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偿付能力

搜索文档
第二季度险企偿付能力发布 5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
金融时报· 2025-08-13 11:03
行业偿付能力总体状况 - 143家保险机构披露2025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包括60家人身险公司和83家财产险公司及再保险公司 [1] - 行业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约为493% 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约为524% 较去年同期均有上升 [4] - 14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达到最高AAA级别 5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 [1][2] 偿付能力监管标准与达标情况 - 偿付能力达标需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2] - 所有披露报告的险企均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的要求 [2] - 风险综合评级分为A、B、C、D四个大级别 细分为AAA、AA、A、BBB、BB、B、C、D八个子级别 [2] 风险综合评级分布情况 - 46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A类 其中14家达到最高AAA级 [2] - 90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 包括53家财险公司和37家人身险公司 [2] - 5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分别为前海财险、安华农险、华安财险、亚太财险、华汇人寿 [2] 风险综合评级C类险企具体情况 - 安华农险因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风险导致评级为C [3] - 华安财险在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领域存在风险 [3] - 前海财险因经营未实现盈利导致实际资本损耗 2025年二季度保险业务收入6.06亿元 净利润-0.51亿元 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00.84% [3] - 亚太财险88.32%股权处于被冻结、被质押状态 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10.81% 被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 [3] - 华汇人寿因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未完成 自2022年第一季度起评级为C 经营业务接近停滞 [3] 偿付能力提升措施 - 外源性方面:14家险企公布增资计划 包括中华联合人寿、国富人寿等 10余家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 [5] - 内源性方面:130余家险企平均投资收益率1.96% 综合投资收益率2.21% 两家险企投资收益率为负数 [5] 未披露报告机构情况 - 瑞华健康因技术原因延期披露 2025年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73.71%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1.51% [6] - 上海人寿最新报告停留在2019年 中融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珠江人寿报告停留在2021年 合众人寿2024年第二季度后未公开数据 [6]
银行指数屡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回升,年内上涨超16%
大众日报· 2025-08-13 10:47
A股银行板块表现 - 2025年以来银行板块保持强势,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股价创历史新高 [1][13] - 同花顺银行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超16%,大幅跑赢主要股指 [1][13] - 农业银行以2.11万亿元流通市值超过工商银行成为A股流通市值之王 [1][13] 银行股价格表现 - 7月10日四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股价均创历史新高,助力沪指重回3500点 [1][13] - 6月25日A股银行板块继续强势上涨 [1][13] 机构资金配置 - 公募基金对银行股持仓总市值达2053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27% [1][13] - 93家基金公司的353只公募基金持有农业银行A股10.37亿股,持股市值60.97亿元 [1][13] - 2024年以来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大举建仓银行H股 [1][13] 银行增持计划动态 - 成都银行因股价持续超过原增持计划价格上限,拟调整增持计划 [1][13][14] - 华夏银行部分董事、监事及业务骨干计划以自有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增持股份,但受定期报告窗口期和市场波动影响暂未实施 [2][14] 银行板块走强驱动因素 - 银行业基本面实质性改善,资产质量提升,不良贷款率下降,拨备覆盖率保持合理水平 [3][14] - 政策环境边际改善,包括降准释放流动性、优化监管考核等 [3][14] - 中长期资金入市及指数化投资推动银行配置价值增强,高股息标的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吸引力提升 [3][15] 保险行业偿付能力状况 - 143家险企披露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行业整体呈现向好态势 [5] - 14家保险公司获AAA最高偿付能力评级,包含6家寿险公司和8家财险公司 [5][6] - 46家险企获评A类风险综合评级,90家获评B类 [6] 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 - 5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包括4家财险公司(安华农险、华安保险、亚太财险、前海财险)和1家寿险公司(华汇人寿) [7] - 亚太财险风险综合评级从B类下滑至C类,前海财险因管理层变动、股权质押及连续亏损处于不利地位 [7][12] - 华汇人寿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高达2000%,但因公司治理问题整改未完成导致风险评级为C类,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8] 险企整改措施 - 5家C类险企已启动整改计划,涵盖公司治理重构、资本补充和风险管理升级 [12] - 华安财险增资扩股取得实质性进展,亚太财险对波动指标进行回溯分析并完善 [12] - 前海财险加强风险管理并降低最低资本 [12] 报告披露异常情况 - 瑞华健康因技术原因延迟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73.71%,综合充足率101.51%,接近监管红线 [10] - 中融人寿、上海人寿、珠江人寿和富德生命人寿四家公司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披露时间停留在2021年,合众人寿2024年二季度后未更新数据 [11]
鑫闻界|5家险企偿付能力“亮红灯”,都是因为啥?
齐鲁晚报· 2025-08-04 18:26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详细的分析总结: 行业整体偿付能力披露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3日,共有143家险企发布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包括60家人身险公司、83家财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 [2] - 1家人身险公司和4家财产险公司因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导致偿付能力不达标 [2] - 瑞华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延迟披露2025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信息,预计披露时间为8月中旬 [2][4] 险企风险综合评级分布 - 2025年第二季度,46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获评A类,其中14家达到AAA级 [3] - 90家险企评级为B类,包括53家财险公司和37家人身险公司 [3] - 5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2家险企因成立时间较短未披露评级 [3] 偿付能力监管标准 -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50%,衡量保险公司高质量资本的充足状况 [3] -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100%,衡量保险公司资本的总体充足状况 [3] - 风险综合评级不得低于B级 [3] 不达标险企具体名单 - 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的5家险企包括:华汇人寿、安华农险、华安财险、前海财险和亚太财险 [3] - 这5家公司均因风险综合评级低于B级导致偿付能力不达标 [3] 个别不达标险企详细情况 - 华汇人寿自2013年起暂缓披露年度报告,因公司治理问题整改未完成,2022年第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由B类降为C类 [5] - 华汇人寿业务基本停摆,官网仅有一款团体寿险在售,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2.67万元,亏损2190.85万元 [5] - 安华农险2022年第四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由B类降为C类,曾多次受到监管处罚,董事长职位自2023年5月起空缺 [5][6] - 安华农险2025年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3.82亿元,净利润9912万元 [6] - 前海财险2022年第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由B降为C,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24年末的107.12%降至100.84%,逼近监管红线 [6] - 前海财险预测下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将降至85.88%,低于监管要求,公司自成立以来仅2022年盈利,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6.06亿元,亏损5096.22万元 [6] - 华安财险2022年第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由B降至C,董事长职位已空缺5年,2025年上半年全系统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26份,罚款总金额415.2万元 [6][7] - 亚太财险2024年第四季度风险综合评级降为C类,受股权变动困扰,股东所持股权多次被拍卖,综合成本率仍超100% [7] 瑞华健康险特殊情况 - 瑞华健康险因"技术原因"延迟披露2025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信息 [4] - 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73.7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1.51%,均逼近监管红线 [4] - 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正面临资本考验,总经理田凯于2025年7月4日因个人原因辞职 [4]
175家险企相继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4家险企仍“亮红灯” 3家险企退出“差生”队列
金融时报· 2025-05-08 10:04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偿付能力整体向好 不达标机构数量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7家缩减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4家 [6] - 175家险企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其中4家风险综合评级为C导致偿付能力不达标 3家险企评级提升退出不达标序列 [1][4] 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情况 - 华汇人寿连续12个季度评级为C 主要因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未完成 但公司表示偿付能力充足且资产流动性较好 [2] - 华安保险2024年三、四季度评级均为C 主要在可资本化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领域存在风险 [3] - 安华农险2024年三、四季度评级均为C 主要原因为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风险 整改工作已取得实质进展 [3] - 亚太财险2024年四季度评级由B类降至C类 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加强数据管理和回溯分析异常指标 [3] 偿付能力改善公司情况 - 北大方正人寿风险综合评级从2024年二季度D级升至四季度B类 通过加强偿付能力管理和提升资本质量实现改善 [4][5] - 三峡人寿评级从2024年二季度D级升至四季度B类 正推进第二轮增资和业务恢复工作 多措并举改善风险状况 [4][5] - 珠峰财险评级从2024年三季度C类升至四季度B类 通过增资扩股降低可资本化风险 重点改进战略风险和操作风险 [4][5] 行业整体偿付能力状况 - 所有175家已披露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不低于50%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不低于100% [2] - 保险公司一季度通过永续债和资本补充债券"补血"523亿元 占总补血规模540亿元的96.88% [6] - 另有4家保险公司合计增资16.83亿元 [6] - 部分险企长期未披露偿付能力报告 包括上海人寿(2019年后未披露)、中融人寿等三家(2021年后未披露)、合众人寿(2024年二季度后未披露) [6] 偿付能力提升驱动因素 - 内源性因素: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提升改善偿付能力充足率 [6] - 外源性因素:险企通过增资与发债等活动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 [6] - 行业需要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改善经营业绩 多渠道寻求资本补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