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宁电入湘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探访我国首个获得核准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工程
0.0054秒,1616公里,来自宁夏的电力抵达湖南。8月20日,我国首个获得核准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 工程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投产送电,每年可从宁夏 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满足超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加强管网互联互通,提 升"西电东送"能力。"宁电入湘"工程是以输送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新能源为主的外送特 高压直流通道,也是我国今年投产送电的第三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对于推动宁夏能源资源开发外 送、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提高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跨越千里的电力"高速公路"是如何工作的?将塞上"风光"转化成源源不断的稳定电力"闪送"千里之外, 需要克服哪些技术难题?它的投运给湖南乃至全国的电力资源配置带来哪些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近"宁 电入湘"工程。 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因地制宜定制方案应对复杂地质条件 宁夏中卫市,阳光充足、风力强劲,是发展新能源的天然宝地。在广袤的沙漠、戈壁、荒漠上,一块块 光伏发电板、一座座风力发电机凝聚"风光"之力 ...
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能源投资"向绿向新"
新华网· 2025-08-21 15:31
核心观点 - 宁电入湘特高压工程投产 标志着我国首条以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通道正式运行 凸显能源投资向绿色化、新型化加速聚集的趋势 [1][2] - 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增长 上半年重点项目投资超1.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6% 新能源发电、特高压、储能等领域成为投资重点 [2][4] -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智能电网、新型储能、绿氢等赛道具备显著增长潜力 下半年投资势头预计延续 [2][4] 特高压工程建设 - 宁电入湘工程总投资281亿元 额定送电能力800万千瓦 年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 可满足湖南1/6用电需求 [1][2] - 配套新能源装机占比超70% 其中风电400万千瓦、光伏900万千瓦 创同类工程新能源装机新高 [1] - 工程采用新装备新技术 拉动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上下游产业 实现工程与产业双向赋能 [3][4] 新能源投资进展 - 上半年新能源发电投资快速增长 集中式光伏投资增24.5% 分布式光伏投资增超70% 海上风电投资集中释放 [2] - 广西新疆陆上风电投资额翻番 光热发电投资接近翻番 氢能重点项目投资额实现翻番 [2][4] - 沙戈荒基地、海上风电等项目加快推进 新疆基地计划12月投产 上海金山海上风电项目完成吊装 [3] 电网及配套投资 - 电网投资有望创历史新高 特高压成为清洁能源外送重要趋势 智能电网、新型储能投资增超30% [3][4] - 充换电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近70% 源网荷储一体化投资增超30% 调节性基础设施投资加速 [4] - 特高压工程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 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形成规模化协同效应 [3][4]
克服“先天不足”,湖南的“外援”到了
36氪· 2025-08-21 10:03
工程概况 - 宁电入湘工程是中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 输电距离1616公里 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六省市 [1] - 工程配套电源装机容量1764万千瓦 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 光伏900万千瓦) 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 创同类工程新高 [1] - 工程额定最大送电能力达800万千瓦 年输送电量360亿至400亿千瓦时 输送效率为0.0054秒完成宁夏至湖南电力传输 [1][2] 能源替代效益 - 每年可替代湖南地区标准煤约600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00万吨 相当于10亿棵树年吸收量 [1] - 工程试运行期间保持300万千瓦以上高功率运行 平均输送功率接近湖南全省最高负荷的10% [2] - 工程投产后将使湖南外来电占比提升至接近30% 外来电是湖南省除火电外的第二大支撑电源 [2] 湖南能源供需结构 - 2024年湖南全社会用电量2374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3% 总量居全国第18位 人均用电3628度 [2] - 湖南能源资源先天不足 缺煤无油乏气 能源对外依存度一度达80% 2024年外购电量539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22.7% [1][2] - 2025年预测能源对外依存度约74.6% 专家建议需建设3-4条外电入湘通道 使外电占比提升至40%以上 [2] 后续能源规划 - 湖南代表团建议将疆电入湘工程纳入国家十五五电力发展规划 并推进遵义—吉安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 [3] - 重点推动遵义—吉安天然气管道怀化—衡阳段前期工作 争取尽早核准开工 [3]
“宁电入湘”工程正式投产送电
人民日报· 2025-08-21 06:21
项目概况 -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8月20日正式投产送电 线路全长1616公里 起于宁夏中卫 止于湖南衡阳 途经甘肃 陕西 重庆 湖北四省市 [1] - 该项目是以输送沙漠 戈壁 荒漠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 [1] 技术参数 - 工程最大输送功率达800万千瓦 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超过50% [1] - 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 [1] 战略意义 - 工程投运后将助力宁夏形成外送规模达2000万千瓦的"三直"输电通道 [1] - 可有效填补湖南电力缺口 推动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1]
城市24小时 | 克服“先天不足” 湖南的“外援”到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00:10
“宁电入湘”工程投产与湖南能源格局 - 中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全面投产,输电距离1616公里,途经六省市 [1] - 工程配套电源装机容量1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光伏9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70%创同类工程新高 [1] - 工程额定最大送电能力达80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360亿至400亿千瓦时,可替代湖南标准煤约600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00万吨/年 [1][2] 湖南电力供需结构 - 2024年湖南全社会用电量2374亿千瓦时(同比+4.3%),人均用电3628度,用电总量居全国第18位 [2] - 2024年湖南外购电量53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22.7%,“宁电入湘”投产后外来电占比将接近30% [2] - 湖南能源对外依存度预测达74.6%(2025年),需再建3-4条外电入湘通道使外电占比提升至40%以上 [2] 区域经济与产业动态 - 广东超高清视频产业2024年营收超9000亿元,预计2025年成为第十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已形成4K/8K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5][6] - 重庆目标2027年科技贷款余额达1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 [7] - 深圳前7个月进出口总额2.58万亿元(同比持平),一般贸易占比54.9%,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近七成 [11][12] 政策与市场规范 - 东莞修订人才入户政策,放开学历类及技能获奖类人才入户年龄限制,新政策2025年9月实施 [8] - 西安全面暂停网约车“一口价”等低价营销活动,多地严禁强制司机接单 [9] 消费与产业新趋势 - 周末短途户外成城市主流生活方式,北京上海相关笔记曝光量分别达18.96亿次和14.88亿次(同比+72%和+108%) [10] - 西藏、云南、新疆为自然探索热门地,湖北、河北因技能培训受关注,城市周边创新玩法涌现 [10]
一批重点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央广网· 2025-08-20 08:49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建设进展 - 河北段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全部结束 工程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1] - 线路长约30公里 设5站6区间 通车后廊坊北三县至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勤时间最快缩短至9分钟 [1] - 施工环境复杂且环保要求高 采用灌注桩监测装置和旋挖扩底钻具改良等技术克服挑战 [1]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 - 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大通道 总投资281亿元 [1] - 直流线路全长1616公里 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6省区市 [1] - 投运后宁夏外送总规模达2000万千瓦 大幅提升新能源跨区消纳能力 [2] 渝昆高铁工程建设进展 - 重点控制性工程炳辉隧道贯通 为全线首座超20公里特长隧道 [2] - 采用"2横洞+2斜井+1平导"施工方案和"注浆+管棚支护+智能排水"立体防线降低施工风险 [2] - 云南境内隧道贯通率达85% 桥隧施工完成超95% 全线长约700公里 [2]
“宁电入湘”工程累计外送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
新华网· 2025-08-12 14:36
项目运营数据 - 截至7月18日累计向湖南输送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 [1] - 7月17日实现日送电量0.76亿千瓦时 [3] - 7月16日首次达到400万千瓦满功率负荷运行 [3] 工程建设进展 - 6月29日双极低端投运后具备400万千瓦送电能力 [3] - 预计今年9月整体竣工投产 [3] - 投产后将具备800万千瓦送电能力 [3] 项目战略意义 - 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 [3] - 宁夏第三条电力外送"大动脉" [3] - 通过三条电力外送通道将风光火电输送至华中、华北、华东地区 [3] 实时运行表现 - 持续保持高负荷运行支持湖南及华中地区电力保供 [3] - 全力支援湖南"清凉度夏"期间电网高负荷需求 [1][3]
首艘、首个、首场!上周末,我国多领域解锁新成就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30 07:56
清洁能源船舶领域突破 - 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氨晖号"于6月28日在安徽合肥成功首航 [1] - 该船突破纯氨燃料等离子点火技术、持续燃烧技术及氨气高效催化裂解产氢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3][4] - 氨氢融合燃料技术验证成功 未来可推广至多领域应用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6] 发电行业智能化升级 - 我国首个千亿级参数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于6月28日发布 为全球首例 [6] - 该模型显著提升推理能力 为发电行业安全高效绿色智慧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6] 新能源电力输送基建 - "宁电入湘"工程于6月29日完成168小时试运行 具备400万千瓦送电能力 [6] - 该工程线路全长1616公里 是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为主的特高压通道 [9] - 解决西部新能源富集地区电力外送瓶颈 为湖南迎峰度夏提供清洁电力保障 [7][9]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 - 国内首场全自主3V3 AI机器人足球赛于6月28日举行 清华火神队5:3夺冠 [11] - 赛事验证人形机器人自主运动与决策能力 提振市场对机器人技术信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