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销
搜索文档
打传直击丨涉县铁拳:一场牵动京冀两地的传销集群打击战
贝壳财经· 2025-08-26 15:13
案件核心概述 - 北京某拍卖公司利用互联网和移动APP程序,以古玩字画为交易物品组织网络传销活动,参与人员超过3万人,1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1] -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办理该传销案时,深挖出河南某科技公司为其提供发票服务的“案中案”,并于2023年8月立案调查 [3] - 案件处理展现了跨部门协作,对上游传销组织进行刑事打击,对提供便利条件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实现了全链条打击 [8] 传销活动操作模式 - 传销活动通过互联网和移动APP程序开展,交易物品为古玩字画 [1] - 河南某科技公司与北京某拍卖公司签订合同,为其提供账务处理和代征个人所得税等服务,并开具国家合法正规发票 [5] - 该科技公司通过与河南某乡政府签订《共享经济灵活用工平台项目投资协议》,为传销活动披上合法外衣 [5] 执法与定性分析 - 执法部门运用大数据资金查控分析手段,追踪涉案账户交易明细,还原在没有真实交易情况下的资金走账回流路径 [5] - 经研判,河南某科技公司为传销活动提供票据服务的行为,被认定为属于为传销行为提供便利条件 [7] - 考虑到该公司是受委托从事票据服务的劳务性工作,检察机关未对其刑事起诉,最终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7] 执法理念与成效 - 执法过程严格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职责,将普法教育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10] - 在作出行政处罚时,既依法惩戒违法者,又充分考虑违法行为的主观性和社会危害程度,避免对市场主体造成不必要的冲击 [10] - 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打击新型网络传销为重点,其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获得上级部门认可,具有示范意义 [10]
向800余人非法吸收3亿余元,红通犯李某被引渡回国
新浪财经· 2025-08-19 17:40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 - 李某在不具备资质情况下虚构公司资金实力和上市信息 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向800余名群众非法吸收3亿余元人民币 [2] - 案发后李某逃往境外 公安机关持续追逃 2023年9月被批准逮捕 2024年10月国际刑警发布红色通报 2025年6月泰国逮捕并引渡 [2] 跨国经济犯罪引渡合作 - 2025年7月"百名红通人员"周静华从泰国引渡回国 系第63名归案人员 实现亚洲地区"百名红通人员"清零 [3] - 2024年8月公安部从泰国引渡涉嫌传销犯罪的张某某 系中泰引渡条约生效后首名经济犯罪嫌疑人 [3] - 张某某领导的MBI集团通过虚拟数字货币发展会员1000余万人次 涉案资金超1000亿元人民币 [3] 执法司法合作成果 - 李某引渡案彰显中泰执法司法合作深化 对今后与其他国家建立执法合作具有示范作用 [4] - 张某某案中 2022年7月泰国警方抓获 2024年5月泰国法院终审裁决引渡 8月泰国政府支持裁决 [4]
向800余人非法吸收3亿余元,经济犯罪嫌疑人李某被从泰国引渡回国
新浪财经· 2025-08-19 10:36
案件概述 - 公安部于2025年8月19日将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嫌疑人李某从泰国引渡回国 该案涉及虚构公司实力和上市信息 以高额利息诱骗800余名群众 非法吸收资金超过3亿元人民币 [1] - 李某案发后逃往境外 公安机关持续追逃 2023年9月由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2024年10月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报 2025年6月泰国有关部门逮捕并判决引渡 [1] - 2024年8月公安部从泰国引渡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经济犯罪嫌疑人张某某 此为1999年中泰引渡条约后首名经济犯罪嫌疑人引渡案例 [2] - 张某某为首的MBI集团自2012年起通过发行虚拟数字货币进行传销 要求会员缴纳700元至24.5万元人民币不等的费用 发展会员超过1000万人次 涉案资金超1000亿元人民币 [2] 执法合作 - 中泰两国执法司法合作深化 双边互信加强 此次引渡彰显公安机关维护公民财产安全和法律底线的决心 对与其他国家建立和深化执法合作起到示范作用 [3] - 泰国有关部门在2022年7月21日抓获张某某 中方依据双边引渡条约提出请求 2024年5月21日泰国上诉法院终审裁决引渡 8月14日泰国政府行政决定支持裁决 [2] - 近年来中国从泰国引渡多名犯罪嫌疑人 包括2025年7月24日"百名红通人员"周静华被引渡 此为"天网行动"以来第63名归案人员 标志着亚洲地区"百名红通人员"清零 [1] 犯罪手法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采用虚构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经济效益良好和即将挂牌上市等不实信息 以扩大生产经营为由和高额利息为诱饵实施犯罪 [1] - 传销活动通过发行虚拟数字货币方式 以高额返利为诱饵 以发展会员数量和投入资金数量作为计酬或返利依据 实施网络传销违法犯罪 [2]
已有数万人被骗 起底“云养殖”里的骗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6 21:38
云养经济模式分析 - 新兴"云养经济"模式通过互联网与农业结合 包括"云养殖""云种植""云种菜"等形式 吸引投资者参与[2] - 投资者通过下载App进行网上认养 可实时查看收益和养殖场动态 无需亲自参与养殖[4] - 典型案例中 出资一万元认养一头黑猪 承诺200天可获得六千元利润 年化收益率高达1095%[4] 传销运作手法 - 平台设置"推荐奖励""团队提成"机制 推荐新投资人可获得按投资金额比例的返利 上线通过团队计酬间接受益[10] - 传销组织租借农场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用少量租金将他人养殖场伪造成自有资产 实际规模远小于宣传[11] - 使用同一批猪充当"演员"供不同批次会员参观 制造养殖规模假象[13] 资金运作特征 - 前期支付给认养人的收益主要来自新投资者的认养费 而非实际经营所得[17] - 当资金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 通过谎称版本升级或转成港股等方式限制提现 为卷款跑路做准备[13] - 非法吸收的资金存放在个人或第三方关联账户 隐蔽性强 难以追踪真实去向[17] 行业监管措施 - 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云养经济"领域欺诈风险的提示》 要求农业经营主体规范经营[17] - 自2025年3月起 委托专业公司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对"云养经济"平台进行24小时监测 已积累1000多个风险标签[18] - 建立全国性监测预警体系 多部门联合打击非法金融活动[20] 行业风险特征 - 平台成立一年多即吸引四万多名会员 涉案金额巨大[10] - 北京、上海、重庆等多地发生类似案件 普遍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打着"智慧农业"旗号[15] - 典型案件中年化收益率承诺达10% 远高于正常农业生产收益水平[15][17]
警惕这类骗局掏空你的钱包 “文玩竞拍”竟是新型网络传销
扬子晚报网· 2025-05-11 17:11
传销模式分析 - 传销组织以"文玩竞拍"为名义设计16层会员网络,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 [1] - 平台采用金字塔结构,会员需支付"门槛费"购买商品,并通过拉人头获取"直推奖励" [7] - 商品交易差价分配机制:卖家获1.5%溢价,2.5%上交后经店长逐级分配至顶层 [4][6] 运营机制 - 每日仅开放半小时交易,采用接龙模式完成转卖,宣称"24小时回本"等话术吸引参与者 [2][4] - 商品最高限价9000元,无实物交易仅通过虚拟转售获利 [7] - 五星店长可搭建新平台,日营业额达300万元时需管理200名会员 [7][8] 资金流向 - 顶层店长抽取日营业额0.3%-0.8%作为"技术服务费" [11] - 高层级会员因新会员减少导致资金链断裂,出现商品无人接单现象 [9] 法律后果 - 主犯方某某境外搭建平台,20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13人被判刑并处罚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