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碳实践
icon
搜索文档
从“绿色基因库”到“生态价值高地”,伊春做了什么?|“两山”理念地方探索与经验
中国环境报· 2025-06-11 09:10
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 伊春市拥有野生动植物近20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4种,已知药用植物700多种[2] - 通过制度创新颁布《伊春市红松保护条例》等法规,建立"林长+河湖长+田长"联动机制,并设立"伊春生态日"强化全民生态意识[2] - 运用智慧林业指挥系统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和地面监测,构建"空地一体化"巡护网络,造林成活率提升至95%,造林时间从单季扩展至三季[3] 生态产业体系构建 - 蓝莓产业年采集量达5000吨,"伊春蓝莓"品牌价值16.5亿元,开发白桦汁、蓝莓汁等800余种产品[6] - 建成205个特色种养基地,培育56户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北沉香工艺品、黑木耳栽培等产业带动近万人就业,户均增收超5万元[7] - 作为国家森林碳汇试点单位,2024年森林资源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获贷款10.4亿元,试点"红松林碳汇期货"探索区域性碳交易市场[8] 科技与产业融合 - 自主研发抗低温传感器、冻土带碳通量监测仪等设备,构建智能溯源系统保障森林食品品质[9] - 推进"1+5+N"电商产业集聚区布局,形成直播选品、电商销售、物流仓储全链条营销体系,扩大"森林大厨房"布局[9] - 依托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支持中科院、东北林业大学等十余个科研团队,培养生态保护专业人才400余名[8] 冰雪经济差异化发展 - 借势"尔滨现象"推出"森林冰雪+民俗/康养/赛事"模式,打造"伊春号"旅游列车和"森林冰雪欢乐季"[7] - 设立"伊春冰雪日"强化品牌效应,推动从"旅游"向"旅居"转型,目标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首选城市[7]