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良率
icon
搜索文档
报道:关键制程技术遇阻,英特尔下一代PC芯片进展堪忧
华尔街见闻· 2025-08-05 20:33
英特尔18A工艺良率困境 - 公司下一代笔记本电脑芯片"Panther Lake"采用18A工艺生产,但良率持续低迷,从2023年底的约5%仅提升至2024年夏天的10%,远低于行业量产所需的50%门槛和盈利所需的70%-80%水平 [1][2] - 缺陷密度达到可接受水平的三倍,首席财务官承认当前处于"爬坡初期",预计年底前改善但未必实现正利润率,需重大突破才能避免亏本销售 [1][2] - 公司声明称项目"完全按计划进行",但未反驳具体良率数据,仅强调"良率比报道要好" [2] 激进技术策略的风险 - 18A工艺同时整合未充分验证的下一代晶体管设计和新型芯片供电功能,被内部人士形容为"关键一投"式的高风险技术赌注 [3] - 激进路线旨在追赶台积电技术优势,但复杂性和紧凑时间表加剧制造风险,4月启动的"风险生产"仍存在未解决问题 [3] - 若第四季度前良率未显著提升,可能导致芯片以低利润率或亏损状态上市 [3] 对代工业务战略的影响 - "Panther Lake"量产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公司代工业务信誉,是吸引外部客户的关键证明 [5] - 公司警告若14A工艺未能获得外部订单,可能完全退出尖端制造领域,目前部分高端芯片仍依赖台积电生产 [5] - 新任CEO正通过供应链人脉推动良率改善,但下一代"Nova Lake"芯片已计划部分采用台积电工艺 [5]
芯片,遇到难题
36氪· 2025-05-14 18:42
芯片流片成功率下降 - 半导体行业首次流片成功率降至历史低点,正常成功率从30%降至24%,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降至14% [1][2] - 流片失败案例包括AMD Bulldozer架构芯片因性能未达预期导致市场份额流失,高通骁龙810芯片因发热和高功耗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3] - 流片成功率下降的四大原因:芯片复杂性增加(多芯片组件需不同工艺节点)、定制化芯片增多、企业开发周期缩短、AI算力需求暴增 [4][5] - 2018年曾出现类似下降,ASIC首次流片成功率从30%降至26%,FPGA项目仅16%实现零BUG漏出 [9] 芯片良率挑战 - 良率是半导体工厂核心竞争力,通常需达到70%以上才能大规模量产 [10][12] - 台积电表现突出:5nm工艺平均良率80%,3nm良率超80%,2nm良率已达60%以上 [13][16] - 三星良率较低:2nm工艺从20-30%提升至40%,3nm GAA工艺良率仅20-60% [16] - 英特尔良率数据模糊,有报告称18A制程工程样品良率不足20-30%,但公司表示进展顺利 [17] 良率影响因素 - 原材料质量(硅片纯度、光刻胶均匀度等)直接影响良率 [19] - 制造环境要求极高(超洁净环境、设备稳定性) [19] - 工艺技术复杂(光刻、蚀刻等流程优化空间有限) [19] - 质量管控体系不完善导致缺陷难以及时发现 [20] 解决方案方向 - 提高流片成功率:优化设计流程、加强验证、加强产业链合作 [21] - 提升良率:改良制程工艺、升级设备材料、应用AI和大数据监控、建立严格质量管控体系 [21] - 需要全行业在技术、人才、产业链等多方面协同努力 [22]
韩媒揭露三星晶圆代工困境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08 11:39
行业竞争格局 - 台积电全球晶圆代工市占率达67.1%,三星仅8.2%,两者差距扩大至58.9个百分点 [2][3] - 台积电在美国累计投资达1650亿美元,包括亚利桑那州3座工厂(含4纳米量产及2纳米规划),三星美国泰勒工厂建设进度延迟至2026年 [1][2][4] - 台积电客户包括英伟达、苹果等美国科技巨头,三星因良率问题难以获得大客户订单 [2][4] 技术发展动态 - 台积电2纳米制程良率已达60%,计划2030年前在美量产2纳米及更先进技术,三星未公布2纳米具体进展 [4] - 三星将资源分散至存储器业务,影响代工部门专注度,台积电则持续加码先进制程研发 [4] 投资策略差异 - 台积电近期新增1000亿美元美国投资,响应政治压力并巩固客户关系,三星因订单不足导致投资决策保守 [1][2] - 三星美国奥斯汀工厂扩建计划放缓,台积电凤凰城工厂已实现4纳米量产并规划第二厂2027年运营 [2][4] 市场表现数据 - 三星代工市占率从2023年Q3的9.3%降至Q4的8.2%,台积电同期从64.9%升至67.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