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态
搜索文档
黄硕评论:让传播正能量成为互联网内容从业者的行动自觉
搜狐财经· 2025-10-26 01:51
专项行动部署 - 中央网信办部署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着力整治挑动群体极端对立、宣扬恐慌焦虑、挑起网络暴力、过度渲染消极悲观等问题 [3] - 专项行动于2025年10月20日部署 [3] 网络生态问题分析 - 网站平台主体责任未落实导致不良信息内容在热搜榜出现,对网络生态构成负面影响 [3] - 恶意炒作、夸大、歪曲、以偏概全等内容危害网络空间正常秩序,不良信息在平台不当推荐下扩大负面情绪危及范围 [3] - 凭借负面情绪噱头获取流量收益的价值取向和逻辑进入错误区域 [3] 平台责任与内容建设 - 网站平台主动履行主体责任是积极参与网络治理的表现,平台从业人员职业素养需不断提升以跟上互联网发展步伐 [4] - 平台算法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时更应聚焦正能量信息,如榜样事迹、好人好事等暖闻 [4] - 网络内容团队需以正确价值观为支撑,聚焦正能量信息作为日常行为 [4] 技术应用与内容传播 - 人工智能应用为网络内容传播增添新赛道,具有传播力度大、范围广、受众多的特点 [4] - 网上内容除文字、图片、视频外,应善用传播技术为正能量持续聚人气,构成网络文明鲜明底色 [4] 从业人员能力建设 - 需加强对网站平台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帮助其积累正能量方面的业务能力,在信息内容进入网络空间的起点上持续发力 [4] - 网络媒体及互联网平台从业人员需重视所从事事业,使命感与责任感缺一不可,让传播正能量成为行动自觉 [5]
热搜榜单究竟为谁而“热”?
新浪财经· 2025-09-26 07:14
处罚事件与原因 - 多家主要网络平台因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被依法处罚[1] - 处罚原因包括平台热搜榜单呈现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1] - 此类内容破坏网络生态[1] 平台内容生态问题 - 热搜榜单长久占据重要位置的是关于明星的细枝末节而非民生关切和社会大事[1] - 明星话题下方点赞量最多的回复往往是“没有要报的可以报天气预报”显示内容对大多数人无意义[1] - 平台围绕明星运作是因为明星自带流量公众关注度可转化为资源并变现[1] 灰色产业链与负面影响 - 明星流量生意助推灰色产业链生成包括明星粉丝的养号控评和网络水军[2] - 大量虚假失实有害的劣质信息充斥平台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遮蔽优质重要信息[2] - MCN机构和自媒体形成明星万能眼球至上的错误价值取向乱象从网络深入实体领域[2] 流量乱象实例 - 明星直播在线人数动辄数十万却鲜有互动[2] - 艺人穿着警服带货商品出现高价低质却好评如潮的现象[2] - 此类流量带不来正向收益部分人的小利拖累互联网发展大局[2] 行业健康发展方向 - 追求流量本身无错但需更有公共性的话题真实的内容建设和良性互动[2] - 平台需具备正确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持之以恒打击虚假炒作[2] - 全社会应形成共识为优质内容买单不追逐人造热点对生活保持热情不参与流量狂热[2]
热搜榜单,不能成为炒作明星琐事的“专场”
新浪财经· 2025-09-24 12:12
监管处罚与平台责任 - 多家主要网络平台因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被网信部门依法查处 处罚措施包括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及从严处理责任人[2] - 平台热搜榜单存在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 破坏网络生态[2] - 网信部门通报显示炒作行为具有高频性(频繁呈现)、多条目(多条、大量)及高位展示(主榜高位、重点环节)特征[4] 平台内容管理问题 - 热搜榜单作为核心信息展示区域 其内容排序和展示位置反映平台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5] - 明星琐事内容长期霸占热搜榜单重点环节 包括穿搭、偶遇、出行、婚恋等低营养话题[5] - 平台算法偏好明星琐事内容 因该类内容更易博取眼球和获取流量 体现"流量至上"运营逻辑[7] 行业生态影响 - 低俗内容传播损害用户体验 尤其对青少年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价值误导[5] - 网络平台以牺牲社会责任和生态健康为代价追逐商业利益[7] - 2021年中央网信办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规范娱乐明星网上信息[10] 行业整改方向 - 平台需摒弃"唯流量论" 更多展示社会发展及人民奋斗相关内容[8] - 明星信息传播应聚焦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传递[7] - 网民期待文明清朗的网络生态和健康向上的内容产品[8]
社交平台热搜频繁“翻车”,别让流量迷了网络生态的眼|时评
新浪财经· 2025-09-22 06:27
监管行动与平台责任 - 国家网信办于9月20日公布两起破坏网络生态案件 针对热搜乱象对快手和微博进行约谈并责令整改 因平台未切实履行内容管理责任 [1] - 小红书此前也因类似问题受到处罚 显示监管对热搜乱象的持续关注 [1] - 平台为追逐商业利益将热搜资源向娱乐内容倾斜 通过制造话题热度吸引用户停留以实现广告变现等商业目的 [3] 热搜内容生态问题 - 热搜榜单被明星琐事霸屏 包括机场穿搭、恋爱绯闻和日常行程等无营养娱乐花边 严重压缩政策解读、科技突破和民生痛点的传播空间 [3] - 平台因流量诱惑优先推送明星内容 明星自带庞大粉丝群体能带来惊人流量数据 但导致社会关键议题被边缘化 [3] - 泛娱乐化热搜生态使用户思考能力削弱 陷入娱乐至死的精神麻痹状态 同时导致社会文化浅薄化和低俗化 挤压优秀文化传播空间 [4] 行业影响与整改方向 - 不良信息泛滥破坏网络空间清朗有序 扰乱正常舆论秩序 可能引发粉丝群体骂战和网络暴力现象 [4] - 平台需建立科学合理的热搜筛选机制 以价值为导向 更多关注社会热点、民生关切、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等领域 [4] - 监管需加强处罚力度以起到震慑作用 公众应主动屏蔽无营养信息并理性参与网络讨论 共同营造健康网络生态环境 [6]
中新网评:反诈老陈又翻车,打假容不得半点虚假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20:43
事件概述 - 网红“反诈老陈”质疑“嘎子哥”谢孟伟直播间所售手机非正品,后在酷派官方回应后发布道歉视频,但言语充满讽刺与不甘 [1] - 该事件暴露部分网红以打假之名蹭流量的浮躁心态,消耗公众信任并折射网络生态中为博眼球不计后果的畸形现象 [1] 网红行为分析 - 反诈老陈曾因反诈宣传积累公众信任,但转型网红后行为逐渐偏离初心,从高调辞职投身直播到多次卷入争议话题 [1] - 此次“质疑-争议-反转-道歉”的剧情虽能带来持续曝光,但会透支自身信誉甚至沦为笑柄 [1] - 作为质疑者,本应基于事实理性发声,而非在未充分核实情况下匆忙定罪,事后又以含沙射影方式挽尊 [1] 行业合作模式 - 酷派官方确认产品为正品,但未解释为何直播间能早于官方渠道售卖的“先直播后上架”销售策略 [1] - 该策略虽不违法,但让消费者对产品透明度产生疑虑 [1] 网络生态影响 - 网络生态需要理性监督而非蹭流量表演,公众人物尤其是曾具公信力者更应珍惜羽毛,以事实为准绳、以责任为基石 [1] - 若打假者自身言行不一,则无法真正维护消费者权益,只会透支信任并反噬自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