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搜索文档
“文化+”“+文化”双向奔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7 06:36
一部"悟空"游戏带火山西古建游,一部"哪吒"电影带动联名手办盲盒上线即售罄,一枚"凤冠"冰箱贴拉 动国家博物馆文创销量整体提升……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创意、有内涵、有趣味的文化产品走进人们生 活,不仅获得良好的市场收益,还带动文化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产品不断破圈 "《长安三万里》中的48首诗,整理出来了!""读完这两本书,更能看懂《长安三万里》"……2023年, 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以超18.2亿元的票房在社交媒体收获广泛关注,还带动观众学唐诗的热 潮,不仅唐诗赏析相关书籍销量大增,西安大唐不夜城等地也迎来"打卡"热潮。 截至今年9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演出场次已超800场。该剧以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带 领观众走进宋风雅韵的山水幻境。不止于舞台的方寸之间,《只此青绿》同名电影、《只此青绿》交响 音乐会、音舞诗画《只此青绿》艺术教育少儿版的先后亮相,也成为舞台艺术作品产业化发展的有益尝 试。 从《流浪地球》《三体》等科幻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相继在国内外取得成功,到《黑神话:悟空》征服 全球用户……这些年,中国科幻、中国神话、中国网文、中国游戏在海内外圈粉无数。据《中国网络文 学国际传播报告(20 ...
“文化+”“+文化”双向奔赴(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3 06:47
行业核心观点 - 文化产业通过创意产品、科技融合及跨产业链接,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助推器,其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4.59% [4] - “文化+”与“+文化”的双向拓展模式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释放产业活力并创造消费新场景 [8] 产品破圈与市场表现 - 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获得超18.2亿元票房,并带动相关书籍销售和旅游打卡热潮 [3]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演出超800场,并衍生出电影、音乐会等多种形式,探索舞台艺术产业化 [3] - 中国游戏产业表现强劲,上半年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达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1% [3] -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产业经济规模 - 202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9%,2024年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19.14万亿元 [4] - 在北京、杭州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0%,成为支柱产业 [4] 文化+创意产品 - 《故宫日历》累计发行850余万册,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售200万件 [5] - 文创雪糕、动漫游戏IP衍生手办等商品受到市场热烈追捧 [5] 文化+科技融合 - 催生出《唐宫夜宴》等大空间沉浸展、数字博物馆及元宇宙文旅项目,提升观众体验 [6] +文化赋能多元产业 - “旅游+文化”通过实景演出如《印象·刘三姐》等形式吸引大量游客,文物游、非遗游持续升温 [7] - “体育+文化”使赛事成为文化展演舞台,如“村超”的苗绣队服和芦笙伴奏,带动游客增长 [7] - “城市更新+文化”将旧厂房老街区转型为创意园和博物馆,如阿尔山·泰康艺术中心和长春市第一净水厂戏剧《南岭1932》,焕发新活力 [7]
从旁观者变传承者!“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村民增收有了“金钥匙”
央视网· 2025-10-26 15:19
文化活动赋能乡村振兴 - 浙江淳安千岛湖畔举办创意生活周活动,其中“浙里乡音”文艺展演的表演者多为当地普通村民 [4] - 文创产品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关键,在文化特派员帮扶下,当地农民从表演者转变为开发非遗元素文创玩具的参与者和传承者 [7] - 开发出的单一文创产品销售收入已超过35万元,下姜村冰箱贴产品在首批迅速售罄后,第二批又生产了3000枚 [10] 文化养老模式探索 - 江苏镇江在重阳节临近之际,通过文化展演、诗意阅读等多元形式推动“文化养老”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12] - 活动组织医疗专家开展健康科普,供电部门为有吸氧需求的老年居民改造电表箱,将关怀转化为具体行动 [14] - 供电公司深入应用“电力关爱码”服务,通过采集用电信息智能化判断独居老人生活状态并及时预警,以便网格员第一时间上门查看 [14]
上城望江招募“时光旅人” 共赴四季文旅之约
杭州日报· 2025-10-22 10:40
项目核心内容 - 项目为“漫步望江·文旅非遗”城市时光旅记 一条沉浸式Citywalk路线 全长约4公里 包含8个特色点位 [1] - 项目以始版桥社区为起点 通过互动打卡形式让参与者探索望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 - 项目旨在推动历史“活”起来 非遗“潮”起来 引领参与者在行走中读懂望江的“变”与“不变” [2] 项目特色与体验 - 路线设计互动性强、趣味性高 在杭罐厂旧址可“穿越”回旧日车间 在始版桥市集回望汽车南站 在非遗中心体验匠心传承 在科技大厦畅想未来 [1] - 项目联合沿线20余家店铺 推出涵盖咖啡、甜品、烤肉、杭帮菜、文创、理发等多种类型的惠民折扣 实现吃喝玩乐一体化 [2] - 设有“IN始版”互动文化体验区 由文化特派员带领体验传统雕版印刷、智能篆刻与沉浸式交互项目 [2] 区域发展与定位 - 望江区域已完成城市有机更新 从低矮棚户、城中村转变为高楼大厦和发展新高地 崛起如始版桥市集、中国元谷·杭港科技大厦等新地标 [1] - 项目是围绕“人文经济创新引领区”建设 以“文化+”融合路径打造的一年期项目 [2]
21专访|海通创意:在大湾区投资约9亿元,半数项目来自文投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20:52
公司核心战略与定位 - 公司是市场上最早一批入局的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机构,已深耕该领域十三年 [1] - 公司当前清晰的投资方向为“文化+”与“AI+”的双向融合 [2][3] - 公司管理多支大型文化产业基金,实际到位资金近120亿元,是市场上为数不多人民币基金规模过百亿的文化投资平台 [3] - 公司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目标为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做精品投资 [4] 具体投资布局与策略 - 在“文化+”方面,公司特别关注非遗、IP、新消费等方向 [3] - 在“AI+”方面,其央视融媒体基金已完成AI全产业链布局,相关投资占基金全部投资比重近70% [3] - 投资策略上,在新行业爆发期聚焦基础平台型企业投资,例如投资了AI基础模型公司Minimax,并在此基础上布局算力、存储、通信、机器人本体、具身智能、AIGC、智能驾驶等领域 [3] - 公司同样重点关注IP、VR、MR、AR领域,认为VR、MR、AR技术已比较成熟 [3] 平台运营与区域合作 - 公司近三年与大湾区紧密合作,发挥区位联动效能,促进被投企业项目与业务、应用场景的联动 [4] - 公司通过其平台角色为被投企业嫁接综合性金融服务,例如促成被投企业建为历保与广东南秀古建筑石雕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助力其拓展大湾区业务 [4] - “南下”与“出海”是公司平台运营的两个关键词,将紧跟集团战略积极推进文化出海与资本南下 [6] - 公司管理的央视融媒体基金在大湾区已有较多投资,金额约9亿元 [6] 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的作用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是公司挖掘优质项目、帮助被投项目实现业务场景落地的重要抓手 [6] - 公司在大湾区一半以上的投资项目信息是通过文投会获得 [6] - 文投会签约意向金额从2023年的2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6亿元,截至目前实际融资金额达63.87亿元 [7] - 参与文投会路演的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高达65%,市场估值平均增长率达23.6% [7] - 2025年文投会计划举办,设计了“1+8+N”系列活动,旨在全方位、多层次为大湾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7]
21专访|海通创意:在大湾区投资约9亿元,半数项目来自文投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6:13
公司核心战略与定位 - 公司是市场上最早一批入局的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机构,深耕该领域十三载 [2] - 公司是券商体系内唯一专注文化领域的投资平台,目标为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做精品投资 [5] - 公司锚定“文化+、AI+”赛道重点发力,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2] - 公司管理央视融媒体产业投资基金等多支大型文化产业基金,实际到位资金近120亿元,是市场上为数不多人民币基金规模过百亿的文化投资平台 [3] 投资方向与策略 - 投资方向清晰定位为“文化+、AI+”双向融合 [4] - 在文化+方面,特别关注非遗、IP、新消费等方向 [4] - 在AI+方面,央视融媒体基金已完成AI全产业链布局,该部分投资占基金全部投资比重近70% [4] - 具体策略上,在新行业爆发期聚焦投资基础平台型企业,例如AI基础模型领域投资了Minimax,并在此基础上布局算力、存储、通信、机器人本体、具身智能、AIGC、智能驾驶等领域 [4] - IP、VR、MR、AR亦是重点关注领域,认为VR、MR、AR技术已比较成熟,资金投入能带来更好产品 [4] 平台运营与价值赋能 - 公司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致力于为被投企业导入产业资源,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5] - 平台作为纽带,嫁接集团综合性金融服务,以发挥区位联动效能,促进被投企业项目与业务、应用场景的联动 [5] - 通过案例体现价值赋能,如促成被投企业建为历保与广东南秀古建筑石雕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并拓展大湾区业务 [6] 区域战略与平台合作 - “南下”与“出海”是公司平台运营的两个关键词,紧跟集团打造国际一流投行的战略方向,积极推进文化出海与资本南下 [7] - 公司所管的央视融媒体基金在大湾区已有较多投资,金额约9亿元,认为大湾区文化产业水平全国前列,是“科技+文化”发展潜力热土 [7]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是公司挖掘优质项目、帮助被投项目实现业务场景落地的重要抓手,公司在大湾区超一半的投资项目信息通过该平台获得 [7] - 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签约意向金额从2023年20亿元跃升至2024年56亿元,实际融资金额达63.87亿元,路演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高达65%,市场估值平均增长率23.6% [8] -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计划于11月26日-28日在广州举办,设计“1+8+N”系列活动以全方位赋能大湾区文化产业 [8]
大地风华·多彩的答卷
人民日报· 2025-10-05 05:50
航天与国防科技 -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在"十四五"期间向更高层次跨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1] - 福建舰作为中国首艘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标志着海军装备科技迈入全新阶段[1] - 新一代舰载战斗机歼-35的列装与亮相,成为国防实力的生动注脚[1] 港口物流与区域发展 - 厦门港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正全力转型升级,呈现繁忙景象与磅礴气象[2] - 海南自贸港经过5年加速建设,步入成形起势新阶段,机场、港口、基建等呈现繁荣景象和蓬勃活力[3] - 雄安新区经过八载建设,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日新月异,四通八达的路网和各功能区交织[6] 文化与科技融合 - "文化+"模式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民生融合发展趋势显著,赋能人民美好生活[2] - 美术工作者以多元艺术语言描绘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5年成就[6] 卫星导航与智慧农业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在能源交通、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领域广泛应用[3] - 智慧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物联网监控系统等科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工业美学与田园诗意融合[4] 清洁能源与生态保护 - 广东湛江聚力打造"红树林之城",其红树林湿地被誉为世界湿地生态恢复成功范例,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 - "海上新广东"画卷铺展,海上风电走廊点亮万亿绿能,风电机组构成宏伟矩阵,绘就清洁能源发展新篇章[7]
21专访|粤财中垠王政:不止给钱,更要帮企业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4:37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的平台价值 - 平台核心价值在于前瞻趋势洞察、精准资源匹配和高效生态协同,被视为生态加速器而非仅展示窗口 [1][2] - 通过该平台能第一时间捕捉文化+领域的新趋势、新技术和新模式,实现趋势把握、资源链接和生态赋能三重收获 [1][2] - 平台为文化企业、政府机构和投资方搭建高效聚合的资源对接平台,推动被投企业在IP开发、技术融合和商业化落地上加速发展 [2] 粤财中垠的投资策略与核心要素 - 投资侧重三大领域:文化内容领域如磨铁图书和毒舌电影、技术基础设施如游戏引擎Unity、数字营销领域如钛动科技和茉莉数科 [7] - 选择投资项目时最看重三大核心要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内容创造力以及科技融合力 [1][6] - 采用金字塔式组合投资策略:塔基60%布局现金流稳定的成熟企业,塔身30%投资成长型技术工具或内容平台,塔尖10%押注早期颠覆性项目 [11] 对未来生活方式投资领域的预判与布局 - 未来生活方式的本质是科技、文化与新生代需求的深度共振,市场最重要的驱动力是科技引领 [3][4] - 重点关注AIGC应用、新健康消费、虚拟现实生态等前沿领域,年轻群体更愿意为情绪价值付费并崇尚自我表达 [4] - 大湾区强大的消费品制造业、科技能力和商贸网络,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融合和变现土壤 [12] 对被投企业的赋能方式与成果 - 除注入资金外,更注重在被投企业之间创造共同的业务增量机会,积极在业务交叉点上创造增量,帮助企业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1][5][8] - 借助股东资源为被投企业提供银行、信托、担保等金融服务,以及与中国银行合作的投贷联动业务和选择权贷款 [9] - 以被投企业钛动科技为例,投资后3年营收利润均翻倍,2023年GMV达到130亿元,营收超8亿元,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公司定位与行业合作愿景 - 致力于通过资本力量成为大湾区文化产业生态的价值发现者和产业赋能者,推动产业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要素有机融合 [12] - 对于机构间交流保持开放态度,倡导合作而非零和竞争,计划与大湾区文化类资金共同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12] - 作为市场化运作的国有资本平台,会保持一定耐心和信心支持被投企业度过艰难前期或下行周期 [11]
粤财中垠王政:不止给钱,更要帮企业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4:23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文投会)平台价值 - 文投会被视为生态加速器,核心价值在于前瞻趋势洞察、精准资源匹配和高效生态协同 [1][3] - 平台为文化企业、政府机构和投资方搭建高效聚合的资源对接窗口,助力机构第一时间捕捉文化+领域的新趋势、新技术和新模式 [1][3] - 通过该平台链接头部企业、创新项目和同行机构,能推动被投企业在IP开发、技术融合和商业化落地方面加速成长 [1][3] 粤财中垠投资策略与核心关注要素 - 投资关注三大核心要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内容创造力和科技融合力 [1][6] - 可持续商业模式要求企业具备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和从创意到规模化落地的闭环能力,创业者对商业运营的嗅觉、策略和执行力是关键 [1][6] - 内容创造力体现在精准捕捉消费者心理变化,打造差异化、高共鸣的文化产品如IP孵化能力 [7] - 科技融合力强调科技不仅是载体,更成为内容创造的引擎,AI技术发展带来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变革 [7] 重点投资领域与代表性案例 - 投资侧重三大领域:文化内容领域(如磨铁图书、毒舌电影)、技术基础设施(如游戏引擎Unity)、数字营销领域(如钛动科技、茉莉数科) [7] - 投资案例钛动科技在投资后3年营收利润均翻倍,2023年公司GMV达130亿元,营收超8亿元,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 看好未来生活方式投资方向,包括AIGC应用、新健康消费、虚拟现实生态等前沿领域 [4][5] 投后管理与生态赋能模式 - 除资金注入外,注重在被投企业之间创造共同的业务增量机会,帮助企业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1][8] - 例如推动钛动科技为其他被投文化企业提供出海IP赋能,实现双向业务增量,钛动科技借此3年GMV超130亿元 [8] - 借助股东资源为被投企业提供银行、信托、担保及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并为观察中项目提供选择权贷款等支持 [9] 资产组合配置策略 - 采用金字塔式组合投资策略:塔基60%布局现金流稳定的成熟企业(如Unity、磨铁),塔身30%投资成长型技术工具或内容平台,塔尖10%押注早期颠覆性项目 [10] - 作为国资平台保持一定耐心支持被投企业度过前期或下行周期,在资产组合中平衡高确定性压舱石资产与爆发性增长潜力企业 [10] 大湾区文化产业生态构建愿景 - 致力于通过资本力量成为大湾区文化产业生态的价值发现者和产业赋能者,推动产业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要素有机融合 [11] - 看好大湾区强大的消费品制造业、科技能力和商贸网络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的融合变现土壤,例如泡泡玛特IP运营与3D打印技术深度融合的案例 [11] - 在文投会组织下开放合作,计划与大湾区文化类资金共同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系统性扶持高成长性文化创新企业 [12]
北京东城:“文化+”点燃消费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9-23 05:50
政策与机制支持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1] - 东城区构建以《"故宫以东"共创计划实施意见》为核心牵引,以《东城区进一步推进"戏剧之城"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领域政策为支撑的协同发展机制[5] - 实施"文菁计划",组建文菁"文化+"产业基金,设立文化金融专营组织机构、风险补偿资金,构建金融资本与文旅产业的长效对接机制[5]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其15处遗产构成要素中有12处坐落在东城区[2] - 打造"中轴线上"文化品牌,持续构建北京中轴线保护利用八大体系,促进北京中轴线从"文化轴""城市轴"向"活力轴"转变[2] - 发布"中轴寻脉 老城烟火"等3条文化探访线路和"最美中轴 京韵无界"等10条主题线路,使中轴线变为可触摸、可消费、可体验的文化场域[2] 入境旅游发展 - 北京市入境旅游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游客规模与消费能级双向跃升[4] - 东城区持续打造"故宫以东十二时辰""非遗焕新成果"等特色入境游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4] - 辖区内有11个A级旅游景区、41家星级酒店,商业、餐饮、交通等全要素资源配置齐全[4] 消费新场景打造 - 启动"微风露台计划",为300余家驻区特色露台场景注入新质内容[7] - 龙潭中湖公园"摩天轮之夜"活动吸引千余名市民游客参与,"公园经济"撬动消费新潜能[7] - 推动住宿业转型提升,2025年上半年住宿业营业额增速在全市名列前茅[4] 文体旅融合创新 - 在北京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举办2025北京马拉松阿迪达斯训练营,实现专业体育品牌、赛事IP与历史文物建筑创新融合[8] - 举办"永定杯"毽王争霸赛,百余名踢毽高手齐聚,为古老中轴线注入新活力[8] - 隆福寺街区设立中网公开赛"第二现场",描绘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新图景[8] 科技赋能与文化消费 - "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新晋亮相,VR《游龙追月》沉浸式互动体验活动吸引人们打卡[13] - 北京apm引入北京首个"春晚AI人形机器人表演"商业项目,推动王府井商圈智慧化转型[13] - ALL-space全时空间数字艺术中心在隆福寺开幕,通过XR技术与LBE空间数字影院相结合,完善"文化+商业+科技"生态闭环[13] 商圈优化与国际化服务 - 王府井商圈落地全市首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提升退税效率[14] - 汇聚100余家离境退税商店及首店、旗舰店,满足入境游客消费需求[14] - 北京地铁8号线王府井站外币兑换窗口日均服务超10万人次[14] 品牌活动与IP矩阵 - 举办2025隆福户外戏剧汇,聚焦戏剧主题,打造"观、玩、购、娱"多元体验[15] - 创新推动簋街与奇遇海音乐节联动,活动首日簋街客流量实现近5%同比增长[17] - 构建"1+2+5+N"四级促消费活动体系,形成"故宫以东"等代表性区域文商旅融合品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