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业指导
icon
搜索文档
博士生,当代最穷科研民工?
虎嗅· 2025-09-30 19:23
AI工具在博士生群体中的使用与态度 - 约53%的博士生每周在学习中使用AI工具,16%从未使用 [11] - 75%的受访者认为AI能够提高效率,71%接受在博士阶段使用AI [11] - 大多数博士生对使用AI完成求职申请准备、文献整理等任务感到自在,但对涉及科研核心的任务如数据分析、实验设计、论文撰写和同行评议则不太放心 [16] - 约81%的博士生表示不太信任AI,82%担心AI内容的质量与可靠性 [17] - 65%的受访者担心使用AI会削弱批判性思维、科研和写作能力,64%担心研究的可重复性 [17] - 在AI是否取代博士核心技能或角色的问题上,意见存在分歧:43%同意取代技能,42%同意取代角色;40%不同意取代技能,39%不同意取代角色 [18] - 约64%的博士生希望所在机构能提供更多关于如何负责任地使用AI的指导 [21] 博士生整体满意度与工作体验 - 博士生总体满意度从2022年的62%回升至75% [23] - 满意度回升主要得益于线下学术交流恢复,以及博士研究带来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24] - 约78%的博士生对博士学习带来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感到最满意 [27] - 约73%的受访者对自己与导师的关系感到满意,66%对导师在科研指导上的支持感到满意 [31] - 仅47%的博士生对自己的薪酬福利感到满意,女性和少数族裔群体的不满比例更高 [32] - 约55%的受访者表示博士经历符合预期,34%觉得未达预期,在印度这一不满比例升至39% [38] - 72%的受访者表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感到满足 [68] 博士生面临的主要压力与挑战 - 财务压力(42%)和发表论文的压力(41%)是博士生最普遍的两大担忧 [40] - 在全球范围内,31%的受访者表示心理健康是担忧之一,25%担心如何平衡学业与家庭、照护责任 [44] - 86%的受访者对生活成本上升感到忧虑,高于2022年的85%;55%的人认为通货膨胀加剧会对他们继续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45] - 约43%的受访者在学习过程中遭遇过歧视或骚扰,最常见的是霸凌和性别歧视 [49] - 在遭遇霸凌或歧视的人群中,仅28%觉得自己能够在不冒个人报复风险的情况下公开经历 [52] - 30%的博士生曾因学业相关的焦虑或抑郁寻求帮助,女性比例(37%)高于男性(24%) [54] 导师指导情况及其影响 - 49%的博士生表示每周与导师交流时间不足一小时 [58] - 各国差异明显:英国61%、德国60%的学生每周与导师见面不到一次,而在印度,这一比例仅为37% [59] - 博士生与导师交流时间越长,满意度越高:每周交流三小时或以上的学生自称“极度满意”的比例为18%,而交流不足一小时学生的该比例仅为5% [61] - 德国博士生抱怨缺乏导师指导的比例显著更高(44%,全球平均为26%);对职业指导不满的比例为40%(全球平均33%);对心理健康的担忧比例为45%(全球平均31%) [62] 博士生的职业规划与支持 - 52%的博士生希望最终进入学术界,24%想去工业界,与2022年相比略有上升 [65] - 仅52%的博士生对自己得到的职业建议满意,仅31%认为研究生教育能很好地为他们在学术界以外的科研岗位做好准备 [66] - 全球仅21%将政策环境列为首要担忧,但在美国,这一比例高达64% [47]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陕西推动职业指导(介绍)活动下沉基层
陕西日报· 2025-08-19 08:19
活动概况与范围 - 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自今年以来持续开展系列职业指导活动[1] - 活动已覆盖西安、宝鸡、咸阳、延安、汉中等多个城市[1] - 活动模式为“线上直播+下沉基层”双轨并行[1] 目标群体与服务内容 - 活动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等群体讲授职业规划重要性[1] - 服务内容包括系统拆解求职关键任务、引导求职者从知识技能、性格特质、过往经历挖掘自身优势[1] - 现场设置职业规划指导、简历诊断与面试指导、求职登记和岗位推荐等专区[1] - 线上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求职意向登记、免费技能培训等持续性岗位推荐和就业跟踪服务[1] 活动目标与成效 - 活动旨在增强求职者应对挑战的抗压能力与心理韧性[1] - 目标是为求职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1]
2025求职潜规则:不会用AI的人,正在被淘汰
36氪· 2025-04-28 10:19
生成式AI在职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 生成式AI在职业指导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其用途仅受限于用户的想象力[4] - 生成式AI可以成为职业指导的强大工具,提供个性化建议和实用策略,作为全天候的职业伙伴和智囊[27] - 关键的竞争优势并非来自AI的自动化功能,而是用户与AI互动的能力优于竞争对手[1][27] 生成式AI替代传统职业指导的趋势 - 传统职业指导既昂贵又耗时,2023年职业导师的平均时薪高达272美元[3] - 一些调查表明,多达65%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的某个阶段会借助AI寻求帮助[3] - 尽管2021年仅有12%的在职成年人正在接受职业咨询服务,但近三分之二的人认同专业职业交流能带来帮助[3] 生成式AI在职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 明确职业方向:通过引导自我反思练习和职业探索,帮助用户了解自身优势、兴趣和价值观[5] - 优化简历与领英资料:帮助撰写引人注目的求职材料,针对特定工作或职业优化简历[7] - 制定求职策略:帮助识别招聘岗位,根据偏好、地点和背景匹配度优化搜索[9] - 准备面试与协商薪资:模拟面试问题并对回答提供反馈,协助薪资谈判[11] - 提升领导力与促进职业成长:在领导技能、职场曝光度和职业发展方面提供指导[13] - 打造个人品牌与树立思想领导力:在内容创作、人脉拓展和品牌定位方面提供帮助[20] - 应对日常工作问题:通过提供实用策略、邮件草稿帮助应对职场挑战[22] 有效使用生成式AI的策略 - 使用精心设计的提示语并提供详细背景信息,能最大限度发挥AI效能[1][27] - 提供的背景信息越多,生成式AI给出的回复就越具针对性[6] - 考虑将简历上传至生成式AI进行评估并获取反馈[6] - 不要将AI输出视为定论,而应作为提供更多选择和思路的建议[27] - 用户需要编辑、完善、筛选生成内容,最重要的是审核和检查信息[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