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花式揽储
icon
搜索文档
为了揽储,现在银行甚至能安排相亲
36氪· 2025-06-13 18:36
银行揽储创新手段 - 兴业银行推出针对高净值客户的实习计划,非私行客户新增资金1000万元以上或存量私行客户新增500万元以上可获知名企业实习机会[1] - 平安银行推出"存款送Labubu盲盒"活动,新客户开立储蓄卡并存入5万元以上定期存款可获泡泡玛特热门潮玩IP[1] - 某城商行推出存钱换电影票活动,首次开立儿童存折并存款1万元以上可获得横店电影兑换码[3] - 江苏银行利用"苏超"足球联赛作为揽储噱头,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APP领取限量比赛门票[4] - 莱商银行和山西银行推出相亲服务,包括设立"脱单便利站"相亲角和举办"觅缘相亲会",提供专业婚恋服务[4][6] 银行员工揽储压力 - 基层员工面临沉重的揽储任务压力,尤其在季末、年末等关键考核节点[9][10] - 某大行支行员工表示每周需完成人均100万元的揽储任务,未完成将面临罚款和约谈[10] - 部分员工为完成任务采取"自掏腰包"补贴存款的方式,如"100万定存一年每万元补贴25元"[11] - 行业已开始整顿"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储行为,但业绩压力下仍存在违规情况[11] 行业监管与创新平衡 - 华东地区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不得通过赠送实物等方式变相揽储[13] - 平安银行表示Labubu盲盒活动是针对年轻客群的"金融+国潮文化"创新尝试[13] - 行业需要在合规前提下平衡揽储压力与客户需求,找到创新与监管的平衡点[13]
礼品火速下架,地方监管叫停银行“花式揽储”
华夏时报· 2025-06-11 21:26
监管政策收紧 - 长三角某地金融监管部门下发通知,明确要求辖内银行不得通过赠送实物礼品或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放会员福利等方式吸收存款,并要求立即暂停发售相关产品,存量业务应于2025年底前有序退出 [2] - 银行不得通过手工补息、发放加息券等方式吸收存款,监管旨在规范银行吸储行为 [3] - 部分银行已接到通知并撤下厅堂礼品,但仍有银行通过返支付券或线下达标送礼等方式变相揽储 [2]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存款送礼"成为银行吸引储户的常见手段,礼品包括米面油、小家电等日常生活用品 [3] - 银行主要通过存贷利差盈利,存款规模与稳定性对业务开展至关重要,因此揽储竞争激烈 [3] - 2018年原银保监会已明文禁止返利吸存,但部分银行通过积分兑换、返支付券等形式规避监管 [5] 监管历史与政策延续 - 2019年底监管要求银行停止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业务,2020年底实现存量清零 [5] - 2024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禁止手工补息高息揽储,推动行业告别粗放竞争模式 [5] 专家建议与行业转型方向 - 银行应从"礼品战"转向"价值战",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质量,例如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推出差异化存款产品 [6] - 需加强员工培训、优化线上线下渠道,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品牌形象,通过金融知识普及增强客户信任 [7] - 不正当揽储可能扭曲市场竞争机制,导致银行过度提高成本,影响稳健经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