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综合评级

搜索文档
二季度偿付能力“体检”:5家险企不达标
北京商报· 2025-08-05 08:48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现状 - 截至8月4日已有143家保险机构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包括60家人身险公司和83家财产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 [1] - 上半年仍有5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未达标包括4家财产险公司(安华农险、华安保险、亚太财险、前海财险)和1家人身险公司(华汇人寿) [1] - 偿付能力达标需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风险综合评级≥B类三项指标 [2] - 5家未达标公司主要因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不符合要求部分公司涉及公司治理风险和操作风险如安华农险因董事长空缺多年等问题导致评级偏低 [2] 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影响 - 偿付能力不达标会损害保险公司信誉度导致消费者质疑其财务稳健性并可能引发信用评级下调增加融资难度和成本 [3] - 监管层面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监管谈话、限制高管薪酬、责令停止部分或全部新业务等 [3] - 瑞华健康因技术原因延迟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该公司成立仅七年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即将见底 [4] 险企改善偿付能力的措施 - 部分公司通过增资和高管选聘成功改善偿付能力如三峡人寿、珠峰财险、富德产险等 [5] - 华安保险已完成董事会换届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至150%以上计划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加强成本管控等措施持续改善 [5] - 亚太财险已针对风险综合评级失分点进行数据梳理并督促相关部门整改 [6] - 专家建议通过增资扩股、优化产品结构、出售非核心资产、完善内控及加强风险管理技术等手段提升偿付能力 [6] 长期未达标公司的市场退出问题 - 华汇人寿自2022年一季度起连续十多个季度偿付能力不达标目前仅售一款团体定期寿险业务基本停滞 [7] - 专家认为应建立市场退出机制淘汰长期无法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以保护投保人权益和净化市场环境 [7] - 监管政策明确对风险大且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保险机构将收缴金融许可证并依法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8]
143家险企披露最新偿付能力报告 5家“亮红灯”
证券日报· 2025-08-04 00:13
偿付能力总体情况 - 截至8月3日共有143家险企发布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包括60家人身险公司83家财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 [1][2] - 其中5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包括4家财险公司和1家人身险公司 [1][2] - 偿付能力达标需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1] 风险综合评级分布 - 风险综合评级A类险企共46家其中14家达到最高AAA级包括日本财产保险工银安盛人寿中意人寿等 [2] - B类险企共90家包括53家财险公司和37家人身险公司 [2] - C类5家险企为华汇人寿安华农险华安财险亚太财险新疆前海联合财险 [2][3] 评级不达标原因分析 - 华汇人寿因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未完成2022年第一季度评级由B类降为C类 [2] - 安华农险2024Q4及2025Q1评级为C类主因公司治理风险 [2] - 华安财险2024Q4及2025Q1评级为C类涉及声誉风险和操作风险 [3] - 操作风险问题包括不当宣传销售误导套取费用监管报送不实等 [3] - 公司治理问题涉及三会一层运作不规范董监高履职瑕疵关联交易披露不全等 [3] 偿付能力与整改措施 - 5家C类险企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已达标 [4] - 华安财险通过增资扩股实质性进展化解治理风险 [4] - 亚太财险对波动异常指标回溯分析完善经营基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4] 行业资本补充趋势 - 行业对资本需求预计保持增长可通过债务性工具(资本补充债)和股权性工具(股东增资优先股)补充资本 [4] - 业务成熟现金流稳定险企可尝试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间接提升偿付能力 [4]
5家险企偿付能力“亮红灯” 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为主因
环球网· 2025-05-27 11:28
行业偿付能力概况 - 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6.5%,整体保持充足 [1] - 行业整体呈向好态势,3家公司退出偿付能力不达标行列,但仍有5家公司不达标 [3] - 超160家险企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56家风险综合评级为A类,近百家为B类 [3] 偿付能力监管标准 - 达标需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风险综合评级≥B类 [3] 不达标险企情况 - 5家不达标公司为华汇人寿、安华农险、华安保险、亚太财险、前海财险 [3] - 亚太财险风险综合评级由2024年三季度的B类降至四季度的C类,主因股东股权和公司治理问题 [3] - 华汇人寿已连续十余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3] 不达标主要原因 - 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是主因,涉及公司治理、操作风险、合规等问题 [3] - 偿付能力充足率临近监管红线叠加业务亏损导致资本内生能力弱 [3] 不达标影响及改善措施 - 偿付能力不达标可能限制业务开展,需调整业务结构、加强风险管理、多渠道补充资本 [4] - 监管机构可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市场信心并增加融资难度 [4]
风险综合评级拖累偿付能力 五家险企“亮红灯”
中国证券报· 2025-05-27 05:45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现状 - 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6.5%,整体保持充足 [1] - 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9.3%、196.6%、25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9.5%、132.8%、221.6% [2] - 当前超160家险企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56家风险综合评级为A类,近百家为B类 [2] 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情况 - 5家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包括1家人身险公司(华汇人寿)和4家财产险公司(安华农险、华安保险、亚太财险、前海财险) [1][2] - 亚太财险为新增不达标成员,风险综合评级由2024年三季度的B类降至四季度的C类 [3] - 华汇人寿已连续十余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主要因公司治理问题整改未完成 [3] 不达标主要原因 - 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是主因,涉及公司治理、操作风险、合规等问题 [2] - 华安保险在可资本化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领域存在问题 [3] - 前海财险主要扣分项为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 [3] 改善措施与影响 - 不达标险企需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公司治理、多渠道补充资本等措施改善偿付能力 [4] - 安华农险表示整改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4] - 亚太财险拟通过加强数据管理和回溯分析异常指标来改善风险管控能力 [5]
一季度险企“体检报告”出炉:偿付能力保持充足,4家机构因评级不达标亮红灯丨南财保险测评(第98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17:17
行业整体偿付能力情况 - 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6.5%,均高于监管红线 [1] - 财产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9.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9.5%;人身险公司分别为196.6%和132.8%;再保险公司分别为255%和221.6% [1][9] - 行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但仍有4家保险公司不达标(1家寿险+3家财险) [1] 偿付能力监管框架 - 监管指标包括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和风险综合评级(≥B类) [2] - 2025年一季度4家公司因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导致不达标:华汇人寿、华安保险、安华农险、亚太财险 [2][3][4] 不达标公司具体情况 - 华汇人寿连续12个季度评级为C,主因公司治理问题未完成整改,但资产流动性和偿付能力风险可控 [3] - 华安财险连续两季度评级为C,涉及可资本化风险、声誉风险和操作风险,计划通过经营改善逐步化解 [3] - 安华农险因公司治理风险被评C类,整改已取得实质进展 [3] - 亚太财险评级从2024年Q3的B类降至Q4的C类,计划加强数据管理和指标回溯分析 [4] - 前海财险未披露2024年Q4评级结果,但已针对前期C类评级问题落实整改 [5] 评级改善与优秀案例 - 珠峰财险、北大方正人寿和三峡人寿3家公司从C类提升至B类及以上 [6] - 北大方正人寿通过分类管理可资本化/难以资本化风险改善评级 [6] - 三峡人寿通过增资和业务恢复优化战略风险 [6][7] - 珠峰财险通过增资扩股降低可资本化风险,重点改进战略和操作风险 [7] - 13家公司在2024年Q4获AAA类最高评级,包括8家人身险公司和5家财产险公司 [8] 资本补充与监管动态 - 部分人身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如国联人寿仅54.74%(接近监管红线) [10] - 中华联合人寿拟增资12亿元,注册资本从29亿元增至41亿元 [11] - "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中小险企仍面临较强资本补充需求 [11]
156家险企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3家成功“摘帽”
证券日报· 2025-05-07 00:42
偿付能力总体情况 - 截至5月6日已有156家保险公司披露偿付能力报告其中5家因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而整体未达标 [1] - 偿付能力达标需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风险综合评级≥B类 [2] 风险综合评级分布 - 评级为A类的险企共54家包括6家财险公司和9家人身险公司获AAA级24家AA级15家A级 [2] - 评级为B类的险企共97家其中56家为财险公司41家为人身险公司细分包括23家BBB级49家BB级25家B级 [2] - 华汇人寿安华农险等5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主因涉及公司治理可资本化风险声誉风险等具体问题 [3] 评级不达标原因分析 - 5家未达标险企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已达标问题集中于公司治理整改未完成或操作风险等非资本指标 [3] - 普华永道指出低评级险企普遍存在"三会一层"运作不规范关联交易披露不全等治理问题需提升管理效果以改善评级 [4] 评级改善案例 - 三峡人寿北大方正人寿等3家险企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由C类升至B类三峡人寿通过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15.37亿元增至30.33亿元)改善战略风险 [5][6] - 北大方正人寿通过分类管理风险加强偿付能力管控及薄弱指标整改实现评级提升 [6] 行业未来趋势 - 中小险企资本补充需求将持续需通过股权融资引入战投等方式多元化补资本同时优化治理及投资组合以提升评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