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媒疾病防控

搜索文档
紧急提醒:基孔肯雅热禁用这种常见药!
中国证券报· 2025-07-29 17:57
疾病特征与区分 -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由花斑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症状相似但存在关键差异 [2] - 登革热典型症状:突发高热持续2-7天、全身骨骼肌肉痛(关节无红肿)、第3-6天出现四肢针尖样出血点或红斑疹、潜伏期4-10天、可能引发牙龈出血或休克 [3] - 基孔肯雅热典型症状:体温常达39°C以上但发热期较短、手/腕/膝/踝等关节红肿剧痛(持续数月)、第2-5天出现面部或四肢斑丘疹、潜伏期通常3-7天、极少引发出血 [3] 疾病护理要点 - 体温超过39°C时禁用阿司匹林,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每4-6小时1次,每日不超过4次) [5] - 每日口服补液盐不少于2000毫升,呕吐频繁需静脉补液 [6] - 发病5天内需严格防蚊隔离,避免病毒通过蚊虫二次传播 [7][8] 防控措施 - 清除孳生地:每周倒扣闲置容器、清空积水、刷洗器皿内壁、每3天更换水养植物水源 [11] - 家庭防护: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和电蚊拍 [12] - 外出防护:喷洒10%-15%避蚊胺驱蚊液(婴儿禁用)、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开清晨/傍晚蚊虫活跃时段 [13][14] - 旅行防护:前往疫区需携带驱蚊用品,归国后12天内监测体温 [15] 高发区域与核心预防 - 高发区域包括东南亚/南美/非洲/太平洋岛国及国内南方潮湿地区 [16] - 核心预防策略为"清积水+防叮咬",重点阻断蚊子繁殖链 [9][11][16]
警惕基孔肯雅热!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7×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
中金在线· 2025-07-24 22:04
基孔肯雅热疫情现状 - 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约550万人面临感染威胁 [1][2] - 截至2025年7月23日,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195例,北方城市出现零星输入病例 [1][2] 疾病传播与防控措施 - 蚊媒疾病通过白纹伊蚊传播,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加速蚊虫滋生 [1][3] - 防控需从"环境+个人"双维度入手: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并使用驱蚊液,居家安装纱门纱窗并清理积水容器 [1][3] - 前往流行区需了解目的地风险,归国后14天内监测症状并报告旅行史 [1][3] 治疗方案与免疫特性 - 急性期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避免阿司匹林或布洛芬 [3][5] - 患者需多饮水、进食流质食物并减少关节活动,发病7天内严格防蚊隔离 [3][5] - 感染后通常可获终身免疫,二次发病罕见,病毒仅通过蚊媒传播 [3][6] 互联网医疗服务 - 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7×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平均30秒接诊 [4][6] - 用户可通过京东APP搜索"问医生"联系呼吸内科、感染科等专家获取防护方案 [4][6] - 平台实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全流程健康管理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