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学

搜索文档
看到“印度赢学”奏效,特朗普直接效仿,又是美国赢得了关税战?
搜狐财经· 2025-06-03 14:42
俗话说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但人不要脸却能天下无敌,继莫迪老仙之后,特朗普也终于成为了"赢学"新贵。 "印度空战的失利"与"美国关税战的让步"似乎并没能让这两位大国领导人看清争端的本质,他们反而都认为是自己国家取得了胜利。 联想到网络上有这么一段话:看到讨厌的人犯傻,千万别去提醒他,反而还要纵容他,这样他就会在犯傻道路上越走越深,直到完全变成一个... 既然美国喜欢在口头上说自己赢,那就让特朗普继续说去,反正到时候再次在贸易战中让步的那一方,不依然会是美国吗? 5月31日,印度国防参谋长阿尼尔·乔汉在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时,终于代表着印度首次承认了印军的战机损失。 但是在战损具体数量方面,乔汉却不透露半点口风,他只是说"6架军机的战损"是完全错误的说法。 即使印度承认了战损,但他们依旧认为这次空战失利让印度迅速总结到了经验,并促使着印军立即对巴方予以痛击。 不管印度的态度怎么绕圈,反正他们眼中的战果就像莫迪所宣称的那样:印度大获全胜! 这就是印度特有的"赢学"理念,有意思的是,像乔汉这样的存在甚至还算是比较"清醒"的那一批,而他也很快就遭到了印度网民的网暴。 "你表现得不错,但我认为你可以退休了。" "这简直是胡扯 ...
兴业证券王涵 | 燎原·重估——特朗普的“空城计”——经济每月谈第十一期
王涵论宏观· 2025-03-19 10:09
文章核心观点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政策引发广泛关注和震动,美国当前实力今不如昔、内部矛盾激化,特朗普看似强硬可能在唱“空城计”,在俄乌调停上进退维谷,中东重燃战火或是间接结果,未来可能转向“两条腿走路”政策思路,而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提供宝贵确定性,预计国际投资者将加大对中国资产配置 [1][2][3][4]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政策举措 国内政策 - 以“提升政府效率”为由,借助“政府效率部”对联邦预算进行深度削减,试图削弱民主党及华盛顿传统官僚体系影响力 [6] 对外政策 - 强化“美国优先”,对墨西哥、巴拿马等传统势力范围施压,向加拿大和丹麦提出领土要求 [1][6] - 改变拜登政府“联欧抗俄”地缘政治战略,忽视部分国家立场与意见,单方面与俄罗斯接触,试图推动俄乌冲突停火 [6] 美国当前面临的现实 硬实力下降 - 经济“脱实向虚”,2023年美国名义GDP全球占比26%,工业总产值占比仅12%,且不及第一名的40% [9] 软实力衰落 - 制造业空心化使干预地缘冲突能力衰退,盟友体系成为负担,部分关键军工产品库存紧张,恢复正常水平需5年以上,海军相关军事产品库存置换平均时长高达11.2年 [10] 美元和美债体系信用透支 - 2024年美国政府债务率升至122%,自2020年起超二战时峰值,2026年起净利息支出规模将超1万亿美元,占同期政府收入近五分之一 [11] - 推行“小院高墙”和金融制裁动摇美元全球货币基础,中国、俄罗斯等国美元使用占比下降,全球范围内美元在外汇储备和贸易融资货币中占比降低 [12] “AI霸权”叙事体系出现裂痕 - 泛工业基础塌陷影响创新能力,美国在高学历人才中占比不再具绝对优势,中国科技企业打破美国AI垄断逻辑 [13] 国内社会撕裂显性化 - 贫富差距加剧,收入排名前10%与后10%群体收入比值从1967年的9.2倍攀升至2023年的12.4倍,净财富排名后50%民众仅持有全国总净财富的2.4%,引发政治立场极端对立和政治极化 [14] 特朗普的“空城计”及其挑战 “空城计”策略 - 对内营造“特朗普治下美国一直赢”叙事体系,发动MAGA力量压制政治对手 [2][18] - 对外维持“美国依然第一”叙事体系,“软饭硬吃、榨取盟友利益”兑现地缘利益 [2][19] - 利用美国地理孤立优势,在战略收缩中为欧亚大陆“埋雷”,重现“鹬蚌相争,美国渔利”格局 [2][20] 面临挑战 - 俄乌调停进退维谷,冲突各方对停火先决条件分歧未收窄,若无法兑现停火承诺,将挑战特朗普“赢学叙事” [2][21] - 美国在中东重燃战火,3月15日起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空袭,或是俄乌调停僵局的间接结果,意在安抚亲犹太势力 [3][22] 对未来的展望 加大俄乌问题施压力度 - 特朗普强化对俄罗斯态度,威胁施加关税和大规模制裁,试图以极限施压实现俄乌停火,但面临双方核心诉求分歧大、缺乏政治资本、各方对美国政策连续性存疑等困难 [24][25] 使出“转移视线”伎俩 - 激化对外矛盾,如挥舞关税大棒、增加贸易摩擦 [25] - 地缘冒险主义,加大对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岛等地主权要求力度 [26] - 激化对内矛盾,加大整顿吏治力度、冲击民主党医疗领域 [26] - 金融冒险主义,在美元、美债市场作出“掀桌子”架势,如美债置换、美元贬值,还引入比特币储备概念 [26][27]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经济稳定具确定性 - 经济基础稳固、结构多元、韧性强,政策保持定力,财政政策保障民生、助力企业,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多领域有政策储备 [29] - 2024年以来在文化娱乐和科技创新方面成绩不凡,美国打压加速中国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29] 国际资本增配中国资产逻辑强化 - 投资者重新评估中美资产安全边际,2025年1月20日到3月14日,沪深300上涨4.6%,标普500下跌6.0%,A股显“避风港”属性 [30] - 中国资产质量提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6.3%和34.6%,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占比接近60%,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完整 [30] - 中国资本市场估值偏低,2025年3月14日沪深300市净率1.38,处于历史31.5%分位数,标普500市净率4.80,处于历史94.4%分位数 [31] - 预计国际投资者将加大对中国资产配置,如配置A股和对中国科技企业一级市场投资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