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日新月异,四通八达的路网和各功能区交织[6] 文化与科技融合 - "文化+"模式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民生融合发展趋势显著,赋能人民美好生活[2] - 美术工作者以多元艺术语言描绘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5年成就[6] 卫星导航与智慧农业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在能源交通、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领域广泛应用[3] - 智慧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物联网监控系统等科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工业美学与田园诗意融合[4] 清洁能源与生态保护 - 广东湛江聚力打造"红树林之城",其红树林湿地被誉为世界湿地生态恢复成功范例,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 - "海上新广东"画卷铺展,海上风电走廊点亮万亿绿能,风电机组构成宏伟矩阵,绘就清洁能源发展新篇章[7]
山东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谷树茂:十八载坚守,用数据绘就绿水青山
齐鲁晚报· 2025-04-22 16:24
环境监测行业的重要性与角色 -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为环境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 [2] -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眼睛和耳朵,是发现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的法宝利器 [11] - 生态环境监测是反映美丽中国“颜值”的“镜子”,其数据用于说明环境质量状况 [16] 监测工作的挑战与个人奉献 - 监测人员需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包括深夜攀爬数十米高烟囱、夏日高温及冬夜严寒 [5] - 污染源现场监测常需背负十几斤重设备至几十米高平台作业,周边设施温度可达一百多度 [19] - 高级工程师谷树茂一年出差超200天,累计监测帮扶企业千余家次,出具十万余条数据 [5] - 其工作中曾遭遇液氨罐阀门泄漏导致氨气泄漏的危险情况 [19] 技术应用与创新提升监测效能 - 借助大数据平台,汇集山东省7800家重点排污单位1.4万个点位的自动监测数据、用电量数据及生产状态数据进行交叉比对 [11] - 通过技术应用精准发现企业篡改监测设备参数及超标排放等弄虚作假行为 [15] - 团队不断研制先进监测设备和制订监测规范,以确保数据更全面、更准确 [16] 行业规模与专业成就 -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共有监测人员近7万人 [19] - 高级工程师谷树茂在2024年获得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污染源监测组第一名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