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法荐股
icon
搜索文档
豪宅一年电费超40万元?“炫富”女网红被禁言
新浪财经· 2025-06-22 09:04
网红大叶子炫富事件 - 网红大叶子因在视频中透露其杭州上千平方米别墅年电费超40万元引发争议 [8][9] - 该别墅装修花费8000多万元 室内装饰极为奢华 包括价值800万元的兰博基尼墙饰 140万元的铂金餐桌 2万元/平方米的景泰蓝大理石 [9] - 高额电费源于大量高能耗电器 包括300多万元的气候系统(年电费20多万元) 多台3米高冰箱 全屋智能系统等 [12][13] - 抖音平台已对大叶子账号采取禁言措施 当前粉丝数为82.4万 [13] 大蓝违规荐股事件 - 大蓝(大叶子丈夫)曾在2024年10月发布数十条股市预测内容 包括"A股大盘公开预测"等强引导性标题 [15] - 2024年9月30日至10月8日期间 大蓝账号涨粉近百万 [15] - 抖音平台于2024年10月11日发布公告 因大蓝账号多次发布股票涨跌预测内容 煽动网民全仓买入 决定无限期封禁该账号 [15] 事件影响与争议 - 网友批评大叶子高能耗生活方式是"赤裸裸的炫富" 且违背环保理念 [13] - 大叶子回应称拍摄豪宅内容系因直播流量低迷 在粉丝建议下尝试吸引关注 [13] - 大蓝账号主页简介显示其涉及多个商业领域 但未显示证券从业相关资质 [15]
极为奢华!1年电费40万,网红炫富被封禁!家中挂兰博基尼,装修花掉8000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1 12:45
网红炫富事件 - 千万粉丝网红大蓝妻子大叶子因展示杭州市中心千平米别墅引发争议,该别墅年电费超40万元[2] - 别墅装修花费8000多万元,室内装饰包括800万元兰博基尼墙饰、140万元铂金餐桌和2万元/平景泰蓝大理石[3][4] - 高能耗电器包括300多万元气候系统(年电费20多万元)、多台3米高冰箱、全屋智能系统等[4] - 博主解释展示豪宅是因直播流量低迷,为吸引关注并培养妻子直播带货[6] 财经博主违规行为 - 千万粉丝财经博主大蓝因多次发布股票涨跌预测内容被封禁,曾煽动网民全仓买入特定股票[9][16] - 其评论区出现大量跟风被套亏损的网友评论[14] - 抖音平台认定其行为严重违法,决定无限期封禁账号[16] 商业运作情况 - 大蓝原名蓝天航,曾为健身教练,2020年创办"银河商学",通过售卖6980元-2.98万元流量IP课程及9.8万年费私董会产品,累计营收超8.56亿元[17] - 公司声称课程与炒股无关,线下活动仍正常进行,但官网已关闭[18] - 天眼查显示大蓝名下海南夜蓝科技等4家公司已注销[22] 行业现象 - 近期多个炫富网红账号如"王红权星"、"鲍鱼家姐"等相继被封禁[24] - 该现象引发公众对网红过度展示奢华生活方式的广泛关注[24]
关于警惕不法分子冒用重阳投资及员工名义进行非法活动的声明
重阳投资· 2025-06-17 14:50
假冒重阳投资事件声明 - 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重阳投资及高管名义通过APP、网站、微信等平台开展非法荐股、非法集资等活动[1] - 假冒行为涉及创始人裘国根、法定代表人王庆、总裁汤进喜、合伙人舒泰峰等员工名义[1] - 不法分子以"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理财产品、"内部交流""重阳学员"等名义进行诈骗[2] 公司官方信息核实渠道 - 公司全称为"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编码P1000265,可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查询[2] - 唯一官方网站为http://www.chongyang.net/,官方微信公众号ID为cytz2009[3] - 仅在微博、雪球、今日头条等少数平台开设加V认证账号,未开发任何手机APP[3] 公司业务范围声明 - 仅开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和私募资管产品投资顾问业务[2] - 从未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从事非法荐股、非法集资活动[2] - 从未发布"碳"相关投资理财产品[2] 维权与举报方式 - 提供客服热线400-681-2989供核实行为主体[3] - 建议受害者向公安机关及监管部门举报,已受骗者应及时报案[3] - 公司保留追究冒用名义者法律责任的权利[3]
防非宣传月 | 警惕股市黑嘴 远离非法荐股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6-13 15:01
非法荐股的定义 - 非法荐股是指无资格的机构和个人向投资者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等直接或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 [3] - "无资格"即没有证券从业资格,特别是投资顾问从业资格 [3] - "有偿"则是通过推荐股票收取咨询费用 [3] 非法荐股的主要形式 - 网络直播荐股,开设直播间,以"主播""播主"等名义推荐股票等投资标的 [4] - 微博微信荐股,通过社交工具发布虚假投资信息,诱导投资者转账付费 [4] - 软件荐股,推销所谓"荐股软件",宣称能预测股票价格走势,收取高额费用 [4] - 培训荐股,以"理财教育培训"为幌子,举办炒股讲座、报告会等,实则进行非法荐股 [5] - 以大数据、AI选股为名荐股,伪造炒股收益、资质截图,诱导投资者跟风操作 [5] - 冒充持牌机构开展荐股诈骗,盗用从业人员信息虚构身份,骗取投资者信任 [5] 防范非法荐股的措施 - 把好"入口"端,对陌生人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或QQ等方式推荐的股票保持高度警惕 [6] - 把好"出口"端,不轻易听从股票推荐,特别是附带兜售"会员服务""咨询服务"的行为 [6] - 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选择有合法资质的机构和人员提供的服务 [6] - 谨慎对待各种荐股信息,不要被非法分子的甜言蜜语所迷惑 [6]
防非宣传月 | 警惕股市黑嘴 远离非法荐股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6-13 13:55
非法荐股的定义与特征 - 非法荐股指无证券从业资格的个人或机构提供有偿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的活动 [3] - 核心特征包括无投资顾问资格和通过推荐股票收取咨询费用 [3] 非法荐股的主要形式 - 网络直播荐股:通过直播间以"主播"名义推荐股票 [4] - 社交平台荐股:微博/微信"股神"发布虚假信息诱导付费 [5] - 软件荐股:推销无效的"荐股软件"并收取高额费用 [5] - 培训荐股:以理财教育为幌子举办收费炒股讲座 [5] - 科技概念荐股:伪造AI/大数据选股工具诱导跟风操作 [5] - 冒充持牌机构:盗用从业人员信息虚构专家人设诈骗 [5] 防范非法荐股的关键措施 - 把好信息入口:警惕陌生人通过电话/社交工具主动荐股 [6] - 控制资金出口:拒绝附带会员服务收费的股票推荐 [6] - 选择正规渠道:通过合法资质机构获取投资服务 [6]
“稳赚不赔”的炒股群?信了你就真“稳赔不赚”了!
天天基金网· 2025-06-08 09:27
诈骗杀猪盘股票群与非法荐股直播间 - 文章核心观点聚焦于揭露当前市场上存在的诈骗杀猪盘股票群和非法荐股直播间现象 [1] - 这些诈骗手段通常通过社交媒体或直播平台传播虚假投资信息诱导投资者 [1] - 诈骗者利用高收益承诺吸引投资者参与最终导致资金损失 [1] - 非法荐股行为往往缺乏正规资质存在较大风险 [1]
四类荐股“套路”曝光!深圳证监局揭露非法证券期货活动“骗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09:15
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现状 - 市场出现利用短视频、公众号、直播等渠道引流至私域进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的现象,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并侵害投资者权益 [2] - 证监会开展"第六届全国防范非法证券期货基金宣传月活动",深圳证监局揭露四类"非法荐股"骗局以提醒投资者 [2] 四类非法荐股套路分析 套路一:购买高价商品送荐股 - 不法分子通过自媒体打造投资专家人设,诱导受害人购买指定高价商品(如白酒、茶叶、无人机)以加入VIP群获取"牛股"信息,最终导致亏损且维权困难 [4] - 涉事公司多无实体经营或事发后人去楼空,被骗资金难以追回 [4] 套路二:以教育培训为名非法荐股 - 未持牌机构以"理财教育培训"为幌子,通过社交平台群组发布虚假荐股信息,推销高价课程或VIP服务 [5] - 采用直播、群聊等隐晦方式荐股(如谐音暗语、唱歌喊票),受害者因证据不足维权困难 [5] 套路三:以大数据、AI选股为名荐股 - 不法分子伪造收益截图,宣称拥有大数据或AI选股工具,诱导投资者购买工具或课程,最终导致亏损或陷入诈骗陷阱 [6] - 部分案例要求下载指定APP交易,资金无法提现 [6] 套路四:冒充持牌机构诈骗 - 通过PS证件、盗用从业人员信息虚构身份,以"高中签率""内幕消息"等名义诱导受害人下载假冒APP并转账,资金无法提现后拉黑受害者 [7][8] 监管动态与打击措施 - 证监会联合网信办印发《非法证券活动网上信息内容治理工作方案》,建立长效机制压缩非法荐股网络空间 [9] -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整治非法荐股乱象,打击侵害投资者权益行为 [9] - 监管部门联合网信、公安等多方形成打击合力,加强监测清理与宣传教育 [9] 投资者应对建议 - 深圳证监局建议投资者通过查资质、验真伪、拒绝转账、辨别软件四方面防范风险 [9] - 受骗后应通过正规司法途径维权,避免轻信"维权机构"导致二次受骗 [10]
18.8万元拜财经大V为师 不到半年亏损410余万元!四川证监局集中揭秘非法荐股骗局
中国经营报· 2025-05-31 10:05
非法荐股骗局案例 - 投资者陈某支付18.8万元"拜师费"给千万粉丝财经大V,半年内账户亏损410余万元,交涉后被拉黑[1][2] - 财经大V自称"西南第一操盘手",通过实盘交流群发布操作记录,群内成员吹捧诱导投资者信任[2] - 大V承诺盈利五五分成并承担亏损,骗取陈某账户密码后进行杠杆交易导致巨额亏损[2][3] - 投资者袁某被诱导下载虚假证券APP"盛源证券",转入88.2万元后需支付高额手续费才能提现,最终被踢出群聊[3][4] - 投资者李某花费2580元购买炒股课程后亏损8%,又被推销7000元高阶课程和3万元线下密训课,平台拒绝退款[4][5] 非法荐股常见手法 - 通过社交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发布炒股信息吸引关注,再引流至内部群实施诈骗[6] - 利用电话短信广撒网,诱导下载非法APP或加入投资群进行精准诈骗[6] - 在网络直播平台伪装成"财经主播"或"股市达人",通过课程讲座实施荐股诈骗[6] - 包装炒股软件具有AI、大数据选股功能,吸引付费后实施诈骗[6] - 以投资者教育名义推销高价课程,变相开展非法荐股活动[5][6] 投资者防范措施 - 核实机构资质,查询证监会官网"合法机构名录"及行业协会从业资格信息[7] - 对自称金融机构员工的人员,需通过官方渠道验证其身份及业务真实性[7] - 遵循"四查"原则:查机构、查人员、查业务、查账户[8] - 遵守"四不"原则:不轻信、不点击、不转账、不跟随[8]
“天上不会掉馅饼”!四川证监局揭秘非法荐股9大骗局!怎么防范?
证券时报网· 2025-05-31 07:44
非法荐股骗局典型案例 - 通过短视频引流实施非法荐股 不法分子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分享财经资讯吸引关注后实施诈骗 [3] - 利用财经大V身份实施非法荐股 假冒知名财经博主身份获取投资者信任后进行欺诈活动 [3] - 假借教授炒股知识实施非法荐股 以教育培训为幌子变相开展荐股或诈骗行为 [3] - 包装售卖炒股软件实施非法荐股 利用量化交易、AI等概念宣传虚假炒股软件诱骗付费 [3][4] - 利用付费打赏功能实施非法荐股 通过知识付费、直播打赏等新型模式实施诈骗 [3] - 谎称专业投资机构从事非法荐股 假冒证券公司、私募等机构名义开展非法活动 [3] - 假冒证券机构员工实施非法荐股 伪造从业人员身份通过线上渠道揽客诈骗 [3] - 披着金融慈善外衣实施非法荐股 以公益理财等名义掩盖非法荐股本质 [3] - 虚构利好消息实施非法荐股 编造上市公司内幕信息诱导投资者跟风操作 [3] 非法荐股常见套路 - 社交媒体荐股 通过微信、微博、雪球等平台分享炒股信息吸引关注后实施诈骗 [3] - 电话短信荐股 通过非法获取的联系方式广撒网诱导下载非法APP或加入诈骗群 [3] - 网络直播荐股 伪装成财经主播在直播间开展股票分析后实施欺诈行为 [3] - 炒股软件荐股 利用程序化交易、大数据等热门概念包装虚假软件诈骗 [4] - 炒股培训荐股 通过举办收费讲座、策略会等形式变相开展非法荐股 [4] 投资者防范措施 - 性质甄别 未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的有偿荐股行为均属非法 [5] - 资质核实 需通过证监会官网查询机构合法性及从业人员资格认证 [6] - 信息验证 对自称金融机构员工者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身份真实性 [6]
“天上不会掉馅饼”!四川证监局揭秘非法荐股9大骗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22:09
非法荐股活动现状 - 非法荐股活动与电信诈骗深度交织,花样翻新且隐蔽性、欺骗性显著增强 [1] - 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及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发布炒股信息,以虚假宣传吸引投资者 [1] - 以高回报、高收益为诱饵设置荐股陷阱骗取钱财 [1] 典型案例分析 - **案例一:短视频引流诈骗** - 投资者袁某通过抖音领取低价课程后被诱导下载虚假证券APP,转入88.2万元后需支付10%-20%手续费才能提现,最终被骗 [2] - 短视频平台成为非法荐股引流重灾区,投资者被引流至小众聊天软件洗脑诈骗 [3] - **案例二:财经大V诈骗** - 千万粉丝财经大V以"拜师费"18.8万元和账户代操作为名,导致投资者陈某亏损410余万元 [4] - 网络大V利用粉丝影响力物色"猎物",通过内部群实施诈骗或为诈骗团伙引流 [5] - **案例三:假借炒股课程诈骗** - 投资者李某被诱导购买2580元课程后亏损8%,后续又被推销7000元高阶课程和3万元线下密训课 [6] - 不法机构以投资者教育为名变相开展非法荐股活动 [7] 非法荐股常见套路 1. 社交媒体荐股: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分享财经资讯吸引投资者跟踪关注 [8] 2. 电话短信荐股: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投资者联系方式,诱骗下载非法APP或加入投资群 [8] 3. 网络直播荐股:以"财经主播"名义开设股票直播间进行荐股或诈骗 [8] 4. 炒股软件荐股:包装量化交易、AI等概念的炒股软件吸引投资者付费 [8] 5. 炒股培训荐股:推销"投资者教育"课程或举办炒股讲座变相荐股 [8] 投资者防范指南 - 性质甄别:未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的有偿荐股行为均属非法,宣称低风险高收益的行为多为诈骗 [9] - 资质核实:通过证监会官网查询机构合法性,通过行业协会核验人员从业资格 [9] - 信息验证:对自称证券、基金等机构员工的人员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身份真实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