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保供

搜索文档
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能源投资"向绿向新"
新华网· 2025-08-21 15:31
核心观点 - 宁电入湘特高压工程投产 标志着我国首条以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通道正式运行 凸显能源投资向绿色化、新型化加速聚集的趋势 [1][2] - 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增长 上半年重点项目投资超1.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6% 新能源发电、特高压、储能等领域成为投资重点 [2][4] -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智能电网、新型储能、绿氢等赛道具备显著增长潜力 下半年投资势头预计延续 [2][4] 特高压工程建设 - 宁电入湘工程总投资281亿元 额定送电能力800万千瓦 年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 可满足湖南1/6用电需求 [1][2] - 配套新能源装机占比超70% 其中风电400万千瓦、光伏900万千瓦 创同类工程新能源装机新高 [1] - 工程采用新装备新技术 拉动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上下游产业 实现工程与产业双向赋能 [3][4] 新能源投资进展 - 上半年新能源发电投资快速增长 集中式光伏投资增24.5% 分布式光伏投资增超70% 海上风电投资集中释放 [2] - 广西新疆陆上风电投资额翻番 光热发电投资接近翻番 氢能重点项目投资额实现翻番 [2][4] - 沙戈荒基地、海上风电等项目加快推进 新疆基地计划12月投产 上海金山海上风电项目完成吊装 [3] 电网及配套投资 - 电网投资有望创历史新高 特高压成为清洁能源外送重要趋势 智能电网、新型储能投资增超30% [3][4] - 充换电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近70% 源网荷储一体化投资增超30% 调节性基础设施投资加速 [4] - 特高压工程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 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形成规模化协同效应 [3][4]
用电负荷加大 夏季能源保供能力持续提升
人民网· 2025-08-19 13:43
用电负荷与能源需求 - 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连续四次创历史新高 达到15.08亿千瓦 较去年极值提高5700万千瓦[1] - 迎峰度夏期间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 因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导致用电量供需不平衡[2] - 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 为能源保供带来挑战 需确保发电能力和电网弹性[1] 煤炭供应与运输 - 扎哈淖尔露天煤矿采用智能生产系统 煤炭生产效率达每小时1885吨 每分钟装载80吨煤炭 每日发往东北地区10余家发电企业的煤炭量约4.5万吨[1] - 山东泰安港1-7月铁路来煤量达455万吨 单日集疏港量突破10万吨 同期吞吐量297.67万吨 同比增长485%[2] - 港口连接北方能源基地与南方用煤核心区 是西煤东调、北煤南运重要通道[2] 区域电力调配与绿色能源 - 浙江通过特高压换流电站55天累计输送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 日均超3.5亿千瓦时[2] - 甘肃祁韶直流输电工程累计向湖南输送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 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接近40%[2] - 省间互济成为解决电力区域供应不平衡的有效手段 西部地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2] 电网技术与运维优化 - 陕西榆林采用立体巡检模式 使光伏设备缺陷闭环处理率达100% 错峰检修减少弃风弃光量5.2%[3] - 湖北使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实时监测供电设备 天津智能吊轨机器人将缺陷处理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3] - 全国电力系统及设备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措施降低极端天气影响[3] 能源保供体系与政策导向 - 煤炭作为能源保供压舱石 其足量供应关乎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1] - 需构建坚实可靠的能源安全保供体系 重点包括保供应、强调节、优调度、重应急[3] - 国家能源局将持续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 全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