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加工
搜索文档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元灏面粉:“硬核担当”推动全链条节粮减损
中国发展网· 2025-10-29 16:01
公司概况与业务布局 - 公司于2009年11月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成立,注册资本达6000万元,现有职工100余人 [2] - 业务涵盖挂面、小麦粉的加工销售,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的销售,以及粮食的收购销售,形成完整产业链 [2] - 拥有日处理小麦360吨和600吨的加工线各一条,以及面条、面叶生产线,年加工小麦能力高达28.8万吨 [2] - 公司产品包括3大系列、多种规格的专用小麦粉及面条、面叶等,满足多样化需求 [2] 生产能力与质量认证 - 公司取得QS生产许可证,并通过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HACCP/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 - 生产的"麦芯粉、水饺粉、特精粉、雪花粉、金牌一号粉"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2] - "元灏"牌金牌一号粉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上荣获金奖农产品 [2] 企业荣誉与品牌战略 - 公司荣获"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 [3] - 公司拥有"元灏""御园雪""豪麦春秋"三个注册商标,是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 [3] - 公司秉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企业宗旨,实施科技兴企、名牌兴企战略 [3] 智能仓储与减损技术 - 引入物联网技术,安装温湿度传感器、虫害监测仪等设备,构建粮情监测系统,年减少霉变损失达50吨 [4] - 采用机械与自然通风结合技术,精准控制粮温在15℃以内,使储粮周期延长至3年 [4] - 公司日处理小麦能力达960吨,产品以"无添加、自然纯"著称,畅销华北、华东市场 [4] 生产工艺与效率提升 - 通过轻研细磨工艺将小麦破损率控制在0.3%以内,出粉率高达78%,较传统工艺提升1个百分点 [5] - 重视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现麸皮和麦胚的高值化利用,变废为宝,拓展产业链价值 [5] - 采用定制化不锈钢密封罐车运输面粉,途中损耗率从1.5%大幅降至0.2% [5] 物流优化与智能化管理 - 通过GPS定位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路线优化系统,规划最短运输路径,减少运输时间和里程 [6] - 路线优化系统根据实时路况和运输需求运作,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6] 技术改造与自动化升级 - 引进国际先进制粉设备,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出粉率稳定在76.8%以上 [7] - 运用色选技术精准剔除面粉中的杂质,并利用空气净化系统构建无菌生产环境,提升产品合格率 [7] - 自主研发"六皮九心三渣两尾"制粉工艺,年节约原粮近千吨,增加效益近百万元 [7] 产研融合与产品创新 - 公司联合农科院、国家粮科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 [8] - 攻克小麦副产物高值化利用难题,将麸皮中淀粉含量从12%降至8%,出粉率提升2个百分点 [8] - 开发多元专用粉、全麦粉等健康产品,满足市场对多样化、个性化食品的需求 [8]
种好小豆子 蹚出好路子(家乡的山水能生金)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01
行业转型与升级 - 普洱市推动传统咖啡种植模式向绿色生态标准化种植模式转变 咖啡产业综合产值3年间增长3倍多[5] - 2022年推进中低产咖啡园改造和标准化基地建设 实施"咖啡生豆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双提升三年行动"[6][10] - 新建改造102个鲜果集中加工厂 覆盖近50万亩咖啡种植园[10] 种植技术改进 - 构建"荫蔽树—咖啡树—草本植物"立体生态种植体系 每亩种植量从330棵降至205棵但总体收益提高[6] - 通过翻挖改善土壤状态 截杆复壮主杆 测土配方施肥提升品质 改造后每亩增产300公斤[6][8] - 荫蔽树减少阳光直射和极端天气伤害 降低天牛等虫害发生率[6] 加工技术升级 - 采用微水脱胶技术 每吨鲜果耗水量从5-6吨降至50公斤 大幅降低污水处理成本[9] - 技术团队将尾水平衡酸碱度后用于浇灌菜地和咖啡林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9] - 咖啡精深加工产能超3万吨 生豆精品率从2021年10%提升至46.15%[10] 产业链延伸 - 发展"咖啡+文旅"模式 建成20个精品咖啡庄园 2024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以上[11] - 小凹子咖啡庄园2025年春节期间单日最高接待1000余名游客 上半年接待量近2万人[11] - 391户咖农在2024年产季每户平均收入约15万元 较改造前显著提升[10] 经济效益数据 - 2024年产季普洱咖啡产业综合产值达85.08亿元[10] - 咖啡基地改造后第二年实现生豆销售收入增加上百万元[9] - 咖啡产业综合产值3年增长3倍多(基于2022-2024年数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