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快通模式

搜索文档
我国首条自贸区中欧班列10年开行1378列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08:58
运营数据 - 中欧(厦门)班列开通10周年 累计开行1378列 载货12万标箱 货值超355亿元人民币[1] - 货物种类覆盖电子 机械 日用品 生物医药等超千种品类[1] - 安智贸项目货物累计运输2万余标箱 货值超100亿元人民币[1] 线路网络 - 从单一线路扩展至7条线路 辐射1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0多个城市[1] - 相比国际海运缩短10至20天运输时间[1] - 为福建及周边企业搭建对接欧洲贸易的绿色通道[1] 货物结构演变 - 初期主要装载服装 陶瓷等小商品[1] - 现阶段新增生物医药 新能源汽车 光伏组件等高附加值产品[1] - 实现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的双向贸易流动[1] 通关创新模式 - 创新实践铁路快通模式 通过前置核验舱单数据实现智能化监管[2] - 采用一站式验放和数字化通关系统[2] - 实现货物即到即查即放即转 保障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全线放行[2] 企业效益提升 - 安智贸项目使电子产品在欧洲可优先办理海关手续[2] - 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2] - 海关通过新放行系统实时掌握企业接收情况 提升监管时效[2]
中国首条自贸区始发中欧班列开通10年载货12万标箱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18:31
中欧(厦门)班列运营数据 - 班列开通10周年 累计开行1378列 载货12万标箱 货值超355亿元人民币[1] - 货物种类覆盖电子 机械 日用品 生物医药等超千种品类[1] - 安智贸项目货物达2万余标箱 货值超100亿元人民币[1] 线路网络与运输优势 - 从单一线路扩展至7条线路 辐射1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0多个城市[1] - 相比国际海运缩短10至20天运输时间[1] - 为电子信息 光伏组件等中国制造出口欧洲提供高效物流方案[1] 货物结构升级 - 从服装 陶瓷等小商品升级至生物医药 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1] - 实现双向贸易 俄罗斯木材 比利时聚乙烯等货物进口中国[1] 通关便利化措施 - 创新铁路快通模式 通过前置核验舱单数据实现智能化监管[2] - 实施一站式验放和数字化通关 实现货物即到即查即放即转[2] - 安智贸项目使电子产品在欧洲可优先办理海关手续[2] 基础设施与系统支持 - 依托前场大型铁路货场建设海关新放行系统[2] - 通过数据交换实时掌握企业接收放行情况[2] - 保障班列一次报关 一次查验 全线放行[2]
中欧班列(深圳)已开通27条出口线路 上半年累计发运出口班列85列 装载货物4.4万吨
深圳商报· 2025-07-21 06:43
中欧班列(深圳)运营数据 - 2023年上半年累计发运出口班列85列,同比增长11.8% [1] - 装载货物总量达4.4万吨,同比增长4% [1] - 货值达25亿元人民币 [1] 海关政策与效率提升 - 深圳海关实施铁路快通模式,提升通关单证申报效率 [1] - 即到即查绿色通道缩短货物口岸停留时间,保障准时发运 [1] - 企业可通过属地海关直接办理舱单归并、分票等手续,无需额外转关申报 [1] - 海关通过电子数据审核实现转关监管,压缩企业申报成本 [1] 深圳海关支持措施 - 构建快速协调机制,"一对一"指导企业申报 [2] - 设立服务专窗一次办结通关手续,加快业务办理时效 [2] - 全时段预约查验,实现正常货物即到即查即放 [2] - 支持开通跨里海新线路及"跨境电商+精品班列"创新模式 [2] 线路覆盖与区域拓展 - 已开通27条出口线路,覆盖47个国家及地区 [2] - 出境口岸包括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等 [2] - 目的地涵盖德国、捷克、意大利、俄罗斯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