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贸易谈判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印度学者:中国在贸易谈判中用6个手段对付美国,印度可以学习
搜狐财经· 2025-07-31 23:05
贸易谈判策略 - 特朗普启动全球关税大战,最终目标是通过谈判展示美国实力与外交魅力 [1] - 贸易谈判是复杂的实力较量,中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展现出强硬又灵活的策略,印度学者认为可借鉴 [3] - 中国通过稀土供应链控制(全球80%以上)作为谈判筹码,成功影响美国立场 [3] - 印度学者建议利用仿制药等优势领域作为谈判筹码,争取更有利条件 [3] 反制措施与精准打击 - 中国反制措施精准可行,针对美国高科技产业对稀土的依赖 [4] - 中国通过《出口管制法》和《反外国制裁法》施压美国企业,迫使美国政府权衡政策 [4][5] - 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精准回应,如向欧洲公司授予稀土出口许可证以分裂西方联盟 [7] - 谈判中的让步具有战略价值,短期让步可换取长期利益 [9] 多元化战略与市场依赖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欧盟、东盟、非洲合作,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 [10] - 中国进口需求下降、出口上升,美国关税影响减弱 [10] - 印度学者建议印度摆脱对美国单一市场依赖,深化与欧盟、东盟及海湾国家合作 [12] 自主产业建设 - 中国推动半导体自主化和关键行业扶持(如稀土加工、新能源),应对外部封锁 [12] - 印度在仿制药原料药和高端芯片生产上依赖进口,需加快自主创新 [13] 长期策略与耐心 - 中国凭借长期稳定政策耐心周旋,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确定性较高 [15] - 印度学者认为中国策略核心在于充分准备和更多谈判选择 [15]
韩国部长透露谈判与美国关税谈判成功秘诀:事先反复排练,多夸赞特朗普!征求了与特朗普打交道的建议
格隆汇· 2025-07-31 16:12
周三协议宣布后,韩国通商资源部长官金正宽在华盛顿对记者表示,他们收到的建议包括称赞特朗 普为"伟大的人",并且说话要尽可能简单。 负责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进行最后谈判的韩国部长们表示,为了做好谈判准备,他们事先进 行了排练,并征求了与这位不可预测的领导人打交道的建议。 他说:"我们事先收集了很多对方使用的谈判策略,对如何应对做了很多思考,所以谈判非常顺 利。" 通商交涉本部长吕翰九援引特朗普的话说,他在与国家元首以外的官员打交道时很少亲自参与,这 意味着"他非常尊重韩国,非常重视韩国"。 作为一个主要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对韩国来说关系尤其重大。在韩国总统李在 明今年6月提前赢得大选后,金正宽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刚刚上任几个星期。 金正宽称特朗普是"谈判大师",并表示,包括经济副总理具润哲和通商交涉本部长吕翰九在内的团 队成员轮流扮演美国总统的角色,进行了准备工作。 "我们试着像特朗普总统一样说话,特朗普总统的说话方式非常简洁直接。关于如何回答这个或那 个问题,我们自己准备了很多场景。" 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具润哲说,当团队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相关消息时,他们才确 定自己会和特朗普见面 ...
印美谈判,过招不断
第一财经· 2025-05-29 11:09
美印贸易谈判进展 - 特朗普政府90天关税暂停期已过半 但美印谈判进展有限 特朗普声称印度承诺取消所有美国商品关税 但遭印方否认[1] - 印度计划根据WTO规则对美国钢铝关税实施报复性措施 涉及76亿美元印度产品 拟征收19 1亿美元对等关税[8] - 印度提出削减杏仁等非敏感农产品关税 但坚持保留小麦 大米 玉米及乳制品等高关税 其中大米关税70%-80% 乳制品30%-60%[8][9][10] 苹果产业链影响 - 特朗普威胁对非美制造智能手机征收25%关税 并反对苹果在印度建厂 但分析显示美国生产iPhone成本高达3500美元 远高于中国/印度[4][5] - 印度制造业工资仅为美国3% 即便支付250美元iPhone关税 仍比承担美国生产成本更经济[5][6] - 彭博报告指出苹果更可能通过向印度 越南等低成本地区转移来应对关税 而非回归美国生产[4] 印度贸易策略 - 印度近期改变对美和解立场 5月13日宣布新关税计划反击美国钢铝关税 此前美国威胁7月9日起对印度商品征收26%对等关税[8] - 印度推动美国削减对宝石 珠宝 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关税 并争取豁免在美印度工人社保金 类似其与英国达成的协议[11] - 印度商务部长与美国贸易代表会晤 目标在秋季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2030年前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5000亿美元[11] 谈判策略分析 - 专家指出谈判中的"漫天要价"是政治策略 通过制造不确定性获取筹码 最终收回威胁并宣布成功[2] - 印度成功在与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的贸易协定中保护乳制品等敏感行业 全国有20万家乳制品合作社 涉及1500万从业者[11] - 谈判建议保持理性态度 理解对方逻辑 通过说服而非对抗达成共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