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振美国造船业
icon
搜索文档
欲抗衡中国造船业,美国议员访日韩寻造船合作
搜狐财经· 2025-08-18 12:20
美国造船业现状与战略 - 美国造船能力比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期更差,现有船坞老化,维修成本高企,舰艇动辄需要数年才能修复 [1] - 美国海军辅助舰队正在老化且数量远远不足,许多主要造船项目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年到三年 [5] - 2024年美国商船建造量仅占全球的0.1%,而中国占53%,韩国和日本紧随其后 [7] - 美国海军舰艇建造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产能是美国的230倍 [4] 美国与日韩合作计划 - 美国国会议员访问韩国和日本,探讨建立合资企业,为美国海军在印太地区建造和维护非作战舰艇 [1] - 合作重点将是油船、货船等为海军和为军事行动提供支持的非作战舰艇 [2] - 韩华集团以1亿美元价格收购美国费城船厂,为美国海军制造船舶 [7] - 韩国现代重工集团与美国爱迪生·舒埃斯特海工集团签署协议,建立"为了建造美国商船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 - 韩国提议向美国造船业投资1500亿美元,日本也在关税谈判中提出愿协助美国发展造船业 [7] 美国造船业面临的挑战 - 《琼斯法案》限制海外合作,采购规则禁止美军从海外购买军舰 [8] - 美国国内造船产业链断裂,工人培养需要数年,老旧船厂难以短期复兴 [8] - 美国造船厂难以吸引工人,日韩自身也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 [8] - 美国国内既得利益者强烈抵制海外合作,认为会导致本土就业受冲击 [8] 中国造船业发展现状 - 中国占全球商船产量超过50%,稳居世界第一 [4] - 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居世界之首,美军舰队规模自冷战结束以来减半 [4] - 中国通过合并两家造船企业,组建全球最大上市造船集团 [8] -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 [9] 国际合作与竞争态势 - 美国希望促成合作让美军能直接在印太地区维修舰艇,避免耗时两年返美维修 [2] - 五角大楼在最新年度预算中划出470亿美元用于造船 [4] - 中国与美国的竞争将促使中国造船业飞速升级 [9]
汽车制造商和船东警告特朗普政府:征收高额港口费将适得其反
第一财经· 2025-07-10 19:28
海运服务费用征收政策 - 第一阶段从10月14日开始征收"海运服务费用",最初提议对外国建造汽车运输船按150美元/CEU收费,后调整为按所载货物每净吨14美元收费 [1][3] - 即便按调整后标准,每艘船平均运成本仍可能达60万美元 [1] - 政策具有追溯效力且无上限,无法解决USTR希望遏制的行业行为 [3] 行业反对意见 - 68个利益相关方提交评论,包括韩国政府、世界航运理事会、福特、卡特彼勒等 [1][3][4] - 费用将损害价值1500亿美元的美国海运汽车进口市场 [3] - 汽车行业已面临汽车和零部件关税,新费用将造成双重负担 [6] 对美国出口的影响 - 费用将导致越来越少船舶愿停靠美国港口,减少出口选项并推高出口成本 [4] - 削弱美国出口竞争力,阻碍处理美国港口货物出口的能力 [3] - 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称费用会"直接损害"美国企业和消费者 [4] 美国造船业现状 - 美国建造汽车运输船数量极少,船厂产能有限无法扩大生产 [4] - 美国造船业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交付足够数量美国建造船只 [4] - 政策旨在重振美国造船业但落实困难 [1] 韩国企业的特殊诉求 - 韩国要求将现代汽车、起亚及现代格洛维斯排除在征收对象外 [6] - 现代和起亚在特朗普任期内履行了投资承诺,包括额外210亿美元投资计划 [7] - 韩方要求将港口费用收取次数上限设定为每年五次 [6][7] 替代运输方案 - 货代和货主对新资费实施持观望态度 [5] - 改道成本也将上升,加拿大和墨西哥陆运承接能力有限 [5] - 费用最终将转嫁给客户和美国消费者 [1]
特朗普突然加征进口钢铝关税,从25%从50%,这次可不是乱出拳
搜狐财经· 2025-06-04 23:05
全球造船业格局 - 中国占据全球造船市场主导地位,2023年拿下超70%的新造船订单,在18种主流船型中有14种新接订单量位居世界首位,全球55%的造船完工量来自中国[1] - 美国商船产量严重萎缩,截至2024年仅占全球总量的0.1%,远落后于中国、日本、韩国和法国等竞争对手[3] 美国重工业困境 - 美国工业面临人工成本高、工人短缺、材料供应不足和供应链不完善等系统性挑战,轻工业薄弱导致基础物资短缺,造船业衰退进一步制约全球贸易竞争力[3] - 美国政府曾通过补贴政策试图重振本土造船业并吸引日韩企业投资,但收效甚微,本土企业仍难以参与国际竞争[3] 钢铝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将钢铝进口关税从25%提升至50%,钢铁成本约占商船总成本的30%,该政策旨在刺激本土钢铝产业并迫使外资企业赴美建厂[4] - 关税政策直接干预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交易,原149亿美元收购案因50%关税导致海外迁移不可行,变相迫使日方承诺追加100亿美元在美投资[6][8] 钢铁行业动态 - 中国钢铁企业因2022年房地产调整周期转向出口市场,连续两年保持30%左右的出口增速,低价策略加剧全球竞争压力[6] - 美国钢铁公司在行业压力下寻求出售,日本制铁试图收购以服务在美日系车企,但遭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6][8] 政策战略意图 - 美国通过关税保护本土钢铁产能,防止产业外迁并保障就业,同时为造船业复兴提供原材料基础[4][8] - 政策设计具有双重目标:既维护现有工业体系(如保留美国第三大钢铁公司),又强制获取外资新增投资(如日本制铁100亿美元承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