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骨关节炎
icon
搜索文档
直播预告:骨关节炎的防与治
人民网· 2025-10-09 14:00
疾病认知与行业影响 - 骨关节炎被定义为一种常见的全身性关节疾病,其特征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而非简单的关节磨损或长骨刺 [1] - 该疾病已成为导致中老年人群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甚至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日益凸显 [1] - 公众对疾病存在认知误区,包括过度焦虑认为只能换关节,或忽视早期症状延误治疗,这揭示了健康科普和早期干预市场的潜在需求 [1] 专业资源与市场活动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李茹将于10月11日15:00做客人民好医生科普直播间,系统讲解从基础生活管理到手术干预等核心话题 [1] - 主讲嘉宾李茹担任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常委兼秘书长等多项学术职务,体现了专业内容的权威性 [2] - 直播活动通过人民好医生App及人民健康公众微信号等渠道进行,反映了数字健康平台在医学科普和患者教育领域的应用 [3][4]
Nature子刊:我国学者开发新型环状RNA疗法,缓解骨关节炎
生物世界· 2025-09-29 16:30
环状RNA (circRNA) 技术平台优势 - 相较于mRNA疗法,环状RNA在稳定性、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方面均表现更优[2] - 环状RNA无需昂贵的5'端加帽处理,且无需化学修饰即可获得低免疫原性[2] - 这些优势使环状RNA成为下一代RNA疗法平台的有力候选者[2] 骨关节炎疾病背景与治疗需求 - 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致残性关节疾病,其特征为软骨破坏和骨赘形成[6] - 关节软骨的稳态依赖于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完整性,软骨细胞通过微妙平衡维持稳态[6] - 衰老、损伤/炎症以及代谢变化会打破平衡,导致细胞外基质分解[6] - 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迫切需要能够改变疾病进程的疗法[6] 基于环状RNA的蛋白质替代疗法研究突破 - 研究发现,经典RNA结合蛋白Musashi2 (MSI2) 在骨关节炎小鼠和人类患者的软骨细胞中显著下调[7] - 功能研究表明,MSI2调控软骨细胞代谢并能防止骨关节炎进展,其缺乏是发病关键因素[7] - 研究团队开发了局部递送策略,能够在软骨细胞中实现高产且持久的蛋白质表达[7] - 向关节内注射编码MSI2的体外转录和环化的RNA (ivcRNA),能有效减缓雄性小鼠骨关节炎进展,且作用时间比线形mRNA更长[7] - 注射编码MSI2下游效应因子SOX5的ivcRNA,同样能有效缓解骨关节炎进展,验证了该方法可行性[7] - 研究结果确立了基于ivcRNA的蛋白质替代疗法作为骨关节炎治疗策略的潜力[9]
肠道菌群失调为何会引发骨关节炎?
科技日报· 2025-05-26 09:12
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新发现 -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代谢紊乱是骨关节炎主要病因之一,突破了传统"机械磨损"局部因素认知 [1] - 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GLP-1通路与骨关节炎的关联机制 [1][4] - 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为骨关节炎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1] 骨关节炎疾病现状 - 全球约6.06亿患者,中国患者达1.52亿,患病率10.8% [2] - 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畸形与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2] - 当前治疗仅能缓解症状,无法治愈或延缓病情进展,严重者需关节置换手术 [2]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研究团队建立4080人自然人群队列,进行10年随访 [3] - 发现骨关节炎患者肠道菌群中鲍氏梭菌丰度显著降低,血液中GUDCA合成减少 [4] - 动物实验证实补充GUDCA、移植鲍氏梭菌或使用GLP-1类似物均可延缓软骨退变 [5] 肠道菌群与疾病关联 - 肠道菌群失调还与抑郁症、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 [6] - 肠道菌群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影响全身健康 [6] -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三甲胺氧化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6] 肠道菌群作用机制 - 肠道菌群通过胆汁酸代谢影响肝脏和脂肪组织的能量代谢平衡 [7] - 肠道聚集人体70%免疫细胞,菌群失衡会导致IgA水平下降 [7] - 肠道病原菌可引发泌尿道感染和阴道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