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

搜索文档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公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为约2.24亿元 同比减少15.69%
智通财经· 2025-08-26 17:29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6.39亿元 同比减少1.9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亿元 同比减少15.69% [1] - 基本每股收益0.32元 [1] 产品研发与上市 - 上半年10个制剂新产品上市 [1] - 获得药品批件21个 包括19个制剂新产品和2个原料药批件 [1] - 启动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1类创新药物OAB-14 II期临床工作 [1] 市场地位与业务发展 - 累计19个产品25个规格国家集采中标 [1] - 布洛芬 阿司匹林等11个重点原料药实现增产且市场份额扩大 [1] - 自营制剂出口取得长足发展 制剂加工和出口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1]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上半年获得授权专利18件 其中发明专利8件 [1] - 1个项目获山东省2024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1] - 1个项目被列入2025年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1] 产品认证与评价 - 获得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3个一致性评价批件 [1] - 一致性评价批件中1个为全国首家 1个为全国第二家过评 [1] - 特色原料药销量取得快速增长 [1]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00719)公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为约2.24亿元 同比减少15.69%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7:28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6.39亿元同比减少1.9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减少15.69% [1] - 基本每股收益0.32元 [1] 产品研发与注册 - 上半年10个制剂新产品上市 [1] - 获得药品批件21个包括19个制剂新产品和2个原料药批件 [1] - 获得3个一致性评价批件其中1个全国首家1个全国第二家过评 [1] - 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1类创新药物OAB-14启动II期临床工作 [1] 生产与市场地位 - 布洛芬阿司匹林等11个重点原料药实现增产市场份额扩大 [1] - 特色原料药销量取得快速增长 [1] - 全球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1] 业务发展 - 制剂加工和出口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1] - 自营制剂出口取得长足发展 [1] - 累计19个产品25个规格国家集采中标 [1] 知识产权与奖项 - 上半年获得授权专利18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 [1] - 1个项目获山东省2024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1] - 1个项目被列入2025年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1]
警惕儿童用药安全:这些退热药儿童慎用
科技日报· 2025-08-16 10:12
儿童用药安全现状 - 11岁男孩因服用尼美舒利和注射柴胡退热剂导致全身90%表皮剥脱 被确诊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 [1] - TEN是一种罕见但凶险的重症药疹 死亡率高达14 8%—30% [2] - 儿童TEN发病率虽低 但病情进展更快 并发症风险更高 40%患儿出现肝功能损伤 13 3%发生消化道出血 眼部损伤发生率可达75% [2] 高风险药物分析 - 尼美舒利是常见诱发儿童TEN的退热药 其代谢产物可能引起肝损伤 我国已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其口服制剂 [3] - 阿司匹林与赖氨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 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赖氨匹林 [4] - 安乃近可致严重过敏反应和粒细胞缺乏症 片剂禁用于18岁以下儿童 [4] - 氨基比林 保泰松不良反应多且严重 无儿童专用剂型 不推荐儿童使用 [4] 儿童用药规范建议 - 儿童退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2月龄以上)和布洛芬(6月龄以上) 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避免与复方感冒药联用 [3] - 喹诺酮类 磺胺类药物无明确儿童适应证时应禁用 或在医生严格指导下慎重使用 [4] - 建议通过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筛查评估用药风险 [4] 行业政策与研发进展 - 截至2023年底 我国儿童专用药仅占上市药品总数的3 2% [4] - 超四成儿科用药说明书缺乏儿童用量信息 50%儿童恶性肿瘤药物存在超说明书使用情况 [4] - 国家已发布五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 出台《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 [5] - 河北省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儿童药 浙江省完善药品集采平台准入机制 上海市将儿童专用剂型优先纳入医保 [5]
这些退热药儿童慎用
科技日报· 2025-08-15 09:06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临床特征与风险 - 11岁男孩因服用尼美舒利及注射柴胡退热剂后全身90%表皮剥脱糜烂 确诊TEN [1] - TEN死亡率高达14.8%-30% 典型症状分三阶段:用药后1-3天出现发热/咽痛等前驱症状 1-3周内发展为皮肤水疱及黏膜糜烂 严重时引发多器官衰竭 [2] - 儿童TEN并发症风险显著:40%患儿出现肝功能损伤 13.3%发生消化道出血 75%存在眼部损伤 [2] 儿童用药禁忌与替代方案 - 尼美舒利口服制剂已被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 因其代谢产物易引发肝损伤及免疫异常 [3] - 儿童退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2月龄)和布洛芬(≥6月龄) 需按体重计算剂量且避免与复方感冒药联用 [3] - 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可致瑞氏综合征 安乃近致粒细胞缺乏症 氨基比林/保泰松因严重不良反应均不推荐儿童使用 [4] - 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无儿童适应证时禁用 复方感冒药可能增加过敏风险 [4] 儿童用药市场现状与政策支持 - 截至2023年底 儿童专用药仅占上市药品总数3.2% 超40%药品说明书缺乏儿童用量信息 [5] - 50%儿童恶性肿瘤药物存在超说明书使用情况 面临适宜剂型缺乏/临床试验基础薄弱等问题 [5] - 国家发布五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 出台《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等政策 [6] - 河北省鼓励企业研发创新 浙江省完善儿童药挂网机制 上海市优先将儿童专用剂型纳入医保 [6] 儿童常见病症科学用药指南 - 4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非处方止咳药 1岁以上可尝试蜂蜜缓解咳嗽 [6] - 6个月以上过敏儿童可用西替利嗪 2岁以上可用氯雷他定 [6] - 腹泻治疗优先使用第三代补液盐 蒙脱石散和益生菌需谨慎使用 [6] - 红药水/紫药水/复方感冒药均不适合儿童 用药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 [6] 儿童用药安全发展建议 - 通过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筛查评估用药风险 避免错误用药导致二次伤害 [4] - 需加强儿童药品研发力度 完善儿童药品评价体系 开发精准剂型与安全药品 [7]
农用阿司匹林“有奇效”?商家:可洗头浇花 专家:严禁直接使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7:02
消费趋势 - 消费者使用阿莫西林和阿司匹林洗头洗脸以改善掉发头屑头油头痒及脂溢性皮炎问题 [1] - 电商平台销售宣称此类功效的产品 其中多数产品标注浓度高达99% [1] - 部分产品明确标注为农业用 [1] 产品合规性 - 此类产品均无质量合格证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及相关备案信息 [1] 健康风险 - 阿莫西林在体外不稳定 遇水遇酸遇碱分解产生的物质可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 [1] - 农业用阿司匹林杂质多 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严禁直接使用 [1]
紧急提醒:基孔肯雅热禁用这种常见药!
中国证券报· 2025-07-29 17:57
疾病特征与区分 -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由花斑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症状相似但存在关键差异 [2] - 登革热典型症状:突发高热持续2-7天、全身骨骼肌肉痛(关节无红肿)、第3-6天出现四肢针尖样出血点或红斑疹、潜伏期4-10天、可能引发牙龈出血或休克 [3] - 基孔肯雅热典型症状:体温常达39°C以上但发热期较短、手/腕/膝/踝等关节红肿剧痛(持续数月)、第2-5天出现面部或四肢斑丘疹、潜伏期通常3-7天、极少引发出血 [3] 疾病护理要点 - 体温超过39°C时禁用阿司匹林,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每4-6小时1次,每日不超过4次) [5] - 每日口服补液盐不少于2000毫升,呕吐频繁需静脉补液 [6] - 发病5天内需严格防蚊隔离,避免病毒通过蚊虫二次传播 [7][8] 防控措施 - 清除孳生地:每周倒扣闲置容器、清空积水、刷洗器皿内壁、每3天更换水养植物水源 [11] - 家庭防护: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和电蚊拍 [12] - 外出防护:喷洒10%-15%避蚊胺驱蚊液(婴儿禁用)、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开清晨/傍晚蚊虫活跃时段 [13][14] - 旅行防护:前往疫区需携带驱蚊用品,归国后12天内监测体温 [15] 高发区域与核心预防 - 高发区域包括东南亚/南美/非洲/太平洋岛国及国内南方潮湿地区 [16] - 核心预防策略为"清积水+防叮咬",重点阻断蚊子繁殖链 [9][11][16]
广东已报告4824例!这种退烧药不建议使用→
第一财经· 2025-07-28 13:25
基孔肯雅热疫情现状 - 2025年7月20日至26日广东全省新增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病例主要集中在佛山2882例 广州22例 中山18例 [1] - 截至7月26日24时 广东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均为轻症 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2] 疾病特征与传播途径 - 基孔肯雅热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 主要症状为发热 关节剧痛和皮疹 多数症状较轻 病程1~2周可自愈 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慢性关节疼痛 [2] - 所有年龄人群均易感 需重点关注围产期感染的新生儿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 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2] 诊断与治疗建议 - 出现发热 关节疼痛 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有流行地区旅居史或明确蚊虫叮咬史应主动告知医生 确诊后需配合做好防蚊隔离 [2] - 治疗以退热 关节炎止痛 缓解皮疹瘙痒等对症治疗为主 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 儿童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 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3][4] - 未排除登革热前不建议自行使用布洛芬 阿司匹林等药物 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5]
广东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这种退烧药不建议使用
第一财经· 2025-07-28 10:16
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 - 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佛山2882例,广州22例,中山18例,其他地区零星分布 [1] - 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广东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1] 疾病特征与传播 - 基孔肯雅热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主要特征,多数症状较轻,病程1~2周后可自行恢复,但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慢性关节疼痛等(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2] - 所有年龄人群均易感,但需要重点关注重症高风险人群,包括围产期感染的新生儿、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2] - 病人被伊蚊叮咬后会传播给家人及邻居,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2] 诊断与治疗建议 - 如果近期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者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可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至关重要 [2] - 治疗以退热、关节炎止痛、缓解皮疹瘙痒等支持、对症治疗为主,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儿童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如果病情需要,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2] - 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是因为这种药会抑制血小板聚集,容易引起出血 [3] 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 与基孔肯雅热一样,登革热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都是经伊蚊传播,都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症状,后者也是目前防控的对象 [3] - 当出现发热症状时,建议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判断后再开具药物,在未排除登革热之前,不建议自行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免因用药不当而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3]
基孔肯雅热禁用阿司匹林,防控要点请收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7 22:56
基孔肯雅热疫情现状 - 广东省新增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 [1] -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传播 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主要流行区域为美洲、亚洲和非洲 [3] - 中国既往无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大流行案例 人群基础免疫力缺失 病毒传播速度快于其他流行区域 [4] 疫情防控措施 - 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强调最短时间内扑灭疫情 守护群众健康安全 [3] - 佛山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聚焦环境卫生整治、孳生地清理、成蚊灭杀三大措施 组织专业人员入户灭蚊 [4] - 广州市同步开展灭蚊行动 加强预防措施 [4] 医疗救治建议 - 体温超过39°C时需积极降温 禁用阿司匹林 建议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1] - 目前疫情可防可控可治 无人传人迹象 以轻症为主 [3] - 南方部分地区仍处于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 及时采取迅速措施可阻止病毒扩张 [4] 公众防护指引 - 防蚊灭蚊是预防关键 需做好个人防蚊措施 如使用防蚊水 [4] - 坚持科学防治理念 阅读防蚊科普知识 不信谣不传谣 [5] - 岭南地区有应对登革热的丰富经验 可应用于此次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 [5]
四川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27 07:29
水杨酸生物合成研究突破 - 水杨酸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止痛药和消炎药阿司匹林的原料,最初从柳树树皮中发现,其衍生物水杨苷具有治疗作用 [2] - 水杨酸不仅是合成阿司匹林的关键分子,还在植物生物学中发挥重要防御激素作用 [3][20] - 科学家对水杨酸生物合成途径长期了解不全面,特别是PAL途径的研究存在空白 [8][20] 四川大学团队研究成果 - 四川大学张跃林团队在Nature发表研究,解析了植物中从苯甲酰辅酶A到水杨酸的三步生物合成途径 [4][5] - 该途径在种子植物中高度保守,为作物抗病机制研究提供分子基础 [5][6] - 研究以本氏烟草为模式植物,确定三个关键步骤:苯甲酰辅酶A生成苯甲酸苄酯、氧化为水杨酸苄酯、水解为水杨酸 [10][11] - 编码三种关键酶(BEBT、BBO、BSH)的基因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包括柳树、杨树、大豆和水稻 [13] - 水稻基因敲除实验证实这些基因是水杨酸生物合成所必需的 [13] 其他相关研究 - 同期Nature还发表了浙江大学潘荣辉团队和浙江师范大学张可伟团队关于水杨酸生物合成的研究成果 [15][16][18] - 三项研究共同填补了水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长期空白,发现了三种关键酶 [20] 研究意义 - 为解析不同植物类群(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的抗病机制差异提供分子基础 [6][14] - 为培育抗病性增强的作物品种提供新方向和新靶点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