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部门联合监管
搜索文档
全链条治理假油、劣质油,商务部发文规范成品油流通管理
南方都市报· 2025-08-06 12:50
新规出台背景与行业现状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汽油和柴油消费量合计超过3.5亿吨,全国约有11万座加油站,服务超过5亿驾驶人员和4亿辆以上车辆 [2] - 成品油市场存在未通过正规炼厂生产的“非标油”,由好油和劣质油调和而成并以低价卖出,部分“黑加油点”存在缺斤少两问题,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1][2] - 市场上存在由SUV、面包车或油罐车改装而成的非法流动“黑油车”,非法销售劣质汽柴油,易引发发动机故障且存在爆燃安全风险 [3] 《办法》核心内容与监管框架 - 《办法》共六章44条,规定对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实施备案管理,对零售经营资格实施许可管理,并明确地方行政执法责任部门 [4] - 新规要求成品油经营企业依据国家规定完善管理制度,定期报送购销存数据,并明确在新建改扩建、歇业、油品购销、标识使用等方面的经营规范 [5] -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需编制成品油零售体系发展规划,对相关企业实施日常检查和年度检查,加强数智化监管和信用分级监管,并分档设置行政处罚条款 [5] 新规对行业的影响与意义 - 《办法》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成品油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具体举措,旨在推动成品油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 [3][6] - 新规的一大亮点是跨部门联合监管和数智化全链条管理,有利于多部门协同治理成品油流通领域乱象 [6] - 《办法》的出台有助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是加强成品油流通行业管理、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操作指南 [6]
全链条治理假油、劣质油 商务部发文规范成品油流通管理
南方都市报· 2025-08-06 12:46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国内成品油市场存在未通过正规炼厂生产的"非标油",由好油和劣质油按比例调和而成并以低价出售 [1] - 市场上存在"黑加油点"和非法流动"黑油车",存在缺斤少两、偷税漏税及安全隐患问题 [2][3] - 全国约11万座加油站服务超5亿驾驶人员和4亿车辆,汽油和柴油年消费量合计超3.5亿吨 [2]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商务部印发《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9月1日起实施,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6] - 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明确成品油为基础性战略资源,要求完善流通管理制度 [3] - 新规是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石油流通领域的具体举措 [6] 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对批发、仓储经营实施备案管理,对零售经营实施许可管理,明确地方执法责任部门 [4] - 规定企业备案/许可的申请流程、变更条件及有效期,要求定期报送购销存数据 [5] - 建立日常检查、年度检查机制,加强数智化监管和信用分级监管 [5][6] 监管与处罚机制 - 分档设置行政处罚条款,针对违规行为按情节严重程度处理 [5] - 强调跨部门联合监管和全链条数智化管理,协同治理市场乱象 [6] 行业影响与意义 - 新规有助于打击假冒伪劣油品,保障消费者权益 [1][6] - 为企业经营提供明确指引,推动成品油流通体系规范化 [5][6]
黑加油点“大扫除”:要点上清除,更要链上切断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23:05
专项整治行动背景与目标 -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联合多部委及最高法、最高检,于2025年6月至12月开展全国范围黑加油点"大扫除"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油品来源、车船改造、销售渠道等非法行为[1] - 行动呼应202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推动成品油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要求,强调提升跨部门联合监管能力及常态化整治无证经营行为[1] - 截至7月14日已查实违法线索1052条,查封非法油品2377吨,查扣流动加油车394台、非法储油罐560个,立案调查478起[1] 黑加油点运营模式与危害 - 黑加油点设备简陋且缺乏安全措施,如深圳案例中未配备消防沙箱、防爆设备等,且存在通风报信现象[2] -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调和劣质油品、偷逃税费、违规运输等方式扰乱市场,流动加油车伪装成洒水车或藏匿于地下车库等场所[2] - 此类行为威胁公共安全,尤其在人员密集区域隐患突出,部分从业人员屡次重操旧业加剧风险[2][3] 治理机制与行业影响 - 专项行动旨在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通过个案查办推动执法协同顺畅度,实现行政处罚职能与资源的统筹配置[3] - 治理重点从端窝点转向铲除黑色产业链,需深究油品来源并打击利益链,考验部门协同治理能力[3] - 行动覆盖成品油流通全领域,涉及公安、交通、税务等多部门职责分工的无缝衔接[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