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能
icon
搜索文档
资管一线丨毕盛资产陈光炎:多领域协同支撑中国经济韧性 看好创新驱动下的投资机遇
新华财经· 2025-08-06 13:49
中国经济韧性分析 - 中国经济韧性源于产业、政策、科技、外贸等多领域协同支撑 [2] - 中国拥有全球最全面、一体化的工业体系,全产业链优势覆盖原材料到高端制造全流程 [2] - 中国在半导体、医疗设备、航空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2] - 中国政府有充足财政空间支持经济增长,央行通过结构性工具精准支持绿色技术、中小企业等领域 [2] - 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例超2.6%,光伏、电动车、电池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 [2] 外资机构投资考量 - 外资机构关注点从经济增速转向增长质量与可持续性 [1] - 外资机构关注GDP增长、通胀水平、货币政策走向及科技与创新生态活力 [3] - 外资机构看重消费、科技创新等内生增长动力占比提升 [3] - 外资机构关注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在贸易、基建、能源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4] 结构性投资机会 - 绿色能源与气候科技领域(太阳能、风能、电动车、电池、碳捕捉技术)具备结构性增长潜力 [5] - 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半导体、云计算、数据中心、先进网络设施)处于技术变革周期 [5] - 医疗健康与生物科技创新(个性化医疗、基因组学、医疗科技平台)增长潜力显著 [5] 外贸与劳动力市场 - 中国出口结构向电子产品、电动车、光伏组件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3]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劳动年龄人口,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提升劳动力适应性与流动性 [3]
印度推出油气新政吸引上游投资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10:57
印度石油部长哈迪普·辛格·普里近日表示,该草案旨在通过多项重大改革,实现上游油气框架的现代 化。其中核心举措包括引入投资者友好型稳定条款,该条款针对未来若出现加税、提高特许权使用费等 法律或财税变动,油气区块的承租商可获得补偿或减免,以此降低负面影响。为减少基础设施重复建 设、扶持中小企业,草案要求承租商需公开管道等设施的闲置产能,并在政府监管下,按公平条款向第 三方开放使用。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公司研究与分析总监卡洛·萨哈指出:"公开闲置设施共享是项积极举措,这能帮 助小型民营企业开发新油田,无需在中游设施上额外投入,还能减少碳排放。" 调整收益分成与财税激励政策 近期,面对上游油气行业的波动,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全新的油气政策,旨在为油气上游投资者抵御 财税政策变动的冲击,同时优化收益分成模式,以增强油气上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印度石油部近期就《2025年石油天然气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正式实施该条例。该条例实施 后,将取代1949年颁布的《石油特许条例》与1959年颁布的《石油天然气条例》。 此次改革提案出台前,印度刚修订了1948年实施的《油田(监管与开发)法》,且即将启动第十轮开放式 区 ...
美国能源转型“停摆”
经济日报· 2025-08-02 05:53
美国能源政策转向 - 本届美国政府大力支持油气钻探和LNG出口,逆转上届政府的清洁能源政策,宣布进入"国家能源紧急状态"以重振传统能源产业 [1] - 2025年1-7月连续出台政策:取消气候变化应对活动、撤销环境法规、叫停37亿美元清洁能源拨款、终止风能太阳能补贴 [1] - "大而美"法案取消多项清洁能源优惠,包括清洁能源税收抵免和电动汽车税收减免,标志能源政策系统性转变 [1] 清洁能源产业受挫 - 原计划2025年投产的300亿美元清洁技术项目中超半数面临延期或取消 [2] - KORE Power锂离子电池工厂建厂计划终止,8.5亿美元贷款支持取消 [2] - 标普预测"大而美"法案可能导致未来10年美国清洁能源项目数量减少20% [2] 历史政策反复 - 类似1980年代卡特政府新能源政策被里根政府终止的循环再次出现,上次政策停滞持续35年 [3] - 美国能源政策长期缺乏连续性,数十亿美元投资常因政府更迭而中断 [3] - 本届政府主张降低能源成本,限制清洁能源发展并推动原油增产 [3] 政策实施挑战 - 化石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如燃气电厂需7年以上),石油钻井数量已降至4年最低,短期增产困难 [4] - AI算力需求爆发导致电力需求激增:数据中心用电占比将从2023年4.4%升至2028年6.7%-12%,用电量从1760亿千瓦时增至3250-5800亿千瓦时 [4][5] - 供给侧调整缓慢与需求侧快速增长形成矛盾,加大电力供应压力 [5] 政策影响评估 - 清洁能源繁荣态势中断,太阳能风能行业受冲击最大,未来10年新增发电容量或缩减超三分之一 [5] - 批发电价预计2030年上涨25%,2035年上涨74%,消费者电价将上涨9%-18% [6] - 政策转向削弱美国竞争力,可能错失能源转型历史机遇 [6] 全球气候治理 - 美国政策倒退与全球气候治理背道而驰,可能影响《巴黎协定》1.5℃温控目标 [7] - 美国作为历史最大碳排放国回避责任,加剧全球气候治理不平衡 [7]
德国加大投资重振“欧洲经济发动机”
经济日报· 2025-08-01 05:45
德国经济现状与挑战 -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经济萎缩,2025年预计陷入停滞 [1] - 面临能源价格高企、供应链波动、数字化转型滞后、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 [1] -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如美欧贸易紧张、俄乌冲突)加剧经济复苏难度 [1] "为德国制造"倡议核心内容 - 德国政府联合61家顶尖企业推出6310亿欧元投资计划(2025-2028年),覆盖五大领域 [1][2] - 数字化与工业4.0:推动人工智能、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应用 [1] - 能源转型:支持风能、太阳能、氢能项目以实现2050碳中和目标 [1] - 基础设施升级:现代化交通网络、物流设施及数字基建 [1] - 医疗与生命科学:加强生物技术、医疗设备研发生产 [1] - 中小企业支持:通过金融和技术手段巩固"隐形冠军"优势 [1] 企业参与与行业影响 - 西门子、大众、巴斯夫等61家企业参与,涵盖汽车、机械、化工等核心行业 [2] - 德意志银行CEO称投资将"为德国经济注入新活力",西门子CEO强调"保持技术领先"目标 [2] - 2024年德国吸引1724个外国投资项目,金额达232亿欧元,显示外资信心 [2] 政策与国际环境关联 - 默茨政府同步推进5000亿欧元基础设施基金、简化行政审批等改革 [1] - 美欧贸易协议达成后,德国将面临15%对美出口关税,默茨警告"严重损失" [3][4] - 政府试图通过国内投资减少外部依赖,强化欧洲内部协作(如法英德领导人会谈) [2] 执行挑战与争议 - 部分投资为企业既有规划,新增规模及细节未明确 [3] - 企业界要求加速改革(如简政放权、税收优惠),批评官僚主义束缚 [3] - 宪法"债务刹车"限制财政赤字,大规模投资可能引发财政纪律争论 [4]
美国将缺席十年来最重要的气候峰会
国际金融报· 2025-07-31 18:00
COP30大会背景 -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贝伦举办 [1] - 大会将评估各国减排目标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展 并制定未来10年全球气候议程 [1] - 选址贝伦市旨在突出亚马孙雨林保护议题 预计成为讨论热点 [1]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1月20日签署行政令 宣布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 退约将于2026年1月27日生效 [2] - 美国国务院已裁撤所有气候相关职位 包括解雇最后一位气候谈判代表 [2] - 此举可能导致美国代表团因缺乏官方认证而缺席COP30 [2] 全球气候治理影响 - 专家认为美国缺席将削弱各国信任与合作 形成"危险的真空" [3] - 欧洲国家可能将美国退出视为"倒退的许可证" 贫穷国家或对进程失去信心 [3] - 美国在气候谈判中立场矛盾 既宣扬减排目标又推动化石燃料开发 [3]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 - 中国正在建设510吉瓦公用事业规模风电和光伏项目 已并网装机达1400吉瓦 [4] - 中国清洁能源规模是美国的五倍 形成压倒性优势 [4] - 中国将绿色技术作为国家经济战略核心 预计在COP30上发挥更大领导作用 [5] 国际专家观点 - 气候科学家指出中国已具备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能力 [5] - 美国前气候谈判代表认为中国将以不同方式领导气候事务 [5] - 学者批评美国从未严肃对待能源转型 称其作为气候政策伙伴是"愚蠢幻想" [5]
FXGT: 美国可再生能源受限 能源格局或重塑
新浪财经· 2025-07-30 12:37
政策变动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计划收紧联邦审批程序 限制太阳能和风能项目发展 [1] - 政策与《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相呼应 该法案大幅支持化石燃料和核能产业 同时削弱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励 [1] - 联邦政府将能源项目最终审核权交由内政部长道格*伯格姆负责 其对风能和太阳能项目租赁、通行权、施工计划等拥有"最终审查"权 [1] 行业影响 - 政策可能导致能源企业放缓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投资 原因是行业前景不确定 开发商需面对更多行政障碍及减少的财政补贴 [1] - 需联邦审批的太阳能及风能项目将面临更长周期和更复杂流程 或进一步阻碍项目推进 [1] - 美国内政部声称举措旨在为煤炭和天然气行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但部分行业协会质疑此举阻碍了美国本土增长最快的电力来源发展 [1] 电力供应与需求 - 新规削弱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速度 可能对美国未来电力供应造成压力 [2] - 在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推动下 美国对电力需求持续增长 政策限制被业界担忧将使美国难以满足不断上升的用电需求 [2] 财务与市场影响 -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及行政命令取消了部分可再生能源税收优惠与市场扶持 使太阳能和风能项目财务吸引力进一步下降 [2] - 政策组合可能导致美国能源结构重新向化石燃料和核能倾斜 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将显著放缓 [2]
乌克兰“断气”欧洲,影响有多大?拉开了中、美博弈的“大棋局”
搜狐财经· 2025-07-28 02:41
欧洲能源危机 - 乌克兰宣布停止向欧洲输送俄罗斯天然气 导致欧洲能源供应出现重大缺口 [1] - 俄罗斯天然气占欧洲进口天然气的40% 断供对欧洲能源安全造成严重冲击 [3] - 欧洲因环保政策关闭煤电厂和核电站 导致能源结构脆弱 天然气断供后取暖和工业生产面临困境 [5] - 去年冬季欧洲天然气价格已大幅上涨 居民取暖费用翻倍 部分工厂因能源成本过高停产 [5] 美国能源战略 - 美国页岩气成为欧洲断气后的替代选择 虽然价格和运输成本较高但需求旺盛 [7] - 美国通过能源供应加强对欧洲的控制 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获得更大影响力 [9] - 能源牌使美国短期内绑定欧洲 但长期可能因高昂能源成本削弱欧洲竞争力 [15] 中国能源机遇 - 中国可能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新买家 获得价格优惠的能源供应 [9] - 欧洲能源危机凸显能源多元化重要性 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和储能技术领域的优势显现 [12] - 中国新能源技术成熟且成本低 全球能源转型为中国创造巨大出口机会 [12] - 中国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造新能源竞争优势 可能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13][15] 全球能源格局 - 乌克兰断气事件可能成为全球能源格局重塑的转折点 [15] - 传统化石能源霸权受到挑战 新能源时代加速到来 [15] - 掌握新能源技术和产业链的国家将在未来获得更大话语权 [15] - 中国新能源优势可能比美国化石能源控制更具长期决定性 [15]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高原到平原 中国绿电跑出“加速度”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21:18
绿电输送技术 - 青南换流站采用±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青海至河南1500多公里距离的绿电输送,电能传输仅需5毫秒[1] - 换流技术将交流电转换为特高压直流电,显著降低电损耗,使绿电输送效率提升[1] - 相关换流设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部分设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大幅降低使用成本[2] 清洁能源发展 - 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4%,居全国前列,青豫特高压工程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400千亿瓦时清洁电能[1] - 塔拉滩光伏产业园汇集近100家电站,目前为全球最大光伏产业园区[2] - 青豫特高压工程既支撑青海清洁能源开发,又解决东部用电需求,成为全球首个清洁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3] 绿电应用与扩展 - 青海绿电可辐射至更广区域,已为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提供稳定新能源支持[3] - 除青豫特高压外,更多绿电特高压输电大通道正在布局中[4] - 青南换流站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485台可调摄像头实现核心设备区域实时监测[4]
江苏新能: 江苏新能公司章程(2025年7月25日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7-26 00:3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系根据《公司法》以整体变更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登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000743141824Y [2] - 公司于2018年7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18,000,000股 [2] - 公司注册名称为江苏省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Jiangsu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2] - 公司住所为南京市长江路88号2213室,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91,475,880元 [2] - 公司为永久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 [3] 公司经营宗旨和范围 - 经营宗旨为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快新能源开发,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4] - 经营范围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实业投资,投资管理,工程监理等 [4] 公司股份情况 - 公司股份采取股票形式,每股面值1元,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集中存管 [4][5] - 公司设立时发起人共4名,以净资产出资折合股份50,000万股 [5] - 公司股份全部为普通股,共计891,475,880股 [5] - 公司不得为他人取得股份提供财务资助,累计总额不得超过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0% [5] 股东和股东会 - 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权力机构,行使决定经营方针、选举董事、审议财务方案等职权 [9][15] - 股东享有股利分配、表决权、监督权、查阅权等权利 [9] - 股东会分为年度股东会和临时股东会,年度股东会每年召开1次 [19] - 股东会决议分为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普通决议需过半数通过,特别决议需2/3以上通过 [32] 董事会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设董事长1名 [46] - 董事会是公司经营决策主体,行使召集股东会、决定经营计划、聘任高管等职权 [46]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会议应有过半数董事出席方可举行 [50][51] - 独立董事应保持独立性,发挥监督制衡作用,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和中小股东权益 [54] 公司治理 - 公司设立党的组织机构,坚持党的领导,为党组织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2] - 公司建立董事离职管理制度,明确对未履行承诺的追责措施 [43] - 公司制定股东会议事规则和董事会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 [33][50]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依法行使权利,不得占用公司资金,保证公司独立性 [14]
古特雷斯:新能源价格越过临界点 游戏规则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2:02
能源转型趋势 - 全球正处于清洁能源时代拐点 化石燃料即将走到尽头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成本大幅下降 太阳能成本比化石燃料便宜41% 海上风能便宜53% [1] - 超过90%的新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低于最便宜的新化石燃料替代品 太阳能和风能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欧盟一年排放量 [1] - 2023年清洁能源投资达2万亿美元 比化石燃料多8000亿美元 十年间增长近70% [1]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与化石燃料持平 2023年几乎所有新建发电能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各大洲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均超过化石燃料 [2] - 清洁能源行业2023年为全球GDP增长贡献10% 其中中国贡献20% 欧盟贡献33% 行业就业岗位超3500万人 已超过化石燃料行业 [2] - 美国得克萨斯州从化石燃料中心转型为可再生能源引领者 显示经济规律驱动能源结构变化 [2] 可再生能源优势 - 提供能源安全与主权 避免化石燃料价格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 保障经济稳定发展 [3] - 部署速度快成本低 太阳能电池板可快速覆盖偏远地区 非洲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 2040年发电量或超需求10倍 [3] - 小型离网技术正为非洲无电地区提供照明和电力 改变数亿人生活 [3] 能源转型机遇领域 - 国家气候计划需明确能源转型路径 二十国集团应带头行动 其排放占全球80% [4] - 电网电池存储成本15年降幅超90% 但基础设施投资滞后 需加快电网数字化和储能建设 [4]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高电力需求 2030年数据中心耗电量或达日本全国水平 需用可再生能源满足新增需求 [5] 政策与投资需求 - 需建立公正转型机制 通过国际合作支持依赖化石燃料的发展中国家 [5] - 当前清洁能源技术材料集中于少数国家 需通过贸易政策降低关税 构建多元化供应链 [5] - 发展中国家清洁能源投资严重不足 非洲仅获全球2%投资 需改革国际金融架构降低融资成本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