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空强度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强度”支撑铸剑蓝天探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中国航空强度研究所发展历程 - 公司是中国唯一的飞机强度研究、验证与鉴定中心,60年来攻克了轻质结构抗冲击、严酷工况生存、气候环境适应等世界性难题 [6] - 1965年在陕西耀县成立,承担了从强度理论探索到强度设计鉴定的全链条职责,支撑中国航空工业独立自主发展 [4] - 构建了"积木式"试验能力体系,涵盖全机级、部件级、组件级、元件级试验,全方位验证飞机结构性能 [7] 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 - 建成世界体量最大、模拟气候种类最多的气候环境实验室,可精准重构12种极端气候环境,核心指标超出国外同类实验室20%以上 [9][10] - 自主研发的SABRE结构分析软件系统打破国外垄断,已应用于5个行业、40余型装备、180多个工业场景 [12] - 实现了从验证性试验一元业务向多元业务拓展、从物理试验向虚拟与物理试验融合发展的三大跨越 [8] 重大型号支撑案例 - 支撑C919完成全球首次室内全机状态下降扬雪实验,获得欧洲适航审定官员"中国标准,世界领先"评价 [11] - 为AG600水陆两栖飞机攻克复杂水动载荷施加、全机起落架随动支持等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16][19] - 累计完成数百架次全机实验、数千项大部件实验、数万次部件实验、数百万件元件实验,支撑歼20、运20等国之重器研制 [8] 研发能力与行业地位 - 气候环境实验室开创了飞行器气候适应性研究新范式,系统发现故障机理并为设计改进提供科学支撑 [11] - 形成自主可控的飞行器气候环境适应性专业研究体系,实现从被动依赖自然气候到主动精准调控的跨越 [9] - 研发人员持续攻关结构振动、气动弹性等方向,将飞机型号研制周期从10-15年大幅缩短 [14]
中国强度:突破一大批关键技术 助力中国航空装备壮威九天
中国新闻网· 2025-05-05 11:13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60年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60年来完成数百架次全机试验、数千项大部件试验、数万次部件试验、数百万件元件试验,支撑了歼-20、运-20、C919、AG600等国之重器研制 [1] - 1968年完成轰-6飞机全机破坏试验,标志中国具备大型飞机整机强度验证能力 [2] - 突破全机落震、全机坠撞、全机颤振等关键技术,构建覆盖全谱系军民用飞机的积木式试验能力体系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建成国际领先的大型武器装备气候环境实验室,攻克气候环境设计理论、舱体结构建造工艺等多项关键难题 [3] - 该实验室具备"呼风唤雨、冷暖随心"能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等多行业装备试验 [4] - 在C919研制中实现世界首次大型气候实验室内部发动机降扬雪适航符合性试验 [6] 重大项目贡献 - 承担AG600多项关键技术研究和验证试验,贯穿整个研制周期,助力其获民航局型号合格证 [5] - 作为C919重要参研单位完成十余年研制任务,高寒试验在实验室内部调试完成 [6] - 所有新研和改型战机均需通过公司强度验证,代表国家出具鉴定结论 [2] 行业地位与能力 - 公司是我国唯一飞机强度研究、验证与鉴定中心,承担材料到整机全链条强度验证 [2] - 具备代表国家对飞机强度进行验证并给出鉴定结论的法定职能 [2] - 实验室能力实现从"0"到"1"和"1"到国际领先的双重跨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