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虚假好评
icon
搜索文档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三大亮点守护消费者权益
新京报· 2025-10-16 19:25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核心 -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25年6月27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次修订草案,并于同年10月15日正式实施 [1] - 本次修订聚焦数字经济领域,针对搜索引擎竞价排名、虚假好评、高仿账号等市场乱象作出明确规范 [1] - 法律的完善为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划定了清晰的红线,旨在营造透明、放心的消费环境 [8] 搜索引擎竞价排名规制 - 新法规制擅自将他人商品名称、企业名称、注册商标等设置为搜索关键词的混淆行为 [3] - 此类行为被比喻为在互联网流量"管道"中设置虚假引流"阀门",易导致消费者混淆甚至遭遇诈骗 [2] - 实施或帮助他人实施混淆行为的经营者将面临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罚款或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3] 虚假好评产业链打击 - 新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虚假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6] - 刷好评行为损害消费者知情权,干扰消费决策,并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乱象 [4][5] - 规定覆盖刷好评的上下游产业链,既处罚直接刷好评的商家,也处罚组织刷好评的平台和中介 [6] 自媒体高仿号侵权责任 - 新法新增规定,禁止经营者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新媒体账号名称、应用程序名称或图标等 [8] - 高仿号行为极易造成公众混淆,不法分子常出于蹭热度或实施诈骗的目的炮制高仿号 [7] - 新法保护商业标识背后的智力劳动和信任关系,为创作者的自媒体账号提供法律保障 [8]
警惕“好评”陷阱
新浪财经· 2025-09-26 01:16
案件核心与定性 - 河南太康县人民法院对组织者彭某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625万元 [1] - 彭某注册成立多家公司,招募20余名工作人员组成团队,为网店提供虚假销量和虚假好评服务 [1] - 该行为被定性为以虚假交易方式提高商铺交易量和好评度,属于虚假宣传 [1] 行业乱象与市场影响 - “刷单炒信”行为在电商和外卖平台普遍存在,导致消费者基于虚假“五星好评”或“万条好评”消费后遭遇食材变质、商品与描述不符等问题 [1] - 该现象催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认真做产品的商家因不会“包装”而难以被消费者看到,投机取巧的商家则通过刷好评抢占流量 [2] - 市场可能因此失去良性竞争活力,最终损害整个消费生态 [2] 法律框架与违规界定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虚假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2] -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明确,不得以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利诱用户作出指定好评、点赞等互动行为 [2] - “好评返现”、“刷单刷分”等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本质是用欺骗手段抢占市场 [2] 治理措施与长效机制 - 根治乱象需商家注重商品质量与服务以留住顾客,消费者需学会辨别虚假好评并及时举报,平台需加大技术投入识别违规行为并限流、封号,政府监管部门需瞄准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全链条治理 [3] - 长效治理关键在于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如政府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并将刷评行为与信用挂钩,平台优化评价体系提高真实评价权重 [4] - 目标是构建公平、透明、诚信的消费环境,让诚信经营能带来更多流量和更高收益,使商家主动将心思放在提升产品和服务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