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肠道菌群失调
icon
搜索文档
Nature子刊:杨仕明团队揭示胆囊切除术加剧结直肠癌发生的新机制,并提出潜在干预方式
生物世界· 2025-08-20 16:45
胆囊切除术与结直肠癌风险关联机制 - 胆囊切除术与结直肠癌风险升高相关 但潜在机制此前尚不明确[3][7] -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团队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和胆汁酸代谢受损是关键机制[4][8] 胆囊切除术对肠道菌群及胆汁酸的影响 - 胆囊切除术导致短双歧杆菌减少而活泼瘤胃球菌增加[8] - 人体甘氨熊去氧胆酸(GUDCA)水平升高 小鼠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水平升高[8] - 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促进TUDCA生成并加剧结直肠肿瘤发生[8] 分子信号通路机制 - 受损胆汁酸代谢抑制法尼醇X受体(FXR)信号转导[4][8] - FXR/β-连环蛋白相互作用被破坏 最终加剧结直肠肿瘤发生[4][8] 潜在预防策略 - FXR激动剂奥贝胆酸(OCA)可预防胆囊切除术相关的结直肠肿瘤发生[4][8] - 调控肠道微生物群-胆汁酸-法尼醇X受体信号轴是重要预防策略[10]
肠道菌群失调为何会引发骨关节炎?
科技日报· 2025-05-26 09:12
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新发现 -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代谢紊乱是骨关节炎主要病因之一,突破了传统"机械磨损"局部因素认知 [1] - 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GLP-1通路与骨关节炎的关联机制 [1][4] - 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为骨关节炎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1] 骨关节炎疾病现状 - 全球约6.06亿患者,中国患者达1.52亿,患病率10.8% [2] - 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畸形与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2] - 当前治疗仅能缓解症状,无法治愈或延缓病情进展,严重者需关节置换手术 [2]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研究团队建立4080人自然人群队列,进行10年随访 [3] - 发现骨关节炎患者肠道菌群中鲍氏梭菌丰度显著降低,血液中GUDCA合成减少 [4] - 动物实验证实补充GUDCA、移植鲍氏梭菌或使用GLP-1类似物均可延缓软骨退变 [5] 肠道菌群与疾病关联 - 肠道菌群失调还与抑郁症、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 [6] - 肠道菌群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影响全身健康 [6] -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三甲胺氧化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6] 肠道菌群作用机制 - 肠道菌群通过胆汁酸代谢影响肝脏和脂肪组织的能量代谢平衡 [7] - 肠道聚集人体70%免疫细胞,菌群失衡会导致IgA水平下降 [7] - 肠道病原菌可引发泌尿道感染和阴道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