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理财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市同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权益分派方案 - 公司以2024年12月31日股本219,493,931股剔除回购股份827,800股后的218,666,13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3.2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69,973,161.92元 [2][3] - 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的827,800股不参与权益分派,除权除息价格计算调整为每10股现金红利3.187931元(股权登记日收盘价-0.3187931元/股) [2][8] - 分红方案已获2025年5月15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实施时间未超过两个月,且期间股本未变动 [3] 分红对象及实施细节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8日,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7月9日,分派对象为登记日在册股东 [5][6] - 现金红利将通过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于2025年7月9日划入股东资金账户 [7] - 差异化税率适用于香港市场投资者(每10股派2.88元)及个人持股期限(1个月内补缴0.64元/10股,1年内补缴0.32元/10股) [4] 理财产品动态 - 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额度不超过50,000万元,期限12个月内可滚动使用 [12] - 近期赎回两笔理财产品:平安银行3,000万元(收益148,841.10元)和中信银行8,000万元(收益493,150.69元) [13] - 新增购买四笔结构性存款:中信银行8,000万元(年化1.00%-2.15%)、平安银行3,000万元(年化1.30%-1.90%)、中国银行2,600万元(年化0.60%-2.75%)和2,400万元(年化0.59%-2.74%) [15][16][19] 资金管理策略 - 理财资金投向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产品,旨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提升盈利能力 [16] - 公司通过财务部实时监控理财风险,审计部及独立董事监督资金使用,并定期披露投资情况 [16] - 公告日前12个月内理财产品购买及赎回情况已按规定披露 [17]
重磅新规将出台!银行理财产品信披会有哪些变化?
新浪财经· 2025-05-28 13:37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智通财经记者 | 韩宇航 整体来看,此次规范的核心直指公募银行理财产品,由于保险资管多是私募性质的产品,信息披露以约定为主。周毅钦认为,公募产品面向普罗大众,投资 者专业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不一,因此有必要进行更为规范的信息披露。 "通过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认可的平台披露信息,定期披露季度、半年度、年度报告,涵盖产品规模、净值、投资资产等多方面内容,提升信息披露的及时 性、准确性和透明度,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公募理财产品。"周毅钦表示。 "业绩"相关不能模糊 针对《管理办法》中有关业绩比较基准的要求,周毅钦对智通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屡见不鲜。《管理办法》中明确了产品管 理人原则上不得调整业绩比较基准。若因投资策略、投资范围重大变化确需调整,要严格走内部审批流程,及时披露调整情况及理由,且在定期报告等中披 露历次调整情况。 对于业绩比较基准披露规范化的具体方向,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分析指出,开放式产品应该禁止披露固定数值或区间型的业绩比较基准,可以设置曲 线型或指数型的业绩比较基准,比如参考金融市场的某个曲线。 对于期限 ...
银行理财产品,最新榜单揭晓
中国证券报· 2025-05-22 21:47
债券市场表现 - 4月债券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9个基点至1.62% [1] - 高票息信用债、长久期利率债较受机构欢迎 [1] - 国际投资者重估中国资产,红利价值、内需+自主可控等板块受关注 [1] 银行理财产品榜单分类 - 榜单分为7类产品:定期开放6个月以内"固收+"、定期开放6个月及以上"固收+"、定期开放纯债固收类、定期开放混合类、最短持有期"固收+"、最短持有期纯债固收类、最短持有期混合类 [3][5][7][9][11][13][15] - 产品运作类型包括每日开放、定期开放和最短持有期 [20] - 投资性质包括现金管理类、纯债固定收益类、固收+类和混合类 [20] 定期开放6个月以内"固收+"产品 - 上榜产品加权年化收益率和波动率均较3月上涨 [3] - 期末产品平均规模约12.61亿元 [3] - 通过持有多样化资产和配置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的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3] - 持有的资产类型包括委外投资、代客境外理财、指数基金及黄金ETF等 [3] 定期开放6个月及以上"固收+"产品 - 上榜产品期末平均规模约2.01亿元 [5] - 平均规模、加权年化收益率均值和平均已实现波动率基本持平 [5] - 投资组合以债券为核心,辅以委外投资、持有代客境外理财及黄金ETF等 [5] 定期开放纯债固收类产品 - 15只上榜产品的风险等级均为二级(中低) [7] - 加权年化收益略低,下行风险明显降低 [7] - 债券类资产平均配置比例环比下降,信托贷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持仓占比有所提升 [7] 定期开放混合类产品 - 上榜产品风险等级均为三级(中风险) [9] - 期末平均产品规模为3.24亿元,较3月显著上升 [9] - 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有所上升,沪深300ETF、港股通互联网ETF等指数基金被多只产品配置 [9] 最短持有期"固收+"产品 - 上榜产品加权年化收益率均值和平均已实现波动率均下降 [11] - 期末产品平均规模增长至27.06亿元 [11] - 资产配置以债券投资为核心,持有同业存单、拆放同业及债券买入返售的产品数量增加 [11] 最短持有期纯债固收类产品 - 上榜产品的加权年化收益率较3月略有下降 [13] - 平均产品规模增加至61.98亿元 [13] - 超半数上榜产品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超过30% [13] 最短持有期混合类产品 - 上榜产品平均规模约为30.91亿元,较3月大幅上涨近三倍 [15] - ETF和指数投资受青睐,配置黄金ETF、中证红利低波ETF、优先股等资产的产品较多 [15] 榜单评价方法 - 采用2023年9月1日至2025年4月30日总计20个月的银行理财市场公开数据 [19] - 通过年化加权收益率、收益波动、下行风险、购买成本等多个维度进行月度综合分析 [19] - 数据库包含的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超过26.80万亿元 [19] - 入围榜单的理财产品规模原则上需达到8000万元及以上 [19] 产品评价指标 - 纯债固收类产品评价指标包括年化加权收益(65%)、波动率(15%)、下行风险(15%)、购买成本(5%) [22] - 固收+类产品评价指标包括年化加权收益(70%)、波动率(15%)、下行风险(10%)、购买成本(5%) [23] - 混合类产品评价指标包括年化加权收益(65%)、波动率(15%)、下行风险(15%)、购买成本(5%)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