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行业变革
icon
搜索文档
两高管同日离任!中银国际证券与华宝基金在行业转型中寻找新航向
搜狐财经· 2025-06-30 12:12
中银国际证券高管变动 - 资管总监赵青伟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务,辞任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原定任期至第二届董事会届满之日[2][3] - 董事长宁敏因工作调动于6月23日离任,其在任期间公司总资产从371.09亿元增长至749.09亿元,归母净资产从79.86亿元增至179.86亿元[4][5] - 赵青伟离任前公司资管业务收入连续下滑:2022年7.66亿元(+43.89%),2023年5.3亿元(-30.83%),2024年5.07亿元(-4.23%),营收占比从25.9%降至17.58%[5][6] - 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1.23%、-0.64%、-1.79%,资管业务作为第二大收入支柱持续萎缩[6] 华宝基金高管变动 - 副总经理吕笑然因工作调动离任,任期仅5个月19天,此前2021年7月加入公司担任资管业务总监[7][9][11] - 公司近年高管更替频繁:2021年8月李慧勇(任期3年5个月)、2024年7月刘欣(任期3年8个月)相继离任[11][12]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华宝基金管理规模3175.5亿元,行业排名从第23位下滑至第31位[13] 行业背景 - 2025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券商资管通道业务萎缩、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全面落地,行业面临深度调整[16] - 两家机构高管同日离任反映金融机构在监管收紧、业务重构及竞争加剧下的主动调整[16]
科技+场景+资金:消费金融巨头如何筑起“护城河”
经济观察网· 2025-06-19 22:00
消费金融行业融资动态 - 消费金融市场融资活跃度持续攀升,头部机构构建多元化融资矩阵 [1] - 马上消费金融发行10亿元资产支持证券,优先A档票面利率1.85%创年内新低 [1] - 中银消费金融拟发行15亿元金融债券,中邮消费金融已完成15亿元金融债券发行 [1] - 中原消费金融拟发行15亿元资产支持证券,海尔消费金融完成10亿元金融债券簿记建档 [1]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但居民短期贷款前5个月减少2624亿元 [1]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消费金融体系始于1985年首张信用卡发行,2009-2013年为试点期,首批4家持牌公司成立 [2] - 2014-2017年为爆发期,持牌公司增至24家,银行系主导 [2] - 2017年至今进入规范期,监管强化资质、利率、催收等要求,持牌公司稳定在31家 [2] - 行业转向精细化运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成为竞争关键 [2] 行业分化现状 - 前五名头部机构净利润合计占比超60%,尾部10家机构市占率不足5% [3] - 头部机构通过科技、场景、资金三维度构建护城河,传统机构面临转型阵痛 [4] 科技赋能与场景构建 - 头部机构将科技融入获客、风控、审批全流程,提升效率与个性化服务 [4] - 马上消费金融发布"天镜"大模型3.0,招联消费金融大模型使审批效率提升40% [5] - 场景金融成为差异化竞争策略,中邮消费金融上线"YO生活"平台,海尔消费金融覆盖家电、医美等1800多家门店 [6] 资金渠道多元化 - 头部机构拓展ABS、金融债、同业拆借等多渠道融资,平滑市场波动 [5] - 多元化资金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支持业务稳健扩张 [5] 政策与市场展望 - 2025年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国家鼓励加大消费贷款投放,重点发展服务消费 [7] - 服务消费成为内需增长潜力点,消费金融公司可拓展相关金融场景 [8] - 居民贷款率稳定增长,借贷意愿与杠杆空间仍有潜力 [8]
办车贷才能优惠?汽车金融大变革
36氪· 2025-06-19 12:13
汽车金融市场现状 - 汽车金融市场参与者包括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竞争激烈[1] - 部分银行通过"高息高返"模式争夺市场份额,返佣比例达8%-15%[2] - "高息高返"模式下贷款渗透率超过80%,消费者可获得车价优惠[4] - 行业利润空间被过度压缩,部分银行已取消"高息高返"业务[6] 政策环境 - 2023年2月出台政策加大交通物流行业金融支持,鼓励优化货车贷款条件[6] - 2023年6月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不超过3万元[6] - 2023年7月发布措施促进汽车消费,要求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6] - 2023年8月修订《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加强对汽车金融公司监管[6] - 2023年9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方案,目标2023年汽车销量2700万辆[6] - 2023年10月发布通知支持扩大汽车消费[6] 市场问题 - 部分经销商诱导客户提前还款以重复获取返佣,扰乱市场秩序[7] - 消费者权益受损,包括强制搭售金融产品和不透明服务条款[7] - "免息贷款"实为营销话术,利息成本通过车价内折算转移[10] - 银行面临"长贷短还"风险,车主普遍选择两年后提前还款[11] - 车贷提前还款投诉量达数千条,主要涉及拒绝提前还款等问题[13] 监管措施 - 重庆金融监管局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以高额返佣等不正当手段竞争[15] - 四川省银行业协会要求降低对客实际利率、合理确定佣金比率[15] -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因贷前调查不审慎被罚款30万元[16] - 开封市银行业协会要求杜绝推介高佣金汽车金融产品[16] 银行动态 - 多家银行上调还款门槛,延长提前还款期限、提高违约金比例[18] - 交通银行2024年汽车分期余额增加674.16亿元,增幅240.10%[19][21] - 平安银行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937.95亿元,新能源汽车贷款增长73.3%[21] - 浦发银行新能源汽车贷款规模90.82亿元,占比提升11.2个百分点[22] - 兴业银行汽车分期交易量同比提升276.65%[22] 行业趋势 - 行业将从高额返佣驱动转向回归金融服务本质[22] - 银行需提升风控能力和服务体验,采用精细化风控模式[24] - 银行将向"场景经营者"转型,深耕汽车消费场景[24] - 市场将呈现多元化竞争,建立透明化体系保护消费者权益[24] - 行业将走向规范共赢、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