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产配置能力
icon
搜索文档
超十家公募出手!FOF新品种扩容
证券时报网· 2025-09-07 10:13
ETF-FOF产品申报与市场动态 - 截至9月5日共有12家机构申报17只ETF-FOF产品其中16只在2025年内申报[1] - 平安基金申报不少于4只产品招商基金和鹏扬基金各申报不少于2只产品[1][3] - 9月以来华富基金、富国基金、招商基金三家公募申报ETF-FOF产品[3] ETF-FOF产品定义与分类 - ETF-FOF是一种将80%以上非现金底层资产配置ETF的公募FOF产品属于FOF中的创新型产品[2] - 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为权益型FOF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60%-95%投资ETF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2] - 平安盈轩90天持有期为债券型FOF二季度以来两只新成立ETF-FOF规模均在5亿元以上合计有效认购户数接近1万户[2] 历史发展与规模背景 - 2021年工银瑞信、富国、华夏、万家等公募成立首批ETF-FOF产品[4] - 华夏优选配置FOF-LOF成立于2021年12月募集规模5.35亿元2025年中报显示基金仓位达93.61%[4] - 2025年ETF整体规模突破5万亿元为ETF-FOF提供有利条件FOF重仓持有ETF占比约9.2%[5] 产品优势与市场驱动因素 - 国内ETF产品数量超过1200只涵盖宽基、行业主题、商品、跨境等多元产品线[5] - ETF在费率、流动性、透明度、风格持续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提升FOF产品可解释度与可管理度[6] - 市场行情回暖和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推动基金公司重启ETF-FOF布局[1][5] 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要求 - FOF核心竞争力在于多元配置需在权益、固收、商品、黄金、海外等资产中寻找更优组合[7] - 基金经理需具备基准框架搭建能力、超额收益能力及捕捉套利和定价失真机会的能力[7] - ETF-FOF考验管理人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需宏观经济分析、市场洞察力、调仓能力和回撤控制功底[7] 行业挑战与发展瓶颈 - 当前市场环境下资产轮动难度大资产配置方法和模型易受冲击因素影响而失效[8] - 部分ETF工具存在流动性不足和跟踪误差大等问题[8] - ETF-FOF产品数量增加后可能趋于同质化需通过策略创新与差异化竞争形成核心优势[8]
汇泉基金首次增资,求解规模业绩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7-31 21:13
股权变更 - 梁永强 孟朝霞 柴玏以现金出资方式向公司注资合计468万元 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0万元增加至10468万元[1] - 增资后股权结构为杨宇持股52.83% 梁永强持股29.61% 孟朝霞持股2.01% 柴玏持股1.51% 三家有限合伙各持股4.68%[1][3] 公司背景 - 汇泉基金成立于2020年6月 此次增资为首次增加注册资本金[3] - 公司为主推权益类产品的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 产品由创始高管梁永强管理或合作管理[3] 投资业绩表现 - 梁永强管理的3只基金合计规模9.90亿元 其中汇泉臻心致远A和汇泉策略优选A管理期间亏损超45% 汇泉兴至未来一年持有A亏损超25%[4] - 过去三年权益类基金收益率-41.13% 在156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第153位 过去两年收益率-26.28% 排名157/160[5] - 固收类基金过去两年收益率5.27% 排名134/163 过去一年收益率1.96% 排名151/170[7] 管理层变动 - 陈洪斌于今年6月接任公司总经理 拥有21年金融从业经历 曾任鹏扬基金总经理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7][8] - 陈洪斌4月14日加入公司 出任总经理前已是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8]
汇泉基金“元老级”高管离任,陈洪斌正式接棒,如何解决规模困局
北京商报· 2025-06-22 22:45
高管变动 - 汇泉基金总经理梁永强因工作调整离任,陈洪斌新任总经理,柴玏新任副总经理 [1][4] - 梁永强为汇泉基金创始团队成员、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30%,曾管理华商基金多只产品,任职回报达66.34% [4] - 陈洪斌拥有丰富金融从业履历,历任中国人寿、龙江银行、宏信证券、国海证券、鹏扬基金等机构高管 [3][5] 公司背景 - 汇泉基金成立于2020年6月,注册资本1亿元,第一大股东杨宇持股55.3%,第三大股东北京溪泉持股4.9% [6] - 公司旗下管理21只基金产品,包括1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3只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等 [7] - 首只产品汇泉策略优选混合2021年7月成立时首募规模35.77亿元 [4] 规模与业绩 - 公司规模从2021年三季度末35.87亿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末24.33亿元,缩水超10亿元 [6] - 2025年一季度规模环比增长2.74%至24.33亿元 [6] - 1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率2.77%,其中4只跑赢同类平均,6只跑输 [7] - 梁永强管理的6只产品近三年收益率均跌超35% [7] 行业观点 - 具有金融复合履历的新任总经理可能为公司带来更多流量与投资者 [1][8] - 公司未来扩大规模的关键在于资产配置能力的提升 [1][8] - 新任总经理陈洪斌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有望优化投资策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