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存折

搜索文档
为了揽储,现在银行甚至能安排相亲
36氪· 2025-06-13 18:36
银行揽储创新手段 - 兴业银行推出针对高净值客户的实习计划,非私行客户新增资金1000万元以上或存量私行客户新增500万元以上可获知名企业实习机会[1] - 平安银行推出"存款送Labubu盲盒"活动,新客户开立储蓄卡并存入5万元以上定期存款可获泡泡玛特热门潮玩IP[1] - 某城商行推出存钱换电影票活动,首次开立儿童存折并存款1万元以上可获得横店电影兑换码[3] - 江苏银行利用"苏超"足球联赛作为揽储噱头,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APP领取限量比赛门票[4] - 莱商银行和山西银行推出相亲服务,包括设立"脱单便利站"相亲角和举办"觅缘相亲会",提供专业婚恋服务[4][6] 银行员工揽储压力 - 基层员工面临沉重的揽储任务压力,尤其在季末、年末等关键考核节点[9][10] - 某大行支行员工表示每周需完成人均100万元的揽储任务,未完成将面临罚款和约谈[10] - 部分员工为完成任务采取"自掏腰包"补贴存款的方式,如"100万定存一年每万元补贴25元"[11] - 行业已开始整顿"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储行为,但业绩压力下仍存在违规情况[11] 行业监管与创新平衡 - 华东地区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不得通过赠送实物等方式变相揽储[13] - 平安银行表示Labubu盲盒活动是针对年轻客群的"金融+国潮文化"创新尝试[13] - 行业需要在合规前提下平衡揽储压力与客户需求,找到创新与监管的平衡点[13]
银行如何聚焦“一米高度”做好金融服务
金融时报· 2025-05-29 11:22
儿童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 儿童金融成为银行零售金融业务新竞争领域 多家银行推出"小京压岁宝""宝贝存钱罐""财富小管家"等特色服务 [1] - 商业银行主动承担儿童财商教育角色 将金融服务作为儿童金融实践"试验田" [1] - 行业已形成两种主要服务模式:专门储蓄理财服务 儿童成长教育资金相关业务 [1] 当前业务痛点分析 - 儿童银行卡开户需提供监护人身份证 户口簿 监护关系证明等多项材料 流程繁琐 [2] - 卡片长期不使用会被冻结 需重复提交材料 增加客户负担 [2] - 产品功能局限 仅支持存款取款转账等基础功能 不支持理财购买 [2] - 同质化严重 除卡面设计外缺乏儿童专属特色 导致"开户热缴存冷"现象 [2] 业务优化方向 - 建议简化办理流程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降低使用门槛 [3] - 需建立分层运营策略 针对不同家庭培养模式 消费行为定制服务 [3] - 可运用大数据技术 精准识别亲子客群需求 绘制用户画像 [3] 产业链延伸机会 - 儿童金融可延伸至亲子金融 家庭金融生态 目前缺乏有效联动 [3] - 建议开发亲子账户联动服务 构建家庭"一站式"财智服务平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