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非国家化
icon
搜索文档
稳定币面临的挑战:“去中心化”的特性和监管合规的矛盾
搜狐财经· 2025-07-15 15:37
稳定币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全球稳定币总市值突破2500亿美元,首次超越Visa和万事达交易总和 [1] - 美国财政部长预测未来稳定币规模或达2万亿美元 [7] 稳定币的核心优势 - 支付效率显著提升,结算时间从传统SWIFT的数日缩短至1-2小时甚至秒级 [1] - 结算费率从传统SWIFT的5%降至1%以下 [1] -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支付的点对点、支付即结算的效率优势 [1] - 去中心化特性降低发行成本和使用成本 [4] 稳定币的技术与运作机制 - 稳定币是一种与外部资产挂钩的特殊加密货币,保持价值稳定 [1] - 基于智能合约自动执行金融操作,无需传统金融中介机构 [4] -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对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渗透 [7] 稳定币的监管挑战 - 欧盟、美国和中国香港对稳定币发行机构要求100%准备金率,远高于银行的0% [4] - 合规审查趋严可能侵蚀稳定币的低成本优势 [1] - 去中心化特性模糊证券、支付工具与商品的界限,监管难度大 [2] - 稳定币可能绕过外汇管制和资本监管,形成资本外逃通道 [4] 稳定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 美元稳定币的流通可能扭曲货币乘数与政策传导 [5] - 稳定币难以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趋势,仍依赖主权货币信用 [6] - 美元稳定币可能强化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定位,但非颠覆性冲击 [7] 中国的应对策略 - 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推进数字人民币、第三方支付及自贸区试点多轨并行 [6] - 利用互联网巨头场景优势发展人民币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互补 [8] - 允许私人机构参与跨境支付创新,防范外汇管理冲击 [6]
“奥派”死了?过气的先知还是被低估的信条
搜狐财经· 2025-06-25 11:24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导论出版 - 上海三联书店引进出版史蒂文·霍维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导论》,为中文读者提供理解该学派基本理论的重要参考[1] - 该书采取"广义的历史方法"论述奥地利学派的核心观点,包括主观主义、不确定性和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市场的"自发秩序"[4] - 全书共分九章,分别讨论奥地利学派的重要概念和发展,如市场过程、自发秩序、资本和计算、价格和知识等[4] 奥地利学派的历史起源 - 奥地利学派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的"边际革命",这场革命导致经济学基础从劳动价值论转向效用价值论[5] - 门格尔与杰文斯、瓦尔拉斯共同提出边际效用论,但门格尔更强调经济价值的主观性,认为经济学的核心是"人类的知识"[5][8] - 门格尔的价值理论核心是主观主义,认为商品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它能满足需求的认知,而非商品本身固有的属性[5] 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 - 门格尔和米塞斯强调区分"精确定律"和"现实-经验主义概括",认为经济理论是先验的,无法通过经验验证[6] - 奥地利学派怀疑计量经济学,认为其无法通过统计发现普遍化真理,因此更关注定性研究如访谈和历史文献[6] - 米塞斯提出经济学是"想象的建构",经济理论是先验的,通过理性演绎得出,而非后天经验归纳[9] 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 - 米塞斯-哈耶克商业周期理论认为,货币供给超过需求会导致通货膨胀和商业周期[10] - 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会导致人为低利率,推动信贷扩张和物价上涨,最终引发经济泡沫或货币体系崩溃[10] - 奥地利学派主张经济衰退是纠正虚假"繁荣"的机制,政府不应通过制造新通胀来解决衰退[12] 哈耶克的知识论 - 哈耶克认为经济学应从行为人的感知和观点出发,价格体系传递知识并引导经济主体行为[15] - 计划经济无法利用分散的、与环境相关的默会知识,这是奥地利学派反对计划经济的重要依据[15] - 哈耶克不同意芝加哥学派的观点,认为理解人类行为必须基于对现实的感知,而非简单预测行为[17][18] 奥地利学派的复兴与争议 - 20世纪70年代哈耶克获诺贝尔奖、诺齐克出版自由意志主义著作等事件标志着奥地利学派的复兴[1] - 该书被批评对奥地利学派进行"大清洗",刻意塑造正统族谱,忽视熊彼特等重要人物的贡献[20] - 奥地利学派存在过度抽象的自由放任倾向,忽视现实中许多"选择"是在无力或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做出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