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搜索文档
8万人次周末打卡阳台山,大西山山林生活文化节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9 18:05
大西山山林生活文化节活动亮点 - 活动以"一路向北 追光逐梦"为主题,吸引约8万人次参与 [3] - 提供MR视觉体验,重现平西地下交通线历史场景 [3] - 设置山林雅市、古道寻缘交友等创新游览项目 [3] - 举办星空音乐会,演绎《青花瓷》等经典曲目 [3] 苏家坨镇文化资源 - 拥有凤凰岭、鹫峰等景区及89处文物,占海淀区文物总数的25% [3] - 蕴含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包括贝家花园、自行车驼峰航线等历史遗迹 [3] 大西山文化示范区建设 - 文化节是《大西山文化示范区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6] - 活化利用古道文化,开发徒步与骑游路线 [6] - 创新展示民俗活动,如新时代花会、立夏粥等 [6] - 计划开展国际徒步赛,打造国际体育赛事阵地 [6]
济宁:“文化+”赋能千行百业
大众日报· 2025-06-26 08:44
传统文化教育创新 - 孔子博物馆通过射礼体验活动将儒学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转化为可体验的行为规范 实现"文化+青少年教育"的创新融合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社教活动 文化体验项目 孔子讲堂等新形态融入学校教学 研学旅行等多元教育载体 突破传统道德教化的说教模式 [1] - 济宁市以"八个融入"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 形成"文化+"赋能教育的系统方案 [2] 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 兖州区颜店镇通过村民自编小戏《彩礼风波》传播"礼与其奢也宁俭"理念 近三年促成12对新人简办婚礼 [3] - 兖州区创新"家庭小剧场"模式 围绕婚丧礼俗等主题创作本土化文艺作品 实现群众自我教育与移风易俗 [3]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曲阜鲁源村景区融合数字光影秀 解谜式研学等多元业态 打造"文化+旅游"新型体验场景 [4] - 济宁太白湖新区开发"李小白"城市IP 衍生太白吟诵大会等文化项目 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 [4] - 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建立"一院六基地"教学格局 探索传统文化涵养干部政德的创新路径 [4] 区域经济文化赋能 - 济宁市通过"文化+"模式为旅游休闲厚植文化内涵 同时为城乡发展注入活力与正气 [4] - "文化+旅游" "文化+城市IP"等实践持续为济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格局 [4][2]
西湖:留下老街复刻宋画“微缩场景”
杭州日报· 2025-05-23 10:18
头条·记忆 "西溪且留下"的时空地标 一句"西溪且留下",将留下这块美丽的地方绵延了千年文脉。 1129年,宋高宗南渡至留下,开启南宋独特的时空地标。800多年过去,一条留下河串联起庆春 桥、忠义桥、盈春桥三座古桥,成排传统民居见证着这里的沧桑变迁,记录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1129社区中心"实景 这里曾是杭城西部商贸重镇,茶市喧嚣、商贾云集。近年来,留下古镇启动征迁、古玩街改造升 级、历史街区与西溪湿地贯通、金鱼井"最美安置房"幸福回迁、"小和山科学城"攀登科创新高地…… 《杭州日报》始终以新旧交融的笔触,记录这里的蝶变之路。 青石板路蜿蜒,宋式飞檐掩映。近日,位于西湖区留下老街历史风貌区的"1129社区中心"以一场复 刻千年宋韵的沉浸式美学盛宴脱颖而出——日均吸引超1600人次打卡,跻身第五届杭州市民日"最具品 质体验点"。 2024年,西湖区提出要奋力打造文创高地,做精做强"两镇六街区",探索市井文化与现代商业"和 合共生"的新模式。作为"两镇六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淀已久的留下老街带着无尽的宋韵风华,迎 来"破茧重生"的时刻。 这座毗邻西溪湿地的文化新地标,依托南宋"西溪且留下"的历史基因,将非遗技 ...
做强“文博+” 拓宽产业路
广州日报· 2025-05-23 05:17
孟夏时节,万物并秀。5月22日~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 称"文博会")如期而至,以"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大门敞开迎全球来宾,铺开一幅中外 文化产业交流共荣的盛大图景。 期待拉满!12万件文化产品现场展示、4000多个投融资项目现场交易、近200场交易活动同期举办…… 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文博会不仅是全国文化产业的风向标,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能量场。这 头,国内文化产业超级阵容和科技发展"新势力"齐齐亮相;那头,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 上线下参展,国际化占比达20%,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大。 "顶流"集结、百花齐放。在8大展馆、16万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在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热土之上,这场中 国文化产业的盛会正以开放姿态推开世界之门,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华丽转身。文化产品和服务超 级交易平台、文化新技术新产品超级发布平台、文化开放与出海超级贸易平台、文化改革发展成就超级 展示平台……一个功能更多元、实力更强劲的文博会,正推动文化与市场、文化与科技、中国与世界的 深度融合。 广州日报评论员张冬梅 利好不断,商机无限。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海丝重 ...
文化赋能,闻堰老街再造“三江活码头”
杭州日报· 2025-05-22 10:32
闻堰老街改造背景 - 闻堰老街曾以"三江活码头"闻名,现以"文化+"为纽带进行改造,关键锚点为江鲜码头、落日音乐、咖啡美食 [3] - 2007年五堡渡口停运后,袁浦-闻堰渡轮成为钱塘江杭州段唯一轮渡线路,每日往返30多趟,承载城乡交流功能 [4] - 2017年规划打造最美钱塘江岸线,恢复"三江活码头",建设江鲜美食一条街,目标成为国际化新地标 [5] 商业业态升级 - 2023年五一期间单日最高人流量达8000人次,夜间消费占比60%,重现"不夜码头"盛景 [6] - 码头咖啡等新业态将渡口转化为社交空间,"落日+咖啡"场景结合历史符号形成差异化吸引力 [6] - 未来计划联动湘湖景区构建"夜购夜食夜娱夜旅"全链条生态,推动文化+多场景融合 [7] 文化活动赋能 - 江畔落日音乐会吸引彩色发动机乐队演出,配合烟花秀和荧光棒海洋引爆人气 [6] - 三江美食汇融合非遗市集,实现可观可逛可体验的沉浸式消费场景 [6] - 通过万人骑行嘉年华等活动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快速激活消费转化 [6] 核心竞争力分析 - 地理优势位于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交汇处,千年江水文化积淀形成独特IP [8] - 采用"江鲜IP活化历史记忆+潮流业态激活年轻基因+渡轮经济联动城乡资源"三位一体模式 [9] - 实现码头烟火气与现代生活诗意的共生,差异化定位为"诗意杭州里的别有风味" [8][9] 改造成效 - 从2023年仅存两家店铺(美容店、便利店)发展为满街烟火气的商业街区 [8][9] - 通过江鲜早市形成"田边到嘴边"极短供应链,保留原生态市井气息 [5] - 文艺范与烟火气双向激活,形成历史传承与国际化的复合型地标 [3][5]
杭州余杭“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深圳举行
人民网· 2025-05-09 17:56
5月8日,由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作指挥部主办,深圳市浙江大学校友会 协办的杭州市余杭区"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深圳南山举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产业企业、 商会、学会、协会代表、投资机构、高校院所代表等近100位嘉宾出席活动,为余杭区文化产业创新发 展带来无限畅想。 活 动现场。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会上,余杭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向与会嘉宾解读了全区文创产业扶持政策。从企业孵化到IP开发,从 人才引育到金融扶持,在"文化+"战略引领下,余杭区精心打造了全链条、多维度的文创产业政策体 系,为每一位文化创业者提供"阳光雨露"的精准供给。 作为余杭区的重要产业平台,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相关负责人也分别作招商推介,让现场嘉宾看到了 前沿的产业生态以及五千年文明滋养的创意土壤。未来科技城正建设文化产业新集群,打出"文化+科 技+产业+企业+品牌"组合拳;良渚新城积极打造良渚文化IP,持续壮大数字文化主体,推动科技与文 化深度融合。 会上,"余杭大湾区文化交流会客厅"揭牌,为两地文化互鉴、产业合作、人才交流提供了新平台。 活 动现场。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余杭聚焦重点行业,强化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