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基金

搜索文档
基金产品分析:预期抢跑估值提升,打造高弹性“固收+”
浙商证券· 2025-04-28 13:30
核心观点 - 围绕华商基金固收基金经理厉骞投资风格及其产品展开分析,从市场环境、基金经理能力、产品特性等多维度阐述基金产品投资价值 [1] 市场分析 权益市场展望 - 近一年走势震荡向上,呈现“强预期,弱现实”趋势,自2024年9月24日政策超预期转向后强势回升,近期受关税政策影响滞涨 [1][12] - 年初至今新质生产力板块涨幅过高,市场在年报披露前后重回基本面定价,存在风格切换可能;2025年国九条新规将落地,市场更关注基本面;海外关税风险冲击国内风险偏好与基本面,但产业趋势主题行情未到极低性价比区域,A股市场结构主线不变,动量行情有望延续 [12] - 近一年小盘和成长板块表现占优,中证2000、科创50涨幅靠前,成长指数涨幅优于价值指数 [13] - 行业涨跌幅分化,科技方向的电子、计算机领涨,大消费板块表现分化,商贸零售、汽车板块涨幅靠前,食品饮料、纺服等板块靠后 [17] - 受关税政策影响,近一周中证2000指数涨幅最高,上涨2.29%;中证1000其次,涨幅达2.07%;小盘成长领涨风格,上涨2.04% [18] 固收市场展望 - 关税冲击驱动的债市避险行情或暂时告一段落,10年国债收益率核心震荡区间或为1.65%-1.75% [19] - 投资者或在10年国债收益率接近1.65%以下点位止盈,形成内生阻力;中美贸易谈判路径不明,需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资金环境难言宽松,央行货币政策按兵不动时,10年国债收益率向下突破前低可能性有限 [24] - 一季度经济表现超预期但债市逆势上涨,因市场认为经济数据好会推迟增量政策出台;当前宏观经济外部环境变化大,不排除加码刺激政策,下阶段债市大概率震荡 [24] 转债市场展望 - 2017年以来震荡向上,2024H2历经“V”型反转,“924”新政后权益市场景气度反转,转债估值修复并平稳上涨 [25] - 短期关注科技成长、主题投资板块,如人形机器人、大模型、政策支持的并购重组方向等,继续看好转债价格整体修复 [29] - 2024年是转债市场首个出现实质性信用风险的年份,破面、破底个券占比近一年内先升后降,价格大于130元、115元个券占比呈“V”型走势,可转债价格中位数反弹显著 [29] - 近期可转债各类指数普遍上涨,债性、平衡性、股性可转债的余额加权转股溢价率估值四周移动均值整体攀升,可转债市场价格中位数边际上行 [35] 基金经理介绍 基金经理基本信息 - 厉骞为经济学博士,有5.3年证券投资经历,2016年4月加入华商基金,现任多资产投资部固收投资副总监等职 [2][41] - 截至2024.12.31,在管3只二级债基,合计管理公募基金规模超66亿元,明星产品华商丰利增强A在其管理期间任职回报119.63%,同类排名第一 [2][41] - 投资风格特点:基于大类资产配置,从宏观基本面出发选择投资方向,注重风险控制;基于行业景气,捕获结构性机会,持仓进攻性强,弹性高,债券以转债为主,仓位灵活 [45] 产品特点 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 基金业绩表现回顾 - 转债基金特征明显,通过高仓位转债与行业轮动策略捕捉超额收益 [43] - 2020年通过稳定资产配置和动态仓位调整,取得高收益、低回撤和低年化波动率;2021年通过高杠杆与高弹性资产推动收益;2024年通过行业轮动、杠杆与久期管理优化致收益颇优 [43] - 近5年年化收益率达16.92%,超额收益达89.67%;2024年以来回报率达10.73%,年化回报10.70%,超越业绩基准回报率8.83%;信息比率为0.09,年化收益率和收益风险比较高 [44] - 行业集中度较高,对电子行业存在明显配置偏好;持股集中度适中,具备一定选股能力 [47][48] 资产配置 - 偏向转债基金,通过“高仓位转债配置+杠杆久期管理”在牛市中展现进攻性 [49] - 债券资产以转债主导,信用债逐步退出,利率债辅助,可转债占比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19.08%跃升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97.75%,国债和企业债占比下降 [49] - 大类资产配置上,债券主导,股票稳定,流动性管理灵活,债券占比长期稳定在75%-85%,股票仓位稳定在14%-20%,银行存款占比低于5%,其他资产不足4% [52] 杠杆率 - 杠杆率高于同类平均,依赖基金经理主动交易能力和市场流动性支持,通过杠杆提升收益弹性 [54] 基金持有人分析 - 自2022年起,机构投资者份额占比从0快速上升至46.18%,并持续维持在40%以上;2024H1,机构投资者占比有所减弱 [55][57] 华商信用增强A 基金业绩表现回顾 - 呈现较强的转债特点,收益和风险与市场环境及资产配置灵活性有关 [60] - 2020 - 2021年业绩强劲,年化收益率分别达20.53%与33.49%;2022 - 2023年收益率转负;2024年化达9.27%,今年以来收益率回升至33.66% [60] - 收益表现较优,在不同市场周期中实现收益与风险平衡,近1年回报率达18.60%,超越业绩基准;信息比率与夏普比率表现较优;过去3年年化回报维持在4.21%;过去5年年化波动率低于同类平均,超额收益高达47.01% [61] - 行业配置分散,偏好电子行业,未持有银行、医药生物等行业股票,投资标的选择偏好成长板块;持股集中度为6.12%,较为分散,选股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较优 [64][65][66] 资产配置 - 定位偏转债基金,通过可转债与股票的高弹性资产捕捉收益,以利率债提供稳定票息与流动性,根据市场周期动态调整股债比例 [67] - 债券市值占比稳定在78%-80%,可转债是核心收益增强工具,占比从2020Q1的2.71%飙升至2024Q3的87.78%,企业债券占比从2020Q1的91.52%降至2024Q4的6.22%,国家债券占比稳定在5%-6%,金融债券阶段性增配 [67] - 股票市值占比呈长期上升趋势,从2020 Q1的11.43%逐步增至2024 Q3的19.3%,2024Q4回落至16.43%;现金类资产占比持续下降,从2020Q1的6.34%降至2024Q4的3.26%;其他资产波动显著但占比低 [70] 杠杆率 - 杠杆策略呈现“顺周期进攻、逆周期防御”特征,超额收益依赖基金经理对市场趋势的判断与调仓能力 [72] - 2020 - 2021年杠杆率高于同类均值;2022年杠杆率较同类均值低20.34%;2023 - 2024年杠杆率逐步回升至略高于同类水平 [72] 基金持有人分析 - 自2022年起,机构投资者份额占比迅速提升,2022年底达到75.76%,后续持续维持在80%以上,截止2024H1占比保持稳定 [74] 华商利欣回报A 基金业绩表现回顾 - 定位“固收+”基金,通过杠杆、久期与行业轮动策略在牛市中展现进攻性,收益回撤比与波动率有周期性与策略依赖性 [77] - 2023年回撤控制较优,体现防御属性;2024年收益修复明显;2025年以来表现持续改善,收益回升且保持低回撤与温和波动 [77] - 收益维度表现优于基准,2024年以来年化回报率达9.76%,高于业绩基准0.12%,Sharpe比率2.52、Sortino比率4.40,Alpha值达6.96;近一年保持超额收益优势;近两年年化回报为7.67%,Alpha值为3.61 [77] - 股票持仓以制造业为核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制造业占股票投资市值的77.43%,对应基金净值的15.01%;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较分散,单只个股持仓占比均未超过1% [80][81] 资产配置 - 债券配置结构持续优化,国债为稳定底仓,2023Q4至2024Q4占比在49%至78%区间内波动;金融债波动性强,2024年前三季度占比稳中有升,2024Q4为22.91%;企业债券占比呈下降趋势,从2023Q4的27.13%降至2024Q4的19.05%;可转债各报告期均未超过1% [82][83] - 大类资产配置上,债券主导,股票稳定,流动性管理灵活,债券占比稳定在75%-85%,股票仓位稳定在14%-20%,银行存款占比低于5%,其他资产不足4% [85] 杠杆率 - 杠杆策略呈现“顺周期进攻、逆周期防御”特征,风格稳中有攻 [87] - 2023Q4至2024Q4杠杆率整体回升,由102.76上升至112.01,期间波动幅度可控;2023Q4至2024Q3低于行业均值,2024Q4逼近并缩小与同类均值的差距 [87][89] 基金持有人分析 - 自2022年起,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较为稳定;截至2023年底,机构投资者占比为47.60%,个人投资者为52.40%;2024年中报,机构投资者占比下降至46.94%,个人投资者占比上升至53.06%,持有人结构仍以机构主导为主 [91]
基金转债持仓季度点评:低转债仓位固收+基金,25Q1规模大增
华西证券· 2025-04-27 16:00
业绩表现 - 2025Q1典型固收 + 基金跑赢纯债基金,转债基金收益率中位数达3.48%,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分别为0.13%、0.23%、0.39%,中长期纯债基金为 - 0.19%[1][8] 规模与仓位 - 2025Q1一、二级债基规模分别增加331、871亿元至7686、7692亿元,偏债混合基金规模轻微回落,转债基金规模达984亿元,环比增长34亿元[2][18] - 常规类别基金转债仓位全面回调,一级债基微降至8.65%,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分别降至12.22%、6.71%,转债基金仓位增至91.24%[2][22] 个券配置 - 公募基金加仓泛AI主线个券和光伏组件标的,如兴业转债、隆22转债等;减配大金融个券,如杭银转债、浦发转债等[3][35][37][39] - 2025Q1银行转债持仓前列数量减少,电新、农牧个券位列核心重仓[39][41] 行业倾向 - 2025Q1公募基金重点加仓电新、化工、电子、有色等板块,减仓银行、金融、医药、建筑等行业[3][42] 转债策略 - 多数机构选择静观其变,交易型机构积极做波段交易[45] - 转债对关税纷争脱敏,估值有修复空间,但需关注评级下调和正股波动风险[51] 风险提示 - 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权益市场风格轮动、转债市场规则调整影响市场[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