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红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以志愿服务赋能城市IP,网红城市里藏着文明密码
新京报· 2025-05-30 14:42
志愿服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志愿服务是提升城市形象和社会文明的重要工程 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交通疏导 养老陪伴 街巷清理等温暖了市民 [1] - 唐山拥有180余万注册志愿者 8500个注册团队 形成体系化运转的志愿服务网络 [1][2] - 志愿服务传递的善意和关心能够涵养城市文明气质 成为塑造高品质城市形象的关键因素 [2] 唐山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 唐山构建了制度化的"四梁八柱" 出台《唐山市志愿服务条例》等文件 成立10支市级专业服务大队 [2] - 整合文化场馆 公园景点 暖心驿站等资源纳入全市志愿服务阵地体系 实现精准触达 [2] - 志愿服务工作呈现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结点成网态势 [2] 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 - 高品质城市形象是流量经济时代的生产力 志愿服务在文旅产业中提升城市文明水准和待客之道 [3] - 唐山首次进入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并位列第14名 "英雄城市·大爱唐山"品牌效应显著 [2][3] 区域志愿服务发展 - 河北省打造四级联动助残体系 发布"守安冀益"服务品牌 实施"小橘灯"助残计划和"爱心爸妈"群体项目 [4] - 燕赵大地志愿服务凝结成爱心名片 助力河北展现"更近 更美"的形象 [4]
网红城市,“凉”于2025
创业邦· 2025-05-15 17:27
网红城市现象分析 - 重庆荣昌因"卤鹅哥"事件成为2025年首个网红城市,"五一"假期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同比增长168.2%,卤鹅销量29万只,增长752.53%,零售额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258% [4] - 网红城市整体呈现降温趋势,后继者难以复制早期顶流城市盛况,流量红利边际递减 [7][8] - 网红城市走红路径具有偶然性,如淄博因大学生旅游、开封因"王婆说媒"、荣昌因"卤鹅哥" [10] 城市营销策略 - 荣昌采取主动营销策略,包括公交免费、停车免费、景点免门票、开放机关食堂等措施,"五一"当天近7000名游客挤爆政府食堂 [5] - 营销模式趋同化导致游客审美疲劳,体验阈值不断提高 [11] - 中小城市更倾向于过度营销,而一二线城市自带流量无需额外投入 [12] 经济转化困境 - 网红城市存在"旺丁不旺财"现象,淄博2023年上半年GDP增长5.3%低于全国平均5.5%,哈尔滨2024年上半年GDP仅增长2.5% [11] - 流量经济转化率低,维持热度需要举全城之力,可能导致资源错配 [12][14] - 2010-2020年近60%普通地级市出现人口下降,其中1/3降幅超10% [14] 城市发展结构 - 网红城市多为经济基础薄弱的中小城市,如淄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荣昌人口净流出约20万 [12] - 中小城市面临产业空心化与人口流失双重压力,对流量经济依赖度高 [12][14] - 短期流量经济无法替代支柱产业,城市发展需回归产业建设 [15]
五一“进阶考”:谁在从网红潜力城市迈向实力城市
新京报· 2025-05-09 15:16
网红城市潜力榜发布 - 新京智库发布《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2025)》,江苏徐州跃升榜单首位,山西太原、山东临沂、山东烟台和浙江温州等城市排名大幅提升,山东泰安、河北沧州和四川绵阳等12座城市首次上榜 [1] - 五一假期期间,徐州、温州、绵阳、沧州、太原等潜力城市在客流、消费、活动、品牌等多维度表现突出,从"榜单黑马"成长为备受关注的文旅新星 [1] - 这些城市不再依赖单一打卡地或流量事件,而是通过系统性供给、多层次运营、可持续增长力构建"长红"底层逻辑 [1] 网红城市客流爆发 - 五一期间徐州高铁站发送旅客40.67万人次同比增长14.92%,航空客流量达6.05万人次同比增长22.13% [2] - 温州接待游客501.34万人次同比增长23.27%,其中楠溪江景区接待游客80.83万人次较去年增长近三成 [3] - 绵阳全市41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7.21万人次同比增长27.93%,实现门票收入2075万元同比增长23.11% [3] - 沧州接待游客404.9万人次同比增长21.34%,其中京津游客占比高达30.68% [4] - 太原接待游客616.09万人次同比增长8.4%,市外游客占比高达73.39% [4] 消费引擎激活城市经济 - 徐州64家重点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32亿元同比增长5.4%,主城区22家零售企业销售额达3.61亿元 [6] - 温州针对入境游客增设多语种导览及非遗互动体验,推出瓯剧英文专场、木活字印刷国际工坊等 [7] - 绵阳推出"文旅+科技"融合新业态如低空飞行体验、仿真飞行模拟等,北川石椅羌寨接待游客4.27万人实现收入1778.23万元 [7] - 沧州打造"沉浸式演出+非遗体验+街区巡游"组合场景,成为游客口碑最高的体验 [8] - 太原延长景区开放时间开展夜游活动,依托花卉资源打造"赏花经济" [8] 体系化运营构建长红机制 - 包头推出"春遇鹿城·花漾包头"主题系列活动,整合七大主题100余项文旅内容形成覆盖全域的文旅矩阵 [9] - 绵阳构建"全域文旅消费新场景",通过媒体传播策略放大"羌族IP"等文旅资产 [10] - 太原发布七条旅游线路,从城市街巷潮玩游到文博探秘路线,实现文化旅游的深层链接 [11] - 泰安在传统"泰山"资源外拓展"泰山+"组合,将"登泰山"演化为"留泰安"的消费行为 [11]
错峰游、国风游盛行,“网红城市”与新兴目的地齐发力
扬子晚报网· 2025-05-05 16:56
旅游市场整体表现 -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境内游和出境游双向火爆,低线城市旅游消费加速释放 [1] - 境内游打包旅游产品预订中自驾游热度增长显著,出游人次同比增长近40% [1][5] - 出境游打包旅游产品预订中自由行和跟团游出游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3%和18% [1] 旅游消费趋势 - "早鸟游"与节末错峰游并存,近19%游客选择假期前抢先开启旅程 [3] - 假期出游高峰集中在5月1日和2日,出游人次占比分别为27%和21%,近7%用户选择假期最后一天开启旅行 [3] - 低线城市出游人次增长显著,六盘水、葫芦岛、漳州、遵义等客源地出游人次同比增长均超70% [3] 热门目的地与产品 - "网红城市"效应持续发酵,北京、上海、三亚等目的地游客"打卡"热度位居前列 [4] - 乐山、张家界、大同等目的地出游人次同比增幅超200%,景德镇、威海等增幅超100% [4] - 境内游打包产品中跟团游占比达56%,"南京3日游""三亚5日游"等纯玩团热门 [4] - 自驾游在境内游打包产品中占比25%,北京、上海等城市是自驾游热门选择 [5] 交通与住宿预订 - 境内游火车票、机票、酒店预订出游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0%、25%和15% [7] - 高铁游热门目的地包括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 [7] - 上海-北京、北京-成都等航线预订热度火爆 [7] - 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酒店预订数据靠前 [7] 出境游市场 - 出境短线游主导市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热度领先,日本、泰国等也是热门选择 [8] - 出境短线游用户更热衷跟团游和自由行,"东京7日游""新加坡5日游"等产品火爆 [8] - 出境长线游中阿联酋、土耳其等目的地热度靠前,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新兴目的地预订增长显著 [8]
潮汕火了
投资界· 2025-02-01 15:44
城市文旅竞赛 - 潮汕地区凭借英歌舞等非遗文化成为2025年春节最火旅游地之一,春节前三日游客挤爆景点,汕头小公园达72.43万平方米人流量,南澳岛拥堵严重 [3][4][10] - 酒店价格飙升,连锁酒店从155元涨至688元,部分达800-2000元甚至过万,潮汕三市2024年春节酒店入住率达98.7%,旅游总收入超60亿元 [3][11][12] - 社交平台热度高涨,小红书"潮汕春节旅游攻略"笔记约1400万篇,抖音"潮汕过年"话题播放量超1.6亿,微博"潮汕英歌舞"屡登热搜 [7][10] 潮汕爆火原因 - 英歌舞等非遗文化成为核心吸引力,2023年短视频刷屏后海外点击量破亿,2025年登上春晚进一步带动流量 [15][16][19] - Z世代追求"年味"体验,潮汕保留完整的宗族文化和传统习俗,春节活动持续一个月,包含英歌舞、舞狮、营老爷等3000场活动 [14][19][20] - 文旅布局加速,汕头举办超5000架无人机+10万发烟花的30分钟烟花秀,重修历史街区并升级交通设施 [20][23] 网红城市崛起趋势 - 春节旅游热潮兴起,"反向过年"和"分段式过年"模式流行,多机票旅客同比增长50%,哈尔滨春节接待超1000万游客创160亿元收入 [26] - 城市爆火路径多元化:影视IP(《去有风的地方》带火大理)、游戏(《黑神话悟空》带火山西)、非遗文化(潮汕、泉州)成为新引擎 [26] - 文旅经济对城市GDP贡献分化,重庆/长沙等仍靠优势产业支撑,但淄博等案例显示旅游可反哺新兴产业布局 [26][27] 潮汕发展挑战 - 基础设施承压明显,交通拥堵、酒店价格飞涨等问题成为游客"劝退"因素 [23] - 长期需平衡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避免过度商业化稀释核心吸引力 [24]
冬天的尔滨,是南方人的三亚
投资界· 2025-01-18 16:28
哈尔滨旅游市场爆发式增长 - 2024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 79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2314 2亿元 2024年元旦假期接待游客304 79万人次 旅游收入59 14亿元 相当于4个三亚的旅游收入体量 [9][13] - 冰雪大世界开门当日有游客凌晨3:15开始排队 中央大街站跨年夜乘降量达17 42万人次 [7][16] - 人造月亮 飞马踏冰 冰上游艇 冻梨摆盘等创新项目持续推出 租赁羽绒服 地铁座位加热等细节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5][9] 城市营销策略转型 - 宣传策略从"喊麦达人"式转向塑造"讨好型市格" 本地市民"酸溜溜"吐槽形成独特传播张力 [15] - 负面舆情处理高效 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后通过道歉 整改 赔偿迅速扭转形象 [9] - 政府搭台营造氛围 市场积极响应 形成全民参与文旅发展的局面 [15][16] 产业结构转型成效 - 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带动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创造新就业机会 [16] - 从传统工业城市向冰雪旅游目的地转型 改变"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刻板印象 [15] - 洗浴文化 冰钓等特色体验项目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21] 市场供需变化 - 文旅需求井喷式增长 自2023年初持续至今 [9] - 游客结构变化 南方游客占比显著提升 催生"冻梨刺身"等产品创新 [9][13] - 旅游旺季从夏季扩展到冬季 改变"猫冬"传统 [7][13] 行业竞争格局 - 形成"进淄赶烤""天水热辣滚烫""天津跳水大爷"等网红城市竞争态势 [9] - 产品迭代速度加快 从jel l ycat联名铁锅炖到"流放宁古塔"体验项目持续创新 [5][24] - 服务标准显著提升 国宴级冻梨摆盘对比历史接待标准 [13]
网红城市,没有挺过2024年
投资界· 2024-12-19 15:31
网红城市现象分析 核心观点 - 网红城市热度显著降温,新晋成员减少且老牌网红城市光环褪色 [4][6][8] - 网红城市经济转化率低于预期,对区域GDP贡献有限 [11][12][13] - 互联网热度与实体经济价值存在割裂,城市发展仍需依赖综合实力 [15] 发展路径分析 - 偶然事件触发+政府主导推广构成网红城市典型发展路径:如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案例均经历"热点发现-官方造势-基础设施配套"三阶段 [6] - 政绩导向明显:文旅部门通过热搜运营、纠纷快速响应等方式强化传播效果,形成"内卷"竞争态势 [6] 热度衰减表现 - 2024年国庆期间江门/淄博/榕江等网红城市从旅游榜单集体消失 [9] - 哈尔滨2024年国庆游客量同比增速13.6%(较五一假期35%增速大幅下滑),旅游收入增速17.4%[9][12] - 淄博火车站2024年国庆单日客流3.2万人次,较2023年峰值8.4万人次下降62% [9] 经济价值验证 - 淄博2024年Q1 GDP增速4.5%(山东倒数第一),哈尔滨Q1增速3.7%(低于东北主要城市)[11] - 天水2024年Q1增速4.3%,低于甘肃省平均5.9%水平 [11] - 十一假期旅游数据仍由人口大省/经济发达地区主导(河南/安徽等省接待量超5000万人次),网红城市未改变传统格局 [11] 行业本质反思 - 维护成本过高:需持续投入资源维持热度,且易出现餐饮倒闭潮等后遗症 [9] - 互联网热度与实体经济存在断层:法治环境、工业增加值等硬指标对城市发展更具决定性 [15] - 发展模式局限性:无法实现非传统城市的层级跨越,需回归综合实力建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