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搜索文档
提炼长江文化精神标识 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形象建构和传播
人民网· 2025-07-17 18:10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并"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以保护文化遗产、赓续文脉、满足国民精神需求为目标 [1] -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积淀了无数珍贵文化遗产,其文化带具有重要文明意义和地域特色,是中华文明演进轨迹的见证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重大考古发现促使人们对长江文化的成就、特质和地位进行全新审视,长江文化研究对探寻文明起源和文化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1] 长江文化研究成果 - 近年来长江流域文化研究活跃,整体性发展和区域性研究均成果颇丰,如《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长江文明史》等著作从综合视角或考古资料角度系统回顾长江文明发展 [2] - 长江孕育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中华文明的标志,其精神内涵应从思维抽象、实践具象、生活气象和数字意象四个维度深入剖析 [2] - 需整合多学科研究长江文化,拓展研究全局视野,明确保护利用的基本维度和价值形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 政策规划与实施 - 2022年8月《"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 [3] - 2025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强调系统阐发长江文化内涵,提出系列举措确保建设持续推进,旨在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3] - 基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物资源开展精神标识提炼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