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
搜索文档
 “成”势而上 “渝”跃向前——成都重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样本调研
 上海证券报· 2025-10-21 02:08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宏观发展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从6.3万亿元增长至8.7万亿元 [1] - 上市公司构成区域产业矩阵的坚实骨架,是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硬帮手” [1]   生物医药行业 - 欧林生物专注疫苗研发,其破伤风疫苗销售额连创佳绩,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研发全球领先,并布局幽门螺杆菌疫苗等多线产品 [2] - 苑东生物走“仿创结合”转型之路,从高端仿制药起家,目前创新药布局从“0到1”进入“从1到N”阶段,多条创新管线取得实质性进展 [2]   传统产业转型 - 重药控股经历三次“变身”:身份之变打破地域偏见、业务之变开拓多元赛道、数字化之变以技术提效降本 [3] - 华西证券战略上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术上精选特色业务,将地方政策红利与产业特色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3]   硬核科技行业 - 中自科技专注催化剂二十年,构建“催化剂+新能源+新材料”三位一体业务矩阵 [3] - 再升科技在超细纤维材料领域构筑核心技术,产品应用于空气净化、保温隔热、吸音降噪等领域 [4] - 硅宝科技用27年时间发展为国内有机硅密封材料龙头,产品体系涵盖高端有机硅密封胶、热熔胶、硅烷偶联剂及硅碳负极等 [4]   细分领域领先企业 - 山外山公司血液净化设备核心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覆盖全国市场并实现海外市场“多点开花” [5] - 中光防雷作为国内防雷龙头,通过全链条技术布局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构建独特技术“护城河” [5][6]
 广生堂20251019
 2025-10-19 23:58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医药生物行业 具体包括创新药 医疗器械 仿制药 CRO/CDMO 医疗服务 中成药 生命科学上游等子板块[2][4][11][16][18] *   涉及的公司:广生堂 翰森制药 乐普生物 康希诺 药明康德 康龙化成 贵州百灵 万邦德 达仁堂等[2][4][11][12][15][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创新药板块前景乐观**:创新药领域经历非理性认知和筹码快速消化后 叠加新催化剂和预期 有望迎来新一轮机会[2][6] 坚定看好创新药5~10年的第二轮产业浪潮和大牛市 核心关键词是颠覆而非重估[6] Q4创新药销售有望迎来下一轮机会 包括BD预期消化后的催化 圣诞节前MNC集中预算花费以及重磅会议数据等逐步向好[2][6] *   **广生堂核心产品潜力巨大**:广生堂131与141联合用药 通过控制病毒载量 cccDNA源头及解除免疫抑制 有望实现乙肝临床治愈[2][7][8] 产品疗效获国内外认可 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和优先审评试点项目[2][8] 根据2022年数据 中国因乙肝导致死亡人数达110万例 慢性HBV感染患者人数达8,600万例 但诊断率仅22% 治疗率仅15% 市场空间广阔[2][7] *   **中短期投资关注点**:中短期内医药领域关注三季报业绩优秀企业 深挖创新药 为Q4返工做准备 关注BD预期下海外大厂及重要科技革命[2][9] 选股逐步回归龙头化 颠覆化及严肃化特征[2][9] 全年保持乐观 看好创新药大牛市 关注创新药 新科技 国际化及泛整合方向[2][9][10] *   **医疗器械领域热点**:乐普生物TFA DC在一线二线治疗中OS达13.8个月 PFS达5.9个月 表明显著临床效果[4][12] 短期关注设备更新推进节奏和出海逻辑 长期关注国产替代 新基建和国际化[4][18] 定制耗材关注海外去库存后需求恢复 新大客户及国内常规业务恢复和新项目进展[4][18] *   **CRO/CDMO板块趋势**:全链条鼓励创新政策预期下 CRO板块有望受益于情绪和水位提升 国内产业政策支持投资逐步回暖[4][16] CDMO业务已有积极变化 中长期看随着新产能贡献及外部环境改善 整体增速有望实现拐点向上[4][16] 年初至今CRO板块仍跑赢医药生物指数33.66个点[16] *   **中成药与药店板块**:上周中成药板块上涨0.38个百分点 跑赢申万医药指数 但今年以来累计下跌0.42个百分点 跑输指数[11] 关注政策友好企业集采放量后的表现 国企十四五规划动作 秋冬原料药OTC企业业绩拐点[2][11] 药店仍具备防御属性和稳健业绩 需关注门诊统筹政策推进及药店店改落地效果[3][11] *   **仿制药板块重要交易**:仿制药板块上周指数下降0.09个百分点 但跑赢申万医药指数[15] 翰森制药将CTH17 ADC授权给罗氏 首付款8,000万美元 总里程碑金额达14.5亿美元 是中国ADC出海较高水平交易[4][15] *   **生命科学上游趋势向好**: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出海授权交易大爆发 上游企业经营趋势向好[19] 年初至今上游销售平均值涨幅34.26%[19] 需关注行业景气度随创新研发热情提升而带来的业绩拐点 以及龙头企业收益情况[19]   其他重要内容 *   **近期市场表现**:本周整体申万医药指数下跌2.48个百分点 跑输沪深300指数[4] 医药走势与市场类似 结构分化较大 A股创新药标的调整幅度较大[4][5] *   **具体产品与数据进展**:PD-L1S在一线和二线疗法中的表现较为一致 具有潜在市场空间[13] KT62,621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公布其EB7特性皮炎人群的数据 这是蛋白降解在AD人群中的首次数据读出[14] *   **医疗服务板块状况**:医疗服务板块经过长时间调整后 资金压力已出清 估值分位低 与消费恢复密切相关[17]
 未来1-2个季度全球创新药重要会议和MNC的BD支出节奏
 国盛证券· 2025-09-21 15:56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创新药产业正处于5-10年第二波浪潮的起点,核心特征是"颠覆",Q4有望迎来BD预期和重磅会议数据驱动的下一波机会 [3][4][14][15] - 医药行业2025年将继续围绕创新药主线看大牛市,重点布局方向包括创新药、新科技、国际化和泛整合四大领域 [4][15] - 当周申万医药指数下跌2.07%,跑输沪深300指数,主要因创新药板块缺乏短期催化剂,但CXO表现相对强势 [1][3][12][13]   行业表现与复盘 - 当周申万医药指数环比下跌2.07%,跑输沪深300指数(-0.44%)和创业板指数(+2.34%)[1][12][88] - 2025年初至今申万医药指数上涨24.17%,跑赢沪深300指数(14.41%),但跑输创业板指数(44.33%)[88][90] - 子行业表现分化:医疗服务II年初至今上涨46.19%表现最佳,中药II下跌0.43%表现最差 [98][102] - 创新药指数当周下跌1.67%,但年初至今上涨38.55%,显著跑赢医药整体指数 [23][26]   创新药领域展望 - Q4将迎来ESMO、SABCS等重要全球会议,历史数据显示Q4是MNC BD交易活跃期,近10年全球医药交易Top10中有4例发生在Q4 [18][19][20] - 创新药选股将逐步回归"龙头化、颠覆化、严肃化"三个特征,重点关注海外大药、中国超市、中小市值科技革命三条主线 [4][15] - 报告梳理了部分潜在出海BD品种,包括信达生物IBI363(PD-1/IL-2双抗)、百利天恒BL-B01D1(EGFR/HER3 ADC)等22个临床阶段产品 [21][22]   CXO领域分析 - CXO当周表现强势(+1.09%),跑赢医药指数3.17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疗研发外包指数上涨70.13% [64][65] - 看好CXO逻辑包括:业绩比较优势、美国降息周期、国内投融资改善、创新药中国超市崛起带动优质产能需求 [3][14] - 优质FDA认证品牌CDMO产能中长期有望量价齐升,地缘扰动影响弱化 [3][14]   医疗器械板块 - 当周医疗器械指数下跌2.04%,跑赢医药指数,其中医疗设备(-1.24%)表现优于医疗耗材(-2.28%)和体外诊断(-3.41%)[43][45] - 短期关注设备更新推进节奏、出海增量逻辑、招投标恢复情况;长期看好国产替代+国际化双主线 [58][59] - 重点公司包括福瑞股份(当周+17.76%)、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 [48][50]   投资策略配置 - 创新药组合涵盖海外大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中小市值科技革命(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受益链条(药明康德、凯莱英等)三大方向 [7][16][17] - 新科技方向聚焦脑机接口(翔宇医疗)、AI医药医疗(晶泰控股);国际化方向关注器械出海(福瑞股份、奕瑞科技)[8][17] - 泛整合方向包括大集团小公司(浩欧博)、国企改革(哈药股份)、自主可控(华大智造、联影医疗)[9][17]   估值与热度分析 - 医药行业PE(TTM)为31.24,低于历史均值35.99;估值溢价率35.41%,显著低于历史均值61.66% [99][103][105] - 当周医药成交额占比沪深总成交额5.01%,低于2013年以来均值7.17%,显示行业热度处于相对低位 [104][106] - 滚动月涨幅前三个股为百济神州(+67.20%)、百利天恒(+66.28%)、浩欧博(+48.11%)[108]
 医药生物周专题、周观点总第513期:从全球CXO企业中报,我们看到了什么?-20250907
 国盛证券· 2025-09-07 16: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7]   报告核心观点 - 医药生物行业在报告期内(9月1日至9月5日)表现稳健,申万医药指数环比上涨1.40%,跑赢沪深300指数但跑输创业板指数[1][12] - 创新药和创新产业链是当前医药行业的主线,表现相对较好,但内部分化严重,大市值股票表现优于小市值股票[2][13] - 通过对产业逻辑和资本市场的推演,创新药第二波浪潮预计将持续5-10年,核心特征是颠覆性创新[3][14] - 中短期投资思路以深挖创新药为主,聚焦海外大药和中小市值科技革命,同时把握BD预期下的轮动机会[4][15] - 展望2025年,医药行业围绕创新药持续乐观,看好大牛市行情,主要思路包括创新药、新科技、国际化和泛整合四大方向[4][15]   细分领域投资策略及思考   广义药品  创新药 - 当周中证创新药指数上涨5.32%,跑赢申万医药指数3.92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6.13个百分点[64][66] - 2025年初至今中证创新药指数累计上涨43.50%,显著领先于申万医药指数的27.26%和沪深300指数的13.35%[66] - 个股表现分化明显,涨幅前五包括加科思-B、华领医药-B等,跌幅前五包括前沿生物-U、荣昌生物等[69] - 产业关注焦点集中在双抗ADC技术发展和自免领域新技术突破[70] - 重点推荐关注Trop-2、HER-3等ADC靶点,认为PD-1/ADC组合是今年肿瘤治疗的主线之一[75]   仿制药 - 仿制药板块当周下跌1.79%,跑输申万医药指数3.20个百分点[76] - 个股涨幅前五为海辰药业(28.69%)、长春高新(24.20%)等,跌幅前五为舒泰神(-23.98%)、广生堂(-15.78%)等[80] - 强调把握龙头仿创pharma的创新重估机会,推荐关注三生制药、科伦药业、长春高新等具备国际化品种的企业[84]   中药 - 中药指数当周下跌1.39%,跑输医药指数2.79个百分点[85] - 2025年初至今中药指数仅上涨1.70%,大幅跑输医药指数的27.26%[85] - 部分企业业绩走弱原因包括药店端承压、消费力下降、中药材成本高企等[89]   医疗器械 - 医疗器械指数当周下跌1.26%,跑输医药指数2.66个百分点[90] - 分子领域看,医疗设备指数下跌1.67%,医疗耗材指数下跌0.13%,体外诊断指数下跌1.97%[90] - 2025年初至今医疗器械指数上涨13.01%,各子领域涨幅在10.03%-19.66%之间,均跑输医药指数[90] - 短期关注设备更新推进节奏、出海增量逻辑标的和招投标恢复情况[101] - 长期看好国产替代+医疗新基建+国际化的投资逻辑[102]   配套领域  CXO - CXO板块表现亮眼,当周申万医疗研发外包指数上涨3.78%,跑赢医药指数2.38个百分点[107] - 2025年初至今该指数大幅上涨68.52%,跑赢医药指数41.25个百分点[107] - 国内CXO企业2025H1业绩显著复苏,CDMO子板块收入增速在Q2实现由负转正,达到4.3%[22][24] - 药明康德2025H1营收208亿元,同比增长20.6%;药明生物收入99.5亿元,增长16.1%;药明合联营收27.01亿元,增长62.2%[30][34][37] - 海外CXO龙头业绩分化增长,Medpace、Lonza、三星生物等企业纷纷上调全年业绩指引[19]   其他配套领域 - 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药店、医药商业、医疗服务等配套领域也有相应表现,但报告未提供详细数据[9]   全球CXO企业中报分析 - 中国CXO企业2025H1延续复苏趋势,收入和利润较2024年下半年明显改善[19] - CDMO板块收入由负转正,新签订单高增;CRO板块收入和利润双双回正,利润修复力度显著[19][26] - 海外CXO龙头业绩呈分化增长态势,Medpace营收增速达11.8%,Lonza收入同比增长17%[19] - 三星生物2025H1合并营收2.588万亿韩元,增长23%;CDMO业务营收首次突破2万亿韩元[58] - 行业仍面临挑战,Biotech融资未实质回暖,全面复苏还需要时间[19]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执行美日贸易协议 日业界认为将对出口造成冲击
 新华社· 2025-09-05 14:41
 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国总统签署行政令正式执行7月与日本达成的贸易协议 [1] - 美国将对几乎所有日本产品征收15%基准关税 [1] - 对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产品、仿制药及特定自然资源实施特定待遇 [1] - 日本汽车关税从现行27.5%下调至15% 最早下周生效 [1] - 日本输美产品税率已达15%或以上的商品不再加征"对等关税" [1] - 税率低于15%的产品税率提高至15% [1]   日本市场准入承诺 - 日本为美国制造业、航空航天、农业、食品、能源、汽车和工业品生产商提供关键领域市场准入 [1] - 日本推进每年采购总额达8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计划 [1] - 在"最低进口配额框架"中将美国大米进口量增加75% [1] - 日本政府同意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 投资内容由美国政府选择 [2] -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与美国商务部长签署对美投资备忘录 [2]   行业影响分析 - 日本汽车行业输美关税由之前2.5%大幅上调至15% [2] - 预计将对日本汽车出口造成冲击 面临出口下滑导致的业绩冲击 [2] - 美方征收的汽车关税税率虽低于现行水平 但较今年初仍大幅上调 [1] - 8月7日"对等关税"生效时部分日本产品被重复征税 [1]   协议谈判评估 - 日本通过谈判将"对等关税"由最初25%降至15% [2] - 谈判策略体现行为经济学中的"锚定效应" 以25%税率作为基准锚点 [2] - 日本投资备忘录删除了"投资收益的90%归美国"的表述 [2] - 日本主张未得到充分体现 政府仍需继续努力交涉 [2]
 特朗普失算!莫迪四次拒接电话,印度不再妥协,硬刚美国关税大棒
 搜狐财经· 2025-08-30 09:01
 外交策略调整 - 印度拒绝回应美国总统多次通话请求 展现高调政治回应姿态 [2] - 取消原定8月底美方贸易代表团访问行程 印证外交策略重大转向 [3] - 将外交重心转向金砖国家峰会和上合组织会议 寻求多元化国际合作新模式 [3]   贸易摩擦影响 - 美国对印度商品连续实施两轮关税打击 累计惩罚性税率达50% [5] - 关税精准打击服装/宝石/汽车零部件行业 占对美出口总额50%以上 [7] - 钢铁/仿制药/纺织品行业受冲击 占对美出口四成 涉及数千万就业人口 [7] - 美国一度考虑对印度医药产品征收250%关税 威胁105亿美元年出口额 [7]   经济应对措施 - 政府推出27亿美元出口补贴计划援助受影响企业 [7] - 推动"购买印度货"计划提振内需市场 [7] - 加快南亚自由贸易区谈判 与孟加拉国进行全面协议磋商 [7] - 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追加50亿美元出资 加强多边金融合作 [9]   核心利益捍卫 - 坚决拒绝开放乳制品市场要求 保护3亿农业人口生计 [11] - 坚持购买俄罗斯原油 每桶便宜12-15美元 年节省210亿美元外汇 [11] - 为俄原油修建专用地下储油设施 体现长期战略考量 [11] - 转换原油供应源可能导致通胀率上升2%以上 [11]   区域合作深化 - 南亚地区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7% 创历史新高 [12] - 中印在反对单边主义问题上达成多项共识 [12] - 印度总理七年来首次访华 恢复稀土供应等关键领域合作 [12] - 印度80%稀土依赖中国进口 当前库存仅够支撑3个月 [12]   战略格局转变 - 美印2030年5000亿美元贸易目标已成泡影 当前1910亿美元贸易额面临萎缩 [12] - 中俄印三边合作推动本币结算机制 冲击美元霸权 [12] - 印度暂停购买美国武器计划 战略重心转向多极世界 [15] - 印度对美出口仅占GDP的4.2% 具备较强抗压能力 [9][15]
 集采断崖式降价压垮仿制药企!赛隆药业创始人集体撤离
 新浪证券· 2025-08-22 16:41
 公司治理重大变动 - 创始人、实控人蔡南桂与妻子唐霖及7名董事、1名副总裁集体辞职 标志着公司正式告别创始人时代 [1] - 海南雅亿共赢科技合伙企业出资1.99亿元收购公司14.16%股权 蔡南桂放弃部分表决权后海南雅亿成为新任实控人 [3] - 海南雅亿合伙人包含立白集团创始人陈凯旋之子陈展生 日化巨头二代力量首次跨界进入医药行业 [3]   财务表现恶化 - 2020-2024年扣非净利润连续五年亏损 2024年营收不足3亿元同比下滑超15% [2] - 2024年净利润巨亏3314.56万元 同比跌幅高达447.67% [2] - 2024年4月公司因财务问题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2]   集采政策冲击 - 2018年起遭遇药品集采大潮冲击 主力产品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在2022年第七批集采中标价暴跌91.7% [2] - 2023年第八批集采中氨甲环酸注射液报出7.9元全场最低价 仅为最高报价的一半 [2] - 公司累计7个品种中标集采 但陷入"中标即亏损"恶性循环 [3]   研发与供应链困境 - 2023年研发投入仅2752万元(占营收8.8%)低于行业水平 2024年虽增长7%但仍不足以支撑创新药研发 [3] - 2024年8月第十批集采中标品种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未建立配送关系 出现供应危机 [3] - 在集采价格战重压下公司无力转型 持续依赖集采业务 [3]
 8月22日证券之星午间消息汇总:海外突发!美联储释放鹰派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22 11:52
 宏观要闻 - 中国外贸前7个月累计进出口增长3.5% 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1]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5000亿元 重点投向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绿色低碳、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和城市基础设施 [1]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于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发表主旨演讲 交易员对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押注从99.9%降至79% [1][2]   行业新闻 - 国家药监局对国家集采中选产品实行100%全覆盖检查 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3] -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依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筹建国家氢能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以提升氢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3] - 龙佰集团上调钛白粉价格 国内客户每吨500元人民币 国际客户每吨70美元 超20家生产企业跟涨并出现暂停接单现象 [3][4]   板块掘金 - AI服务器推动高频高速树脂需求 2026年市场空间达22.8亿元 2024-202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5% [5] - 英伟达GB300 NVL72服务器提升算力 液冷散热需求增长 关注氟化液材料和液态金属相关企业 [6] - 白酒板块基本面筑底企稳 头部酒企以长期健康发展为主 行业进入良性修复阶段 [6]
 美印开打,印度迎来难兄难弟,印专家直言:中国可当印度的保护神
 搜狐财经· 2025-08-17 09:38
 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   - 美国因印度通过低价进口俄罗斯原油并高价出口成品油的行为,决定大幅上调对印关税档位,导致印度出口企业承受巨大压力[2]   - 具体加税幅度尚未最终确定,但已直接影响依赖美国市场的印度出口产业链[2]     印度的应对困境   - 印度曾尝试对美杏仁、苹果等产品报复性加税但效果微弱,全面升级贸易冲突恐招致更严厉反制[4]   - 通过WTO诉讼或行政手段限制在印美企均不可行,因印度IT外包、仿制药、电子装配等行业高度依赖美国市场及审批[4]   - 印度对美服务贸易顺差显著,但制造业链条薄弱,关键领域如制药需FDA认证、IT外包依赖美国客户续约、电子行业需美国高端零部件[9]     印度寻求多边合作   - 巴西总统卢拉与莫迪商讨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200亿美元,并强化南共市与印度贸易安排,但巴西自身经济疲软难以提供实质性支持[6][7]   - 印度媒体对比美国与越南、印尼等国顺利达成贸易安排,凸显印度在贸易谈判中的被动地位[9]     中印合作可能性   - 印度学者指出美国对印度加税时顾忌较少,促使印度考虑通过访华谈判建立绕开美国的贸易通道[11]   - 潜在合作领域包括经贸通道、边境管控、产业链互补及金融结算,以降低对美市场依赖[11]     行业影响与企业应对   - 印度企业面临出口定价调整、在美仓储成本增加及订单外迁至第三方国家贴牌等策略选择[15]   - 尽管印度政府大力补贴本土制造,但关键环节对外依赖度高,关税冲击迅速传导至企业利润[15]   - 手机、家电、仿制药等行业被迫加强法务合规及客户沟通以应对关税变化[15]     结构性贸易问题   - 印度在四方安全对话和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中左右逢源,但在实际贸易冲突中因能源套利与对美技术依赖陷入两难[13]   - 关税政策同时体现政治自主与经济成本,印度需通过硬实力或备用贸易通道缓解压力[17]     舆论与策略动向   - 印度国内舆论分化,部分主张强硬应对而部分建议暂避锋芒,莫迪政府正评估访华等替代方案以获取谈判筹码[17]
 美国50%关税下,印度哪些行业将受重创?
 环球时报· 2025-08-12 06:45
 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的影响 - 美国宣布将对印度商品征收50%关税 主要针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 这将使印度成为美国在亚洲关税最重的贸易伙伴 [1][3] - 关税可能严重影响印度对美865亿美元的年出口额 占印度总出口的18%和GDP的2.2% [4] - 25%的关税可能导致印度GDP下降0.2%-0.4% 经济增长率可能跌破6% [4]   受影响行业分析 - 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冲击最大 包括珠宝(年出口90亿美元)、纺织、化工等行业 [3] - 汽车零部件、钢铁、宝石等行业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3] - 电子代工企业本土市场已现紧张迹象 PG Electroplast大幅下调本财年利润和营收目标 [3]   印度经济前景 - 印度总理莫迪表示印度正稳步迈向"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 [1][5] - 穆迪认为高关税可能严重打击印度制造业雄心 减缓经济增长 并逆转近年吸引的投资成果 [4] - 印度智库认为美国的行动可能促使印度深化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合作关系 [8]   印度应对措施 - 印度取消国防部长访美行程 暂缓采购美国军事装备 [6] - 印度坚称其石油进口由市场因素驱动 对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5] - 印度前副总统表示不会在购买俄罗斯石油问题上"屈服于威胁" [5]   潜在连锁反应 - 若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占进口45%) 将导致消费者和制造业承受更高价格 [7] - 重新安排石油海运路线和改造炼油设施将耗费高昂成本 [7] - 印度供应美国约65%的仿制药 美国企业高度依赖印度IT服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