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业背债人骗局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对全世界“开火”;中央财政首次发放养老消费补贴;世卫组织:20年前疫情正重演
第一财经· 2025-07-24 09:25
国际贸易与关税政策 - 特朗普宣布将对大部分国家征收15%至50%的简单关税,同时与欧盟谈判降低关税条件[2] - 美日达成投资协议,日本将增加75%美国大米进口量并购买80亿美元商品,包括玉米、大豆等[23] - 美国和欧盟接近达成贸易协议,拟对欧洲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24] - 特朗普称与欧盟达成军援协议,欧盟将支付装备费用并主要支援乌克兰[25] 国内经济与政策动态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货物税收政策敲定,确立"零关税"制度体系[6] - 中央财政首次发放全国性养老消费补贴,覆盖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3] - 昆明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标准,放宽首套及二套住房认定[20] - 三部门联合整治车辆运输车违法行为,强化源头监管和路面执法[8] 科技与汽车行业 - 公安部明确"智驾"系统责任归属,驾驶人需全程操控并承担法律责任[9] - 华为问界M8纯电版将首发自研高压七合一电驱,CLTC效率达92.2%[32] - 周鸿祎回应DeepSeek流量下滑,称其技术已被多家公司采用[31] 金融市场与投资 - 机构23日净买入海特生物1.09亿元,净卖出华新水泥5.45亿元[33][34][35] - 美股全线收涨,道指涨507点,纳指首次突破21000点[36][37] - 存款利率持续下降,3个月定存平均利率进入"0时代"[38] 医疗与公共卫生 - 国家医保局确定92个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地区和359家试点机构[10][11] - 广东佛山基孔肯雅热病例达2934例,单日新增463例并外溢至省外[16] - 世卫组织警告基孔肯雅热疫情重演,已蔓延至欧洲和亚洲[4][5] 房地产与土地市场 - 苏州工业园区地块以楼面价65242元/平方米刷新江苏单价纪录[17][18] - 2025百强县榜单发布,江苏包揽前三且占前十名中六席[19] 能源与工业 - 生态环境部强调核安全是核电生命线,批准浙江金七门核电厂项目[13] -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发生事故,6名学生参观时坠亡[21] 农业与气候 - 农业农村部强调稳定生猪产能,保障猪肉供应[12] -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8月将有3-4个台风影响我国沿海地区[14]
“职业背债人”骗局猖獗,监管紧急提醒→
第一财经· 2025-07-23 21:04
"职业背债人"骗局的核心观点 - "职业背债人"骗局通过高额报酬(如"3到6个月净赚500万")吸引征信空白或记录不良的弱势群体,诱导其以个人名义骗取贷款,最终导致受害者背负巨额债务、信用破产并涉刑责 [1][3][9] - 该骗局已形成组织化产业链,涉及虚高房产评估(如160万房产被抬至290万)、伪造收入证明(如虚构8000元月收入流水)等专业化包装手段,资金通过中介控制账户快速转移 [5][6][8] - 2024年全国查处此类案件3800余起,涉案金额超50亿元,部分中介还衍生出"背车贷""包装征信"等二次骗局 [8][9] 骗局运作模式 目标筛选 - 主要针对25-55岁征信空白("白户")或逾期记录("花户")人群,要求无固定资产,部分甚至接受无社保记录者,因银行系统缺乏此类人群的有效风险画像 [4][8] - 通过加密微信群筛选目标,承诺报酬可达贷款金额的10%(如贷款200万给20万报酬) [4][5] 贷款欺诈流程 - 房产骗贷:中介联合评估公司虚高房价(如实际160万抬至290万),签订阴阳合同,伪造工作证明及银行流水,最终银行放款七成(200万),资金由中介瓜分 [5][6] - 后续骗贷:房贷获批后继续申请装修贷、经营贷直至额度用尽,再以失业为由断供 [8] 监管与法律风险 - 金融监管总局明确提示此类行为涉嫌诈骗、非法集资等刑事犯罪,参与者可能成为共犯 [9][10] - 民事层面背债人需全额偿还本息(如200万贷款),逾期将面临催收、罚息及失信惩戒;刑事层面最高可涉洗钱罪,若明知违法仍参与则构成共同犯罪 [9][10]
“职业背债人”骗局猖獗,监管提示警惕“轻松致富”陷阱
第一财经· 2025-07-23 20:47
职业背债人骗局模式 - 骗局通过承诺高额报酬(半年内可获百万元外加公司、房产或汽车)吸引征信空白人群参与,实际要求参与者背负巨额债务 [1] - 中介利用"白户"(无贷款记录)和"花户"(有逾期记录)等目标群体,通过虚高房产评估价(市场价160万元评估至290万元)骗取七成贷款(200万元) [2][3] - 贷款资金分配中,真实房东仅获160万元,剩余款项流入中介控制账户,背债人实际未获得报酬但需承担全部债务 [4] 操作手法与产业链 - 中介伪造工作证明(虚构建筑公司)、银行流水(月收入8000余元)及评估报告,协助背债人通过银行贷款审批 [3] - 产业链呈现组织化运作,包括雇主提出需求、中介招募目标、专业包装(年龄25-55岁、无固定资产)及资金快速转移 [6] - 衍生二次骗局如"背车贷给佣金"(车辆被转卖)或收取"包装征信"费用后失联,导致受害者征信查询次数暴增 [5][6] 监管与涉案规模 - 2024年全国查处违规贷款案件3800余起,涉案金额超50亿元 [6] - 金融监管总局提示骗局特征为"高额回报、无须还款",参与者将面临债务负担、信用受损及法律风险(涉嫌诈骗、洗钱等) [6][7] - 律师指出背债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需承担民事还款责任及刑事责任(如非法集资罪)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