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夏咖啡
搜索文档
云南保山:咖啡进入收获季
新华网· 2025-11-20 16:03
近期,云南省保山市迎来咖啡收获季,当地咖农趁晴好天气采摘、加工咖啡果,咖啡园中一派繁忙景象。 保山市西靠高黎贡山、东临怒江,其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咖啡种植条件。近年来,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 研究所,保山选育推广出铁皮卡、波邦、瑰夏等精品品种,实现了咖啡品种多样化发展。 新华社记者 高咏薇 摄 11月16日,咖农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烫习村一处咖啡园采摘咖啡果。 ...
解码咖啡产业核心环节的运行逻辑
期货日报网· 2025-11-06 09:13
文章核心观点 - 咖啡产业链条长且复杂,价格波动剧烈,各环节均面临价格风险管理需求 [1] - “从种子到杯子”的全链条一体化模式凭借品质溯源可控、成本结构优化等核心优势,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1] - 调研旨在解构产业链各环节的商业模式、运作逻辑与风控措施,为期货知识普及和套保策略指导提供方向 [1] 咖啡存储商 - 生豆选材产区主要为巴西、哥伦比亚、越南、中国云南、埃塞俄比亚、乌干达 [2] - 以商业咖啡为主,注重规模化效率和标准化处理,存储端以常温通用仓为主,周转周期为6个月至3年 [2] - 风控措施包括使用粘虫板、喷洒药物防虫,定期检测水分含量预防霉变 [2] - 提供代分拣、贴标、小批量分仓等增值服务,对接下游烘焙厂门到门配送,精品豆存储存在溢价 [2] 咖啡贸易商 - 核心业务以进口咖啡生豆为主,覆盖棉花、咖啡、可可等多种农产品,为知名连锁品牌供货,供货通过率名列前茅 [3] - 进口货源聚焦全球核心产区,以印尼、巴西等标准化阿拉比卡产区为主,同时深耕全球主产区资源,品种以阿拉比卡为主,契合国内精品咖啡市场增长需求 [3] - 单次采购规模以柜为单位,1个集装箱装载量约19吨,采购模式以远期基差合同为核心,国内库存维持较低水平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 [4] - 定价逻辑以“基差+盘面”为核心,不直接参与期货交易,不同品种交易单位存在差异,罗布斯塔为10吨/手,阿拉比卡为17吨/手 [7] - 采用“基差合同+区域套保”组合策略应对价格波动,进口采购时通常锁定外盘价格,咖啡无进口配额限制,降低了政策壁垒 [8] - 建立“机测+杯测”双重品质检测体系,参考交易所标准判断交割性价比,豆子品质与烘焙工艺密切相关 [9] 烘焙厂与种植园一体化模式 - 烘焙厂具备“有机种植园+烘焙厂”一体化运营资质,核心种植品种为阿拉比卡中的高端品种瑰夏,市场售价达800元/公斤 [10] - 自有有机咖啡庄园占地2000亩,2024年产能达20吨,后期规划逐步提升至60吨,预计10年后达100吨 [10] - 采用纯有机种植模式,施用有机肥,不使用农药,副产品咖啡叶子可加工为果茶,实现资源增值 [10] - 烘焙端拥有两条加工线,每条180万元,主力烘焙设备为两台60公斤级机器,咖啡果壳经烘焙后售价达200元/斤 [11] - 客户以“定制加工”需求为主,消费区域高度集中于一线城市,结算方式采用货到付款 [11] - 采用定制化烘焙工艺,烘焙损耗率约20%,1公斤生豆可产出0.8公斤熟豆 [12] - 2023年实际加工量1500吨,约120吨/月,加工品类涵盖各类商业豆及精品豆,产能弹性调整能力强 [13] - 成本结构清晰,以45元/公斤熟豆为例,扣除运费和包装袋成本后核算毛利,加工费为8元/公斤 [13] - 一体化模式核心竞争力体现为“技术溢价+有机品质+灵活服务”三重驱动 [14]
种好小豆子 蹚出好路子(家乡的山水能生金)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01
行业转型与升级 - 普洱市推动传统咖啡种植模式向绿色生态标准化种植模式转变 咖啡产业综合产值3年间增长3倍多[5] - 2022年推进中低产咖啡园改造和标准化基地建设 实施"咖啡生豆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双提升三年行动"[6][10] - 新建改造102个鲜果集中加工厂 覆盖近50万亩咖啡种植园[10] 种植技术改进 - 构建"荫蔽树—咖啡树—草本植物"立体生态种植体系 每亩种植量从330棵降至205棵但总体收益提高[6] - 通过翻挖改善土壤状态 截杆复壮主杆 测土配方施肥提升品质 改造后每亩增产300公斤[6][8] - 荫蔽树减少阳光直射和极端天气伤害 降低天牛等虫害发生率[6] 加工技术升级 - 采用微水脱胶技术 每吨鲜果耗水量从5-6吨降至50公斤 大幅降低污水处理成本[9] - 技术团队将尾水平衡酸碱度后用于浇灌菜地和咖啡林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9] - 咖啡精深加工产能超3万吨 生豆精品率从2021年10%提升至46.15%[10] 产业链延伸 - 发展"咖啡+文旅"模式 建成20个精品咖啡庄园 2024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以上[11] - 小凹子咖啡庄园2025年春节期间单日最高接待1000余名游客 上半年接待量近2万人[11] - 391户咖农在2024年产季每户平均收入约15万元 较改造前显著提升[10] 经济效益数据 - 2024年产季普洱咖啡产业综合产值达85.08亿元[10] - 咖啡基地改造后第二年实现生豆销售收入增加上百万元[9] - 咖啡产业综合产值3年增长3倍多(基于2022-2024年数据)[5]
【环球财经】“运河之国”探索“咖啡之路”
新华社· 2025-06-30 16:30
巴拿马咖啡产业发展 - 巴拿马咖啡产业从30年前起步 现已发展成该国重要产业之一 与中国消费者联系日益紧密 [1] - 奇里基省凭借高海拔和低温气候 从传统农牧业转型为高附加值精品咖啡重要产地 [1] - 瑰夏品种最初作为抗病害廉价品种引入 90年代被发现独特风味 2004年国际比赛夺冠后走向世界 [1] 核心企业及产品 - 翡翠庄园专注生产顶级瑰夏咖啡 "红标瑰夏"获全球认可 其祖父1967年购入土地时尚未形成精品咖啡概念 [1] - 拉马斯图斯庄园瑰夏在拍卖会创下每公斤13518美元纪录 全球咖啡拍卖最高价产品中该庄园占三席 [2] - 顶级瑰夏价格可达每公斤上万美元 品质获奖产品不愁销路 [2] 中国市场拓展 - 中国成为巴拿马咖啡第二大市场 2024年巴拿马对华出口14.6万公斤咖啡 同比增长4.1% [3] - 翡翠庄园认为中国市场规模庞大 现有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 每年参加上海国际咖啡展推广 [2] - 拉马斯图斯2001年起13次访华 通过展会品鉴等方式开拓市场 称"中国太重要不能错过" [2] - 中国买家每年数百人赴奇里基省考察 杭州贸易商每年往返巴拿马2-3次选豆并带生产商了解中国需求 [2][3] 产业文化价值 - 巴拿马政府将咖啡视为文化窗口 提出从"运河之国"向"咖啡之路"转型的战略定位 [3]
猫屎咖啡为何那么贵?
经济日报· 2025-05-31 09:19
猫屎咖啡市场现状 - 猫屎咖啡批发价每磅300-800美元,品牌烘焙后价格可达1000-3000美元/磅,属于高端奢侈品 [1] - 原产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等麝香猫栖息地,历史可追溯至18世纪 [2] - 当前咖啡业界公认的"王者"是瑰夏品种,其顶级豆呈现蓝绿色,具有花香、果香等复合风味 [3] 产品品质与价格对比 - 瑰夏咖啡豆原产地售价仅3元/克,单杯成本约50元,远低于猫屎咖啡的200-300元/杯 [3] - 世界咖啡师大赛多数冠军由瑰夏咖啡获得,其品质超越猫屎咖啡及波本、卡杜拉等知名品种 [3] - 现代猫屎咖啡品质下降因人工养殖麝香猫跳过自然筛选环节,失去"猫猫优选"机制 [4] 供需经济学分析 - 猫屎咖啡高价源于麝香猫种群稀少导致的天然稀缺性,年产量极其有限 [4] - 瑰夏咖啡可通过优质种植实现规模化生产,供应充足使其保持亲民价格 [4] - 野生麝香猫通过自然选择优质咖啡豆的机制被人工养殖破坏,影响终端产品风味 [4] 行业生产模式演变 - 传统猫屎咖啡依赖野生麝香猫自然消化成熟咖啡豆的原始生产方式 [2][4] - 现代商业化生产采用人工喂养咖啡果模式,大幅提升产量但降低品质 [4] - 瑰夏咖啡形成完整种植产业链,从种子选育到环境控制实现标准化生产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