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智能装备制造

搜索文档
乐凯新材分析师会议-20250903
洞见研报· 2025-09-03 09:23
报告核心信息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乐凯新材分析师会议及航天智造相关问题展开,核心观点为公司提出“1334”发展战略,以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为目标,通过资本运作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发挥上市公司四大平台功能,分阶段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同时强调加强市值管理、稳定股价及提升经营质量等内容 [27][30][39] 各部分内容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乐凯新材,所属行业是电子化学品,接待时间为2025年9月2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罗传光、总经理彭建清等 [16]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为线上参与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 [19] 主要内容资料 - **股价相关**:公司股价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情绪、大盘走势和自身基本面、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影响,公司将持续加强市值管理,稳定股价,如加大现金分红力度、实施股份回购和大股东增持等 [23][24][25] - **业务情况**:2025年上半年军品收入673.38万元,占总收入0.16%,较上年同期增长6.96%;主要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和油气装备业务,客户资源广泛;募投的南京汽车内外饰生产项目已试运行,规划年产能121.37万套,达产后年平均收入预计3.8亿元 [25][26][28] - **发展战略**:提出“1334”发展战略,以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为总目标,分阶段稳步实现公司做强做优做大 [27][30][39] - **资本运作**:作为航天七院所属唯一上市平台,将通过资本运作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发挥四大平台功能,如有进一步资本运作等重大事项将及时公告 [28][30][39] - **新业务关注**:密切关注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相关行业发展,因与客户合作关系及技术相通性,未来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积极参与 [27][34] - **应对方案**:面对销售、利润增长趋缓,将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降本增效,提升经营质量 [40] - **公司治理**:董事会成员专业经验丰富,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董事会中经营层任职董事及经营层成员领取薪酬,会择机制定中长期激励计划 [40] - **产品研发**:研发的感光干膜产品用于PCB领域,尚未形成收入;开发了压力测试膜、导电胶膜等系列产品,应用于多领域 [42]
航天智造(300446)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2 19:55
股价表现与市值管理 - 公司股价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情绪及自身基本面等多因素影响,需理性看待 [2][3][4][6][9][10][11][17][18][21][27] - 公司将通过提升经营质量、加大现金分红(落实"国九条"要求)、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业绩说明会、调研互动)及必要时实施股份回购或大股东增持等方式稳定股价 [3][6][8][9][11][27][35][36] - 公司否认存在业绩造假或未披露重大利空事项,强调信息披露合规性 [4][5][6][11][18] 业务结构与经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军品收入673.38万元,同比增长6.96%,占总收入比例仅0.16% [4][14][15][26] - 主营业务以汽车零部件(客户含吉利、长安、一汽、比亚迪、华为鸿蒙智行等)和油气装备(客户含中石油、中石化、贝克休斯等)为主 [4][13][26][33] - 2025年上半年受市场竞争影响利润率有所下降,但订单充足,经营正常 [16][17][29][36] 战略发展与新业务布局 - 公司推行"1334"发展战略,目标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专业化、融合化、数字化发展及资本运作与产业双轮驱动实现做强做优 [7][9][13][19][26][28][31][36][37][38][39] - 密切关注低空经济(飞行汽车)及人形机器人领域,依托复合材料与结构件技术优势及现有客户资源寻求参与机会 [7][13][22][25] - 南京汽车内外饰项目年产能121.37万套,达产后预计年收入3.8亿元,已试运行且意向订单充足 [9][12] 资本运作与资产注入 - 作为航天七院唯一上市平台,公司强调将发挥资本运作、融合发展、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四个平台"功能,但未明确具体资产注入计划时间表 [3][7][9][13][19][28][31][36][37][38][39] - 部分募投项目暂缓(涉及近4亿元资金)系基于市场形势审慎决策,未来将优化资金使用效率 [3] 技术研发与产能建设 - 感光干膜(PCB领域)、压力测试膜、导电胶膜等新材料产品处于开发阶段,尚未形成收入 [32] - 军用爆破器材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在建,旨在拓展航天配套业务 [26] 公司治理与激励机制 - 董事会成员涵盖多领域专家,经营层董事领取薪酬并与业绩考核挂钩,未来可能推出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计划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